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

FAN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進入老齡化階段。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產物。發達國家大部分早在5年前就已進入了老年型國家的行列。老年人舒緩的生活節奏與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發展有所不同,而老年人的認知與年輕人之間差距產生了一定的年代代溝。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年代經歷、不同的人生閱歷生存在同一片天空下,難免不產生矛盾與隔閡。老年人看不慣年輕人的行為,年輕人不認同老年人的說教導致兩代人之間誤會加深。

何為為老不尊?尊,代表了人的精神性需要,如尊嚴、尊重、自尊心等也是遵守法律的、倫理的規範,而不尊則是對規則的逆反。不文明的現象在社會中大有人在:排隊時插隊;無視交通規則,闖紅燈橫穿馬路;倒地碰瓷;公交車上不讓座破口大罵… …精英菌這裡並沒有用到“為老不尊”,不文明現象的發生折射出部分老年人素質狀況也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問題。很多老年人生活的年代無法設定高文明的標準,保證基本的溫飽才最重要;接收教育的程度不同,個人素質的形成也不一樣。多年的生活習慣養成了固定的行為模式,在當今高度文明的時代還會有些不適應。老年人應該順應時代變化,接受新鮮事物,融入社會,年輕人用包容的心接納尊重老人,以暴制暴的方式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與人之間達成基本的尊重共識,互敬互愛才能讓社會更和諧,人類更文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

這個問題真不好說明白,首先說明現在社會里,不是沒有為老不尊的老人,肯定是有,但可表現在公眾面前的極少極少數。這種現象遠古也有,從歷史和民間流傳後世,只有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因為時代不斷髮展,人類不斷進步,正義消除斜惡,正義不斷壯大,非正義逐步退縮。人們的認識不斷改變,態度也隨著轉型,看待和對待老人的眼光心態不同。

我們儘管提說為老不尊,請問什麼叫為老不尊,為老不尊具體有那些表現行為,恐怕我們做不出定義式的條條款款,也許成為任其空談。

我們站在不傾不偏的中立觀點上,把這個問題認識一番:

年輕人和老年人本身有階段生活層次,這是人生過渡階段的必然生話規律。老年人是從年輕階段而轉折,年輕人必轉向老年,這段時間的現實生話,有誰總結出規則,大多數自已都是辛苦繁忙而送走時間而罷休。

一旦進入老年,就有老年的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必然和年輕人的方式不同,老年人看不慣年輕人,年輕人看不慣老年人,兩代人產生誤差,導制態度認識距離屬遠,在社會中,老人認為年輕人不禮貌,年輕人認為老人為老不尊。在家庭,老人認為子女不孝順老人,子女認為老人不賢不貴。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環境和家庭生活中,表現很突出明顯,時呼爭辯力激烈。如現在說老人擠地鐵,擠公交,叫人讓坐位,老大媽跳廣場舞霸道,老人在公共場所橫行等等問題,這些問題是不是老人為老不尊呢?恐怕憑此不能下結論吧,如這樣,也是對老年人不公平看待。

在家庭,有些兒媳,認為為老不賢不貴,有工資的由自己花費,甚至不願帶孩子,不願做家務,把不好的矛頭對向老人,致使老人產出分歧,老人並沒有靠兒媳養活,所以加具矛盾衝突激化,真正從理心上講,是小的認識錯位,啃老是有時間階段的,自已成人成家有子,主要責任要靠自己承擔,老人扶助是兒女情份,不是本份,不能把經念偏。

在社會場所中,為老不尊的真正現象少見,多般是老人的行動不適應環境,行動不便,引出這樣或那樣的表現,我們則否認為異常行為,看做為老不尊,其實許多都屬於兩者的誤解。

不論老年人,年輕人,把態度擺正,把認識弄清,把生活的階段層次撐握,互相理解體切一下,問題不怎麼說成那樣嚴重,尊老愛幼,和諧共處,必將實現。


文筆緣

我上網以來、最反感的的就是攻擊老人了。我找了幾張圖片、看看這些事情都是老人做的嗎!

圖一、這幾個年輕人在幹什麼?這是人做的嗎?



圖二、這年輕人在公交車上做什麼?無恥之極!

圖三、吃在碗裡、想著鍋裡。偷情、這是什麼人這是!

第四、調戲、勾搭別人老婆。

第五、賭博。

第六、家暴。


第七、色情。

第八、吸毒。

第九、傳銷。

第十、搶劫。

再看看中老年們在做什麼?只不過跳跳廣場舞而已。現在的年輕人要比起老年人來、真的是差遠了!


小芳雜談

幾個原因:

第一:任何一個時代的老人,也都是上一個時代的年輕人。

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里,總是在“尊老愛幼”,尊重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是值得愛戴的,老人好像從骨子裡就應該是德高望重的。

這只是一種常見的集體無意識,忘記了老人和年輕人一樣,都是人。並且,所有老人都是年輕過的。任何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成為下一個時代的老人。任何一個時代的老人,也都是上一個時代的年輕人。

那麼這樣一來就好理解了,老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努力學習,有擅長思考,有菩薩心腸,有縱橫捭闔,有殺人放火,有地痞流氓。說到中國的老人,他們年輕的時候,總是在搞運動,批鬥壞分子,毆打老師,互相造反,破壞文物,跳忠字舞……很多都是這麼過來的:

1 骨子裡就是好勇鬥狠

2 經歷過絕對的貧窮,資源的極度稀缺

3 又沒有規則意識

4 再加上老了以後就倚老賣老

自然而然就是題目問的“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了。

這是那個時代特徵造成的,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第二:這個社會看上去尊重老人,但實際上不尊重老人,限制老人的自由選擇權。

上文說的是一種老人,這種老人本身沒有接受過好的教育,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自我教育,總之就是非常的拒絕現代文明。

但另外一種老人,可能是太先鋒了,這樣一來,他也會被社會大眾,碌碌庸眾視為“為老不尊”。

舉個例子,這個社會不允許老人有愛情,不允許老人有自己的自由選擇,老人是自己年輕時代的影子,是年輕人的照顧者,60歲以後還去追求真愛的人,不是瘋子就是道德敗壞,為老不尊。有的人一輩子不想結婚的,一輩子沒有兒女的,也總是被社會歧視。

楊振寧娶了一個年輕的太太,尚且被罵了數年。如果說在中國,一個上了年紀的女人,和一個年輕男人結婚了,那不知道被社會輿論指責得有多慘。

那些受過良好教育、一輩子有自由精神的老人,也不被這個社會寬容和認可,他們活得很孤獨。其實他們像壞人變老了一樣那樣給別人造成災難嗎?沒有。他們只是想過自己想過的餘生,但是卻免不了別人的指指點點。

這就是“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的全部真相。


鄒思聰

這個認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冷靜客觀的看待,並不是“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


獵奇南波灣

雖然不是說所有的老人都是這樣的,在新聞媒體刻意報道下,在我們的心裡好像所有的老人都是那種依老賣老為老不尊的德性,的確如此目前越來越多的老人都特別讓我們年輕人失望,但也不是那種和藹可親的善良模樣。廣場舞擾民、公交車打人、馬路上碰瓷……

這裡面的確有一部分人是倚老賣老、為老不尊,覺得我年齡大大家都應該讓著我尊重我,不要跟我爭不要跟我搶。但是這樣的老人卻是極少數的。

其實吧,很多這樣不值得我們尊重的老人是以前的很多壞人都變老了,當然也存在一部分老人變壞了。很多老人退休後或者失去勞動力之後待在家裡是很無聊很寂寞的,他們可能沒辦法幫助子女照顧孩子,享受不到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有的已經失去了老伴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他們的孤獨和寂寞沒有人去關心,這就導致了他們性格上的怪癖,做出一些讓我們失望的事情。我們年輕人對於老人的關懷不足而導致了這一現象。

另一方面,人的年齡越大,越容易在性格上出現一種兒童化的傾向,老小孩兒老小孩兒說的就是這種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老人的有些任性,不聽他人的勸告,也容易這種令人厭惡的現象。



私塾先生燕來寧

最近幾年為老不尊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人性使然:把美德當義務

平常的人如果你做好事做多了,也成了理所當然。

這些老年人相對來說很多人文化水平低,覺悟不高,更這麼認為
所以就把美德當做了義務。

把年老體衰當護身符

很多老年人,在“尊老愛幼”的時代,道德上佔有優勢。

近些年來,道德水準下降,碰瓷現象開始興起。

讓很多人開始怕被訛詐,老年人也趁勢利用其這種現象來為自己壯膽。

因為老年人是“弱者”,如果吵架,如果肢體衝突,老年人有先天優勢可以裝病,問題就很嚴重。

年老體衰就成了一個護身符。


封建思想、道德觀念、文化水平

每個年代都有代溝,都有自己獨特的特徵。

我以前有一個經歷,身邊一個婦女騎電動車帶著女兒,被大車剮蹭跌倒,不是特別嚴重。

我年少無知,“扶”起了這個婦女。那個婦女看我的眼色很驚訝然後眼珠一轉,喊疼,想訛詐我。最後身邊人說不是我的過失,他丈夫明事理才放過我。

我把這件事告訴家人之後,有老人說“又看到人家的車牌,不訛你訛誰?”。

也就是說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損失了,必須找人訛詐才平衡。

從此以後我覺得很多問題都是道德觀念的問題,當然了再也不敢“扶”了。

雖然現在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有素質,但是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對來說素質稍高一些。

缺乏法律約束

這是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出於照顧老年人,法律對這一塊比較寬容。既然沒有約束,那麼做出出格的事情就不難理解了。

想想換個群體,如果是年輕群體,做壞事處罰很低甚至沒處罰,還有那麼多人守法嗎?

媒體傳播

以前也有一些“倚老賣老”的事情,只是最近這些年媒體發達,報道多了,顯得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因為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關注是重點”,如果這件事經常報道人們就認為是“非常普遍”。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在評論區和我討論,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明明如月學長

現在的確有很些老年人為老不尊,現象不贅述了,《坦課》直接剖析背後的原因:


1、從生理角度講,有兩個原因:一是人到了老年階段,往往出現一種返祖現象,越老就會變得越“老小孩”,也就是越來越迴歸到小時候的狀態。不得不說,有些老年人小時候就比較壞,基因較差,所以,到了年老的時候,那些童年的“集體無意識”又重新顯露出來。二是,人老了之後,就會變得比較固執。更少考慮別人的看法和情感。這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造成某些老年人素質低下的童年記憶和老年之後的頑固不化結合在一起,造成有些老年人為老不尊。

2、從心理角度講,由於年齡是不可逆的,所以老年人心理比年輕人更加焦躁,覺得自己來日無多,更多地呈現出恐慌的心理狀態。這種脆弱的心理,就會讓老年人在年齡自卑的基礎上,更多的藉助所謂的扭曲型“自尊”來顯示,覺得自己已經為社會就會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當過於單方面要求受尊重的時候,就會這種要求當成理所當然,反而忽略了自己應該適當約束自己。這也是有些人為老不尊的另一原因。

3、從年齡角度看,這就是很多人都指出的: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現在來六七十歲的人,正是文革時期的年輕人,當時的時代剝奪了很多人受教育的權力,也沒有讓他們學會對人基本的尊重。這些人年輕時熱衷於各種批鬥,搞運動,搞批鬥,毆打老師,互相揭發,打砸搶……人類最基本的同情心、寬容、善良、正義、真誠、感恩、助人等正常人性基本都沒磨滅了,所以,當他們變老時,做出一些為老不尊的事情,在他們自己看來都是正常的。由於他們當年對受害者的感情就沒有任何同情,所以及時老年之後,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行為已經給其他人造成傷害。

4、從社會角度看,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完美,有些老年人年輕時也沒有一技之長,孩子往往也不成器、也不孝順,所以,有些老年人就以類似各種訛人等行為來化解自己的處境。把自己的不幸轉嫁到其他人身上。


最後,提點建議,我們在指出這些為老不尊現象的同時,不能像他們當年一樣不寬容,我們依然要繼續尊重老年人,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以直報怨,因為他們也是受害者。當一位猶太老者被納粹士兵槍決時,對即將開槍的士兵說:孩子,我選擇原諒你,因為你不知道你正在做什麼。


我們也是一樣,不是口誅筆伐的譴責為老不尊,而是跟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通過老年大學、老年俱樂部等各種形式,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樂。這樣點點滴滴的進步,整個中國才能更加美好。


多聽坦課,少走彎路。


劉悅坦的坦課

[潤友]問候網友新年開心快樂!

現在的社會有些老人越來越為老不尊?是這樣的嗎?

就在前幾天,瀋陽市就發生了一件為老不尊很典型的事: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在我國60歲的年齡就是老年人了),在車內並不擁擠的情況下偏要從前門下車,因為司機沒有答應他的不會合理要求,就對司機破口謾罵了長達15分鐘,甚至對司機吐口水,搶奪司機佩戴的䄂標,讓司機無法集中精力駕駛。

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會出現類似於這位老人為老不尊的事情越來越多呢?我認為主要是有這樣幾個原因:

1、一些老人拿“尊老”當護身符,做一些不文明的事

在公共場所,我們經常能見到一些老人在需要排隊時插隊,在超市買菜時將小包裝摺開,在路上行走不慎跌倒後反而誣賴身邊攙扶他們的好心人撞到後他們。如果有人對他們這種不文明的做法提出異議甚至批評時,這些老人常常拿“尊敬老人”來做“護身符”、“擋箭牌”。似乎是老人,那怕做了不文明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甚至諒解的。實際上,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老年人的整體形象,而且猶如螞蟻毀堤一樣,破壞整個社會公序良俗。

2、中國傳統社會有尊老的傳統,總體傾向於忍讓老年人的不文明行為

比如:在瀋陽市的公交車上發生的這起事件中,那位老人因為自己的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對司機破口大罵,甚至實施人身侵犯,但司機仍然表現得很剋制,這固然有他工作的車隊對司機所要求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紀律要求,但更主要的還在於這位司機遵從了尊老這一道德規範。反過來說,正是這種尊老的傳統,縱使有些老人倚老賣老,為老不尊。

3、法律對老年人違法行為過分放鬆,導致一些老人享受超越於法律之上的所謂“尊老特權”

在全國各地發生的一些老人不文明行為已經觸犯法律的情況下,司法機關往往袖手旁觀。比如:一些老人跌倒後,惡意誣陷好心攙扶他們的人,構成了敲詐行為,但是真相得失後,敲詐者往往因為是老人而被輕輕放過。這就不僅助長了歪風,助長了老人的不文明行為甚至違法行為,而且不利於弘揚社會正氣,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老人也得不到攙扶。

社會應該尊老,但是尊老不應該無底線,這個底線就是老人也應該遵守道德和法律規範。現代社會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章守法,他們沒有理由享受超越於法律之上的所謂“尊老特權”。允許一些老人超越底線,肆無忌憚地享受“尊老特權”,就是對他們無視社會道德、無視法律的慫勇,它的後果就是倒逼社會文明秩序和法律規範的後退,顯然是與建設法制化的中國格格不入的!


潤友


的確,現在經常看到和聽到有些老人,遇事不講情理,在公共場合動輒就罵人、打人、不尊規矩、不守秩序(如,南京等地老人抱團在機動車道,或其他要道上暴走)等現象。令人差異,如今老人怎麼啦?

這些老人,對他們行為的回應很理直氣壯:咋啦,我就這樣。其潛臺詞也很簡單:我老了,你得讓著我。

聽上去,完全就是一種倚老賣老的不講理,一種老還小的任性,但卻是不可愛、蠻橫的還小。在這個物慾的社會,不只是錢才任性,老也可以任性。不過,這種看法比較膚淺,不足以理解為何老人有不尊行為。

首先解讀一下“不尊”。尊,作為名詞它代表了人的精神性需要,如尊嚴、尊重、自尊心等;作為動詞,尊意味著執行,泛指社會對人們的要求,即遵守法律的、倫理的規範。不尊,則是對規則的逆反。在文明時代的不尊行為,它意味一種破壞心理動機,也叫攻擊性行為。

嚴格說老人的不尊之舉,是明知不可違而違之,可以認為他們是有意識的向規則挑戰。那是什麼在驅策他們的挑戰規矩呢?

理解了“不尊”是一種攻擊性表現,就能解讀這些老人行為的深層心理,存有以下方面:

潛意識的破壞動機,凡深層的動機或慾望都是無意識的。破壞性動機,源自人早期不安的一種體驗,主要指被攻擊或傷害性體驗,而又未得到合理處理或修復,這份體驗是破壞慾的原型。破壞慾是人人都有的,只是程度深淺因人而異。

攻擊性壓抑。我們都有過被攻擊的體驗,人被攻擊時首先會感覺恐懼 ,再有憤怒的。正常的釋然憤怒就是反擊。但如果對反擊(反攻擊)又遭致重複行攻擊,那麼我們會經驗對攻擊、以及反擊的恐懼,就會壓抑對攻擊者的敵意和憤怒。對許多人而言,就正常攻擊欲的壓抑,或對敵意情感的壓抑,幾乎可成為一種能量滲進人的骨子裡,在他以後的表現中,又可滲出一些端貽,如行為衝動,說話咄咄逼人,較真認死理等。在特殊情景下,容易被小事誘發,或有意借題發揮,以爆發壓抑太久的憤怒。

人格退行。應該說人越老越寧靜、溫和、慈愛,當然大多數老人是這樣的。可想而知,有些老人越活越蠻橫、不可愛,則反映了他們內心的躁動,那裡有焦慮有衝突,那裡就不平靜。老人的不尊行為,很象徵性的說明他們處“肛門期”人格,意指不講規矩的幼兒期人格。當然,也可能是他們一貫性的特徵,只是在老年時凸顯了他們情緒化、衝動化的個性而已。正如有人說,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話有一定道理,我們看到的是現在老人的不尊之行,並不知曉他們的過往。

如果再深入看,破壞性的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死亡焦慮。人的情感情緒,是隨著年齡從低到高,再從高到低,是自然的,對慾望的需求和追求,隨生命的進程也自然趨於淡泊、平緩。而老人的不尊之舉,似乎是對現狀、對社會不滿意的一種洩憤,但實際上是在表達他們的許多放不下,在向世人強調“我還年輕,精神得很”。因為他們還沒有好好活過,他們害怕老去。

以破壞性行為的老不尊,實則是一種退行化的任性,無疑投射出他們對老的抗拒、一種死亡恐懼的反映。不管怎麼說,人有不服老的心和精神,是可敬可佩,但人若倚老賣老,既可憐也可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