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两运动

唐代文学两运动

唐朝文学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一些著作中,有学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是清代桐城派,而桐城派主张什么呢,叫“言有物,言有序”。也就是说,要求文章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言之有物,不空洞,重刻画。

总之,就是文章有了精神。这个很重要,我们有时看一个人的作品,总有无病呻吟的感觉,或者词藻很华丽,但是缺少值得人回味的东西,这对文章都是致命的。文章虽然是文人写出来的,但是它一定需要一种平衡,就是如何保证通俗和文雅共存,这是很难的。我们前面讲汉赋,就属于雅,但是这个“雅”普通人读起来很别扭,我就不喜欢汉赋,完全是词藻堆砌,用一大堆的生僻字,让人读得揪心而窝火。金庸的作品就属于通俗,为什么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太普及了,大家都能读懂。像我们中文系都说鲁迅文学成就最大,但是真正静下心去完完整整读鲁迅的人少得可怜,因为他的文字太费脑子了。连中文系都这样,普通人更不用说了。

文章雅俗共赏不易,有文骨也不易。现在为什么好文章越来越少,因为现在很多人写文章的初衷偏离了,写的时候脑子里都在盘算怎么赚钱,这就是文章失去了精神内核。为什么说现代文学源头承自桐城派,因为它们都赋予了文章社会功能和一定的政治功能,我们读这些文章能感到作者的呼吸脉动,能读出“道”。语言和文字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益的文字代表着一种精神延续。当年日本统治台湾,不准台湾人学国语,这就是从语言文字上彻底灭亡你,扼杀你的民族意识,所以你看现在蔡英文是什么嘴脸。最近听说某个年轻女演员出书,价格还挺贵,书里面几乎全都是照片,你说这是什么玩意?大家都在批评这个女演员,其实我说这个出版社很无耻,为了赚钱,辱没出版社的良知。所以我说现在文坛风气很坏,我们也应该搞一次文学改革。

唐代文学两运动

那么刚刚说到桐城派,其实桐城派是受哪里影响呢?就是唐代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由韩愈和柳宗元倡导的,这是一场针对文风、文体和语言的改革,主要就是复兴儒学,反对骈文。对于唐朝来说,这里的“古文”是指秦汉时期的文章,这些文章形式上自由没有拘束,反映现实。而韩愈等人反对的骈文,就是很重视对偶、典故、词藻,就是内容空洞的作品。

古文运动其实更大的意义不仅限于文学上,而是它所宣扬的东西。韩愈当时提出了“载道”、“明道”的口号,这个“道”就是儒家那一套。为什么韩愈要发起这么一场文学运动呢,因为当时的中国佛教发展的势头几乎盖过了儒学,寺庙到处都是,占用了大量耕地,僧侣们又不从事农业劳动,大家试想这样一直下去国家会成什么样子。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结束,唐朝开始出现中兴的希望,那么这时候,“治人心”就显得很重要。用文学去影响社会,宣扬思想,这是极佳的手段。所以大家看文学史不是简单的几篇作品,文学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史,古代文学是这样,现代文学也是如此。

古文运动虽然发起在唐朝,但是真正达到鼎盛是在宋朝。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文学家都是宋朝人。当时宋朝的文学改革,同样有它的政治需求。宋朝建国初期,表面上是国泰民安了,于是一些不入流的文人又开始卖弄起歌功颂德的文字,文风渐又浮夸。这时以欧阳修为首的文人们就提倡继承韩愈的文学精神,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现实。

韩愈的古文运动主要针对文章,而对唐代诗歌掀起改革热潮的,是白居易和元稹提倡的新乐府运动。

这个新乐府运动顾名思义了,我们讲过乐府诗,乐府诗是现实主义,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简单说来就是自创诗题,表现现实,其实这还是强调文学的政治能效和社会能效。

既然提到白居易,那么我想稍稍在他这里停留一下,后面我会用一讲的篇幅去聊聊白居易,当然还有他著名的《长恨歌》。

唐代文学两运动

那么今天我们说到唐朝这两次文学改革,一开始我就讲到了,后来清代的桐城派也多少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而桐城派又和现代文学的发展有一丝联系,可见,每一次民族在面对重大抉择,或是思想需要改革的时候,文学往往都作为引领历史发展的旗帜,这是文学最伟大,最动人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