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放大招,這門課不學不能畢業!孩子的這個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中國教育報 2018-05-24

最近,清華大學校長表示,清華大學會在今年秋天入學時,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並計劃到2020年時,這門必修課能夠覆蓋所有本科生,併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此消息一出,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大多數網友都表示支持,說工作時間久了,就越來越感覺到寫作與溝通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清華大學會把很多人認為人人都具備的能力,當作大學的必修課來推進?這背後,指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能力?這麼重要的能力,老師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從小培養?

繼“會游泳才能畢業”後,清華又放了一個大招!

在近日舉辦的首場“清華名師教學講壇”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將在今年秋季入學的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劉勇和歷史系教授、教務處處長彭剛共同擔任該課程負責人。

計劃到2020年,這門必修課覆蓋所有本科生,併力爭面向研究生提供課程和指導。

清華放大招,這門課不學不能畢業!孩子的這個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清華大學教務處處長、課程共同負責人彭剛說:“‘寫作與溝通’課程定位為非文學寫作,偏向於邏輯性寫作或說理寫作,以期通過高挑戰度的小班訓練,顯著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提高溝通交流能力、培養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清華放大招,這門課不學不能畢業!孩子的這個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中教君聽說,該課程還將成立專門的教學機構,組建一批教學系列專職教師的教學隊伍,並鼓勵各院系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共同參與授課。課程採取小班討論的授課方式,每班15人左右。

不同主講教師可以根據自身專業背景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內容和風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訓練的範式、學生寫作的產出、教師對學生寫作與溝通實踐的指導等方面,要求相對一致。

大學生寫作和溝通能力不足?為什麼要開這門課?

據說,在這之前,“大學生寫作能力弱”的報道經常出現。

由於缺少論文寫作相關的指導課程,有很多老師也不得不降低對學術論文的要求:只求格式嚴謹規範,內容方面卻不甚嚴格。這也埋下了不少隱患。

此前,一篇詞不達意、隨便堆砌的博士論文,讓作為教育部博士論文抽檢評審專家的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吉德直接在網上“開炮”:

我看過的一篇論文裡有這樣一個標題“綜合近年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來分析這《拆彈部隊》和《阿凡達》兩部作品代表性的強的電影以及奧斯卡對數字時代電影攝影的審美傾向”。這是我迄今見到的前無古人,估計也後無來者的雷人標題。此標題不但奇長無比,而且語病多多。可以看出,學生和導師都極不認真,極不負責。

清華放大招,這門課不學不能畢業!孩子的這個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與不少大學生令人擔憂的寫作能力相比,眾多大學的培養計劃裡,開設“寫作與溝通”類似課程的卻是寥寥無幾。學生們的焦慮,似乎也只出現在需要寫論文、交總結等“特定時間”。

其實,更重要的是,這門課程並不僅僅涉及論文寫作,其實背後是如何用書面進行表達的能力、如何抓住關鍵問題的能力、如何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如何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些,其實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學生提出的要求。

在清華,很多校友和師生都提出過開設“寫作與溝通”相關課程的建議。彭剛表示,“我們希望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開好這門課,讓它在今後所有清華學生成長過程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記。”

據瞭解,這門課程在國外的很多高校裡都有開設。且在國外不少名校,寫作課早已成為其教育體系的關鍵內容。

清華重視的這項能力,我們該如何“從娃娃抓起”呢

其實,學生們的寫作溝通能力,體現著他們抓住關鍵問題的能力、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進行獨立思考的能力、用最有效的方式說明自己觀點的能力等……這些能力不該是大學才需要培養的,而應該是貫穿教育始終的。也就是說,這並不是到了大學才需要培養的能力,在基礎教育階段,這些能力就應該被重視、應該開始培養了。

那麼,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1

要提高孩子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保持孩子對世界應有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觀看世界、瞭解世界的內在動力。只有保持好奇心,才可以發揮自己的本能、激發自己的潛能去學習,去思考、去認知。

故事中,當年坐在蘋果樹下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不去追究故事的真假,每天都會有蘋果掉落,但不爭的事實是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這離不開牛頓強烈的好奇——見到平日裡司空見慣的事情積極的思考,並積極的尋找事情發生的原因。這是多麼強有力的思維能力!

好奇心就是孩子的一個個“為什麼”,這是有了這無數個為什麼,孩子才會激發無窮的求知慾與探索精神,孩子才能夠主動的去思考、去尋找答案。

培養孩子善於發現問題的能力

思維能力中,不管是從圖形分類、空間認知、數學邏輯、語言表達、記憶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來具體分類;還是從創新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整體思維能力來劃分;都離不開一雙善於發現問題的眼睛和積極思考的心靈。

很多時候,家長在親子空間裡太著急“填空”,而疏於“留白”。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在熱切的導入知識給孩子,卻沒有想過給孩子一個主動思考的空間。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都聽過《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等等的故事,但故事家長是如何講的呢?很多的家長是在潛意識的灌輸,把故事一股腦的講給孩子,也許繪聲繪色,也許聲情並茂,但是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讓孩子主動去思考!

對於孩子來說,“留白”很重要。我們平日裡給孩子了太多知識、規矩,甚至會越俎代庖的給孩子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卻忽視了“留白”的藝術與魅力。

教會孩子用特殊方法進行思考的能力

例如,思維導圖是一種運用很廣、很受大家關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導圖的一個重要點就在於一個主題下,建立無數的想法分支,是發散思維最形象的直接運用。

那麼對於孩子來講,逐漸讓孩子掌握思維導圖方法也是一種好的選擇。讓孩子逐步去了解、去掌握、去運用,靈活用於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他會更加獨立自主,對於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也會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所以孩子必將受益終身。

2

努力讓孩子實現更好的表達

鼓勵孩子積累豐富的生活經歷

在自然界觀察到的,在生活中體驗到的,在人與人交流中感悟到的,都是學生寫作與溝通的一手素材,是最直接的動力源泉。培養學生寫作與溝通能力,首先要有豐富的生活和經歷、感悟,讓學生想寫,有表達的慾望。

讓孩子掌握表達的技巧

有了表達的慾望,但“提筆忘字”也不行,這就要發揮課堂主戰場的作用,教給學生“技”,給思想以出口。通過經典研讀、文本分析,讓學生積累詞彙和素材,感受文字之美;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語言、本文、結構、語法,對比中西文化不同的表達特點,學會規範表達。

在反覆練習中打造精品

第三階段則是反覆練習。形容文章寫得好,我們常常說“文不加點、倚馬可待、妙筆生花”。文章用詞準確、表達清晰、邏輯嚴謹、觀點新奇,讓人心生敬意,這就需要不斷練習,從字詞、語句、段落、表達方式、中心思想、論述過程都不斷打磨,在一遍遍修改中打造出精品。

寫作不是一門課的事,而是培養一個人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的必經之路,而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也不是一日練成的,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不是到了大學再補課。

清華放大招,這門課不學不能畢業!孩子的這個能力越早培養越好!

3

要提升孩子的批判性能力

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當孩子不理解作業的內容的時候,你會告訴他嗎?當孩子的足球考試和朋友的生日會在時間上出現衝突的時候,你會代替孩子給他做決定嗎?你要是那樣做的話,或許就很難培養出孩子的批判性思維了。

會運用批判性思維的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表現出高效的解決能力。如果不讓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面對問題的話,孩子可能會成為不能獨立解決問題的人。不告訴孩子解決方法,而是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得出解決方法才是教育的重點。

讓孩子進行更加開放的閱讀

尋找一些中途完結、沒有結局、偏要吊著你胃口的書給孩子閱讀,讓孩子自由想象沒有揭曉的結局。

孩子基於自身的經驗以及書中已有的信息,讓孩子們想出自己心中的結局。

鼓勵孩子展現思考的過程

那些致力於培養批判性思維的老師和家長,會引導孩子從各個不同的方面捕捉事物的本質。

展開孩子的思考過程,我們要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想法。並聽聽孩子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讓孩子回顧與總結過去

讓孩子回顧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也有助於孩子掌握批判性思維。

但是,讓孩子回顧自己無法完成的往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例如,讓孩子工作和讓孩子玩玩具,我們不應該問他們做成了什麼,而是問他們要做什麼。

總之,父母不是要把什麼都告訴孩子,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才是最好的做法。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作為父母,我們要讓他們接觸各種各樣的想法,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客觀地抓住事物的本質。


參考文章 |

中國青年報《繼會游泳才能畢業,清華又發一大招!網友:推廣全國高校!》

中考網《三種方法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

鄭公書館《如何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