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重臣馬自強,同州人的驕傲

馬自強(1513—1578),字體乾,大荔縣石槽鄉馬坊渡人。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進士,在萬曆年間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宰相),是晚明時期著名的賢相之一。

大明重臣馬自強,同州人的驕傲

因材施教的好老師

馬自強舉止凝重,儀度端詳,一口地道的關中口音,給小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馬自強繼母去逝,必須回鄉守喪一段時間,雖然有其他老師代替講授,皇帝就是不願意聽,心裡時時想念遠在關中同州的老師,他告訴首輔張居正說,馬自強講的課生動有趣,容易理解。後來朝廷推舉馬自強擔任禮部尚書,皇帝派遣使者詢問張居正尚書是否可以兼任講官,張居正說事務繁多不得兼任。雖然馬自強升為尚書,不再擔任日講官,但還保留著經筵講官的職位。在中國歷史上,全國社會、經濟、文化曾經空前繁榮的萬曆中興,應該說和早期馬自強作為一名優秀的老師不無關係。

不畏權勢的公道人

馬自強以誠心直道、秉性耿直名震朝野。首輔張居正與太監馮保利用皇帝年幼初立的機會,密謀勾結,把持朝政,迫害異己。萬曆五年,張居正父親去逝,按照大明律例身為官員的張居正要回鄉守孝二十七個月,怎奈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了不讓大權旁落,首輔張居正不顧人倫孝悌的傳統,親手導演了一出“奪情”風波,不願將權利移交,引起了群臣的憤怒。吳中行、趙用賢等人帶頭提起彈劾張居正,遭到了殘酷的打擊報復,許多持不同政見的官員被罷官、流放,四位帶頭上奏的官員被處以杖刑,他們身上的腐肉成塊成塊的掉落,落下殘疾,張居正仍覺不解恨,欲置他們於死地而後快。時任禮部尚書的馬自強義憤填膺、挺身而出,面對德高望重、置個人生死度外的忠勇老臣,張居正頓時淫威失色,史料記載張居正跪地向馬自強求饒,從而保住了許多人的性命。

馬自強看不慣張居正及其黨羽飛揚跋扈的霸道行為,罷黜了張居正的幕僚郎中章禮等人,上簡疏彈劾馮保、張國祥等貧贓枉法之罪。當時朝野流傳著“居正甚不正,自強真自強”的讚語。

品行高遠的馬閣老

馬自強一生清正廉潔,德範垂世。他主持學政期間,組織了好幾次全國性的科舉考試,堅持秉公辦事,整治請託之風。擔任禮部尚書時,他選擇恰當的條例讓官員共同遵守,把那些不適宜於執行的條例都予以摒棄。每當藩府的奏疏送到,他都及時裁決,在禮部門上張榜告示,公開表明可行與禁止,這種公示的辦法使得官吏無法徇私牟利。

萬曆六年(1578)三月,馬自強以人望被推薦為太子太保兼任文淵閣大學士,到了十月,竟不幸病逝於任上,享年六十六歲,詔令贈封他為少保,諡號文莊,並派遣行人護送他的靈柩回鄉。

崇禎十六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攻入同州城,一路把原有的碑坊一律拆除,但到馬家巷馬家祠堂則保留碑坊。馬家巷是馬自強從沙苑遷到城內的住處,李自成對馬自強是熟悉的,據說他到同州曾說,馬閣老這個人還可以。 

馬閣老體察民情,關懷百姓。“兼容博愛發於至誠,見一人一物不得其所,必疚然思為濟之。”當他看到沙苑農民因增稅而啼飢號寒,曾致書地方官吏,要求賑濟流離饑民,並慨然上疏,歷數沙苑自然條件的惡劣,農民生計的艱辛,駁斥增稅者的無理藉口,申訴輸稅者的萬般困窘,言之鑿鑿,情之切切,朝廷隨即減免了沙苑地區的賦稅,為當地群眾所稱頌。

大明重臣馬自強,是同州人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