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大臣出使前為何最擔心這事

欽差大臣出使前為何最擔心這事

如果清朝官員看到法國總統吻美國第一夫人這種禮節,恐怕會斥之為禽獸行

光緒四年(1878),曾紀澤被清廷委任為出使英、法欽差大臣,接替飽受守舊士大夫攻訐的郭嵩燾。出使前,他聘請了在中國多年、通曉漢語的法國人法蘭亭作為助手,一同前行。

曾紀澤從京城出發,先到天津拜見李鴻章等人,處理一些事務,再坐海輪到上海,採辦出洋的物資,確定一些隨行人員並在滬彙集。十月十五日,他給法蘭亭寫了一封信,主要是為一件大事委託法蘭亭與法國有司溝通。信中曰:

現有極要之事,須與臺端一商者:貴國為秉禮之邦,泰西各處禮儀,大半依據貴國所行,以為榜樣。中國遵至聖孔子之教,亦以禮儀為重。然道途太遠,風俗亦異,是以彼此儀節,迥然不同。一切細故末節,儘可通融辦理,惟宴會一端,尚須商酌。

泰西之例,男女同席宴會,凡貴重女賓,坐近主人,貴重男賓,坐近主婦,此大禮通例也。而中國先聖之教,則男女授受不親,姑姊妹女子,既嫁而返,兄弟不與同席而坐,不與同器而食。至親骨肉其嚴如此,則外客更可知矣。中國婦女若與男賓同宴,將終身以為大恥。現在中國與泰西各國通好,將成永久之局,將來國家遣使,亦必常行不斷,公使挈眷,事所常有。鄙人此次挈攜妻子同行,擬請足下將鄙人之意,婉達於貴國議禮大員之前:中國公使眷屬,只可間與西國女賓往來,不必與男賓通拜,尤不肯與男賓同宴。即偶有公使至好朋友,可使妻女出見者,亦不過遙立一揖,不肯行握手之禮。中西和好雖殷,吾輩交情雖篤,然此一端,卻是中國名教攸關,不必舍中華之禮,從泰西之禮也。各國公使駐於中國北京者,其眷屬亦並未與中國官宅往來,可見彼此禮教不同,儘可各行其是。若蒙足下從中委曲商酌,立有一定規矩,則將來中國公使挈眷出洋者,不至視為畏途,實於彼此通好長久之局更有裨益。

原來曾紀澤最擔心的是,中國外交官帶妻女等女眷與外國官員見面,按照歐洲的禮儀,坐在一桌吃飯,而且“貴重女賓,坐近主人,貴重男賓,坐近主婦”,那還了得,這是中國“名教攸關”的大事。所以他希望法蘭亭向法國外交部負責禮儀的官員轉達,“中國公使眷屬,只可間與西國女賓往來,不必與男賓通拜,尤不肯與男賓通宴。即偶有公使至好朋友,可使妻女出見者,亦不過遙立一揖,不肯行握手之禮。”法國外交部獲悉曾紀澤此意後,充分理解中國的文化和特殊國情,同意這一要求。

欽差大臣出使前為何最擔心這事

貴重女賓,坐近主人,貴重男賓,坐近主婦

曾紀澤出使前如此鄭重的預案,今天看來興許是笑話,可在當時是不得不未雨綢繆、有言在先、事關國格的大事,而且此前有慘痛的教訓。

郭嵩燾是曾國藩的好友,算是曾紀澤的父執輩,作為中國首任駐外大使出使英國、法國,因為帶著如夫人梁氏參加各種公開活動,成為政敵和清流派攻擊他的一大罪狀。副使劉錫鴻寫信回國向總理衙門告郭嵩燾的狀:“崇效洋,用傘不用扇,穿洋服”“令小妾學英語,敗壞中國閨教”。清流派骨幹、翰林院侍講張佩綸連上書,指責郭嵩燾帶家眷出使外洋,且在外國一心效仿夷人之禮,專為取悅洋人,請求將郭撤回,“以存禮教,亦尊國體”。張佩倫是有名的嘴炮愛國者,堅決主戰。最後慈禧太后遂他的願,命其以三品卿銜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1884年7月15日,法軍艦侵入馬尾港,8月23日,法艦發起進攻,福建水師覆滅,馬尾船廠被毀。張佩倫則倉皇逃跑。

欽差大臣出使前為何最擔心這事

郭嵩燾帶著出席英、法社交場所的如夫人梁氏

到了法國後,曾侯爺果然大開眼界。光緒五年正月二十八日,曾紀澤於日記中載:

亥正,至吏部尚書馬勒色爾處赴茶會,始見男女跳舞之禮。華人乍見,本覺詫異,無怪劉雲生之譏笑也。

劉雲生即劉錫鴻,他在日記中如此記載初次看到外國舞會:

舞會者, 男與女面相向,互為攜持。男以一手摟女腰, 女以一手握男膊, 旋舞於中庭。每四、五偶並舞,皆繞庭數匝而後止。

在幾千年受“男女授受不親”的儒家教導的中國士大夫看來,如此跳舞不啻當眾宣淫呀。

畢竟曾紀澤眼界開闊,思想維新,他對西方的舞會倒是沒有劉鴻錫那樣厭惡,且有他自己的一番見解。他在二月初二的日記中記載:

申初二刻,至伯理璽天德(總統)格勒斐家,謁其夫人,前數日發貼約期者也。子初,至跳舞場,觀男女跳舞極久,亦前日下帖迎請者。西人婚姻皆男女自主之。跳舞會之本意,蓋為男女婚配而設。官民常設公會勸捐,以拯困窮,多以跳舞為題。本次跳舞,系法國兵部尚書主政,其題則捐錢以助義塾。中國使館亦捐一百佛郎,約十三兩銀有奇也。

看來,在曾侯爺的眼裡,西方人男女跳舞,類似中國偏僻之處的山野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山歌、跳舞結識,彼此心儀者淫奔不禁。他能看到西方以舞會為由頭為公益事業捐助尤為難得。

當然,這位開明的侯爵大使,對洋人男女相互摟著跳舞,可以禮儀各殊的角度理解。但中國人是決計不能下場跳舞的,捐點銀子倒沒關係,以示友好親睦之意。更不用說讓自己的女眷被洋男子摟腰貼胸,“旋舞於中庭”。這是中華禮教之大防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