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出農村發展新動能

夏日炎炎,筆者走進思南縣文家店鎮,看到該鎮沿沙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裡100多名村民正在聆聽鎮黨委書記董道萍講解花椒管理課,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

“我們利用晚上時間給農民講課,因為白天農民要忙農活。從晚上8點鐘開始,講2個小時的課,農民需要什麼,我們就講什麼,效果非常好。現在鄉親們的勁鼓起來了。”村黨支部書記陳孝雙在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告訴筆者,沿沙村發展花椒產業1000畝,飼養蜜蜂“中蜂”380箱,規劃發展“八月瓜”150畝,全村戶均飼養2頭思南黃牛、2頭豬。貧困戶陳全飛飼養蜜蜂100箱,黃牛5頭、豬2頭,2017年收入10萬餘元,先後被思南縣委、縣政府,銅仁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政府評為“脫貧標兵”。

思南: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农村发展新动能

幹部群眾收看電視直播(陳小龍攝)

近年來,思南縣把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作為提升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內生動力的有力抓手,多形式、多渠道加強農村幹部群眾教育培訓,以身邊事、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語言,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把幹部群眾決勝貧困的志立起來,把幹部群眾決勝同步小康的氣鼓起來,把幹部群眾的政治法律素質升起來,把農民群眾勤勞致富的本領強起來,把幹部群眾的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形成推動思南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主題宣講,提升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對我們農民來說是最大的鼓舞,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真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縣委書記劉雲成在許家壩鎮農民講習所的講解,贏來幹部群眾陣陣掌聲。

思南縣建立從縣委書記到基層黨支部書記,從縣機關幹部到村幹部,從春暉人士到農民“土專家”、“田秀才”的講習員隊伍,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關注的焦點講解,農村幹部群眾上農民講習所上了“癮”。

舉辦農民講習所,不僅把幹部群眾的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還進一步密切了幹群關係,形成幹部群眾同心決勝貧困的強大力量。縣長席龍海在塘頭鎮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後動情地說。

塘頭鎮青槓壩村黨支部書記冷朝剛告訴筆者,利用農民講習所開展感恩奮進主題宣講,讓農民群眾的感恩意識進一步增強,在村黨支部領導下抱團發展決心更大,青槓壩村目前正合力打造農村綜合改革升級版,實行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生態休閒的鄉村文化旅遊,真正實現農旅一體化發展,這些都是農民講習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思南: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农村发展新动能

群眾在管理花椒(陳時安攝)

通俗易懂,形式多樣

“十九大傳天下,三農政策重點劃。同志們,聽我言,土地延包30年,要苦幹、要實幹,擼起袖子加油幹,消貧困,順民意,實現共同走富裕……”思南縣關中壩街道紅石樑村黨支部書記袁子玖帶領村文化宣傳隊向農民群眾表演《黨的政策就是好》文藝節目,贏來觀眾的陣陣掌聲。

思南縣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中下游,在全縣近70萬人口中,苗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等18個少數民族佔了近六成。針對當地民族文化特點,村農民講習所組建文化宣傳隊,將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編成山歌、舞蹈、戲曲等文藝節目在群眾中演出,讓群眾喜聞樂見、易於接受。

總書記話兒記心上,黨的聲音進萬家。百姓在哪裡,課堂就設在那裡。思南按照“課堂式大集中”與“互動式小分散”相結合的原則,依託縣委黨校、黨員實訓基地、道德講堂等陣地,按照“六講六有”標準興辦農民(市民)講習所。針對農民白天上山幹活、出門做工,市民白天外出上班的實際,在村(社區)設講習所,在村民組(小區)設講習場,在戶(樓)設講習點,將講習所延伸到小區院落、村頭寨尾、農戶院壩、田間地頭,面對面講、手把手教,讓群眾思想受啟發,技能獲提升。

涼水井鎮冉家坳村農民講習所建立“大喇叭”與“小喇叭”機制,每天早上八點鐘準時播放黨的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播放村裡的規章制度,播放脫貧攻堅、助人為樂先進事蹟,播放時事新聞。幹部運用“小喇叭”到產業園講解農業實用技術,深受群眾喜愛。

文家店鎮創新農民講習所講習方式,以村為單位建立“鄉村大舞臺”,以村民組為單位建立“歡樂院壩”,目前建立“歡樂院壩”、“鄉村大舞臺” 32個。村文化宣傳隊以“鄉村大舞臺”為陣地,表演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讓農民一看就明白。黨員幹部以“院壩會”形式向農民講感黨恩、遵紀守法、產業發展的故事,讓農民一聽就懂。

思南: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农村发展新动能

文家店歡樂院壩正在開展活動

群眾點題,幹部解答

5月20日,筆者走進思南縣邵家橋鎮漁溪溝村葡萄產業園,這裡熱鬧非凡,100餘名群眾或坐或站,或揹著揹簍,或抱著孩子,村支書陳建強正手持擴音器講授葡萄管理技術,陳建強用方言向村民講解葡萄如何剪枝、除草、套袋、防治病蟲害,村委會主任楊再明親手做套袋示範,沾著泥土味的講課引來村民們的陣陣笑聲。

“以前想發展,苦於沒有技術。聽了這場課,非常‘解渴’!”漁溪溝村農民陳常兵對產業發展信心滿滿。

漁溪溝村把農民講習所建在產業園區,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36期,受眾2500餘人次。農民掌握了發展產業本領,積極參與村裡產業發展。村黨支部、村委會建立1000畝的蜜柚果園,300畝的葡萄園,形成產銷一體化經營模式,每畝收入可達1.2萬元。新建圈舍1000平方米的養殖場一個,生豬存欄105頭,種豬存欄20頭,年出欄生豬400頭。積極發展微型企業,創辦微型企業5家,帶動50多人就近就業。投入資金1000萬元成立建軍建材有限公司,村民入股按年利14.4%分紅。通過產業發展,為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增添新動力。漁溪溝村先後榮獲省級“五好基層黨組織”、省級“民主法治示範村”稱號;多次被市、縣、鎮三級黨委政府表彰;榮獲銅仁市脫貧攻堅工作先進集體、銅仁市“同步小康”綜合類示範村稱號。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萬元,村集體經濟完成各類總產值達1698萬元,創利潤100多萬元。

思南: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农村发展新动能

文家店鄉村大舞臺用花燈形式宣傳黨的十九大(張峰攝)

“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就是要解決好乾部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入得腦、用得好的問題,真正讓幹部長期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寥寥數語,縣委副書記楊秀明道出了興辦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的初衷。

思南縣採取“群眾點題、講習員解答”的方式,聚焦群眾致富發展瓶頸難題,使脫貧攻堅與政策學習完美結合,理論學習與技術培訓同步進行。通過講政策、講法規、講感恩、講道德、講思路、講技術、講方法,敲開農民群眾建設幸福美好家園大門,農村幹部群眾“學講用”“比趕幫”蔚然成風。

講給農民聽,帶著農民幹。思南縣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向群眾講授惠民政策,累計發放特惠貸12704戶,金額60760.6萬元,累計發放精扶貸6804戶,金額34020萬元,貧困群眾脫貧政策知曉率、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如今,思南28個鄉鎮、526個村(社區)的農民講習所工作如火如荼,農民講習所源源不斷為農村幹部群眾增添了感恩奮進的強大內生動力,推動思南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建設幸福美好新思南。

(陳時安 張鳳琴 文葉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