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集七聚”“合七強”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貴州頻道

思南:“集七聚”“合七强”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思南:“集七聚”“合七强”促进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來,思南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綠色生態、科技進步、龍頭帶動、產銷一體”的原則,聚焦“主導產業、貧困群眾、技術服務、投入保障、組織方式、產品品質、農村改革”7大要素,促進農村產業由淺到深、由點到面高質量發展。

聚焦選準產業,強化規劃佈局。按照“長效產業提質增效,突出發展短平快產業”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茶、生態畜牧、優質果蔬(菌)、中藥材“四大”主導產業及特色優勢產業。目前,完成辣椒育苗290畝,可移栽辣椒5.8萬畝(其中集中育苗基地151畝,可移栽面積3.2萬畝),建立“雙高”紅薯育苗基地250畝,可移栽面積2.5萬畝,完成新植茶園0.367萬畝、經果林0.3萬畝、中藥材1萬畝、油茶2萬畝,完成生豬養殖場選址17棟,開工建設8棟;全縣三大茶區14.51萬畝投產茶園陸續開採,累計生產春茶258噸。

聚焦貧困群眾,強化培訓引導。以“懶轉勤、勤轉能、能轉富”為目標,狠抓政策宣傳和技術培訓。在15個鄉鎮以課堂及田間實操相結合開展蔬果菌技術技能培訓15次,培訓人數達85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00餘冊。結合“放心農資”下鄉活動在鄉鎮開展塘頭、甕溪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制度宣傳5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500餘份。在思南淨鑫茶旅發展有限公司茶園基地舉辦雙手採茶技術培訓,培訓人數達240人次。

聚焦技術支撐,強化服務指導。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用什麼教什麼”的原則,思南縣把培訓課堂設在“田間地頭”“基地公司”,手把手地教、面對面地學。同時,組織專家制定有針對性的春季田管技術方案,指導農民因時、因地、因墒、因苗落實好水稻,蔬菜,辣椒,紅薯等農作物田管措施。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手機短信等各種媒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宣傳春管技術,提高技術入戶到位率。目前,思南縣“線上”派出了259名農技志願者組運用電話、微信服務等方式收集農戶需求,“線下”結合壩區“1 1"技術服務團隊、農業農村局技術服務鄉鎮團隊、“人才 基地 經營主體 ”產業扶貧科學技術服務隊,深入春耕一線,開展技術指導1250餘次。

聚焦投入保障,強化資金整合。堅持把農業農村作 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多層次、多維度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確保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不減、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不減,財政投入與補齊完成全面小康任務的“三農”短板相適應。重點支持壩區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骨幹水源工程建設等重點項目建設。目前,全縣產業扶貧項目立項74個,資金5623.44萬元;產業扶貧管護項目立項150個,資金440485萬元;產業配套項目立項41個,資金21271萬元;壩區產業項目立項44個,資金4812.04萬元。

聚焦組織方式,強化企業帶動。大力推廣第一“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加強本地企業培育和向外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涉農項目投資,積極推薦企業申報省、市級龍頭企業、示範農場等。目前,新創建市級龍頭企業12家,累計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117家(其中,省級17家、市級40家、縣級60家)。成功引進北京順鑫鑫源食品有限公司、貴州詹姆斯芬利有限公司等企業落戶我縣。

聚焦產品品質,強化產銷對接。一是以單定銷。採取“政府 公司 專業合作社 學校”發展模式,根據思南縣內學校需求及供應情況,合理制定2020年訂單生產計劃。通過訂單穩鋪,深挖產銷潛力。目前思南松道豔茶加工廠已接到來自蘇州,北京,山東,新疆等地10多家經銷商的訂單,思南以思之茗茶藝有限公司春茶也被早早預訂。二是以展促銷。充分抓住常熟市對口幫扶的機遇,在常熟市設立思南農特產品推廣中心,與常熟市王氏食品公司簽訂辣椒、食用菌等農產品銷售協議;正在積極對接常熟市中藥製藥企業,力爭納入常熟市中藥材原料供應基地積極組織縣內特色農產品參加縣外展銷會,暢通出貨渠道,切實增加群眾收入。三是線上助銷。探索打造“貧困村 服務站集聚 電商企業 產業”城鄉結合模式,開設農村電商扶貧服務站200餘個,通過各大電商平臺和線上訂單,聚集銷售貧困村、貧困戶農特產品。目前累計銷售花甜粑、高山沙地土豆、空心李、土雞蛋、紫薯、紅薯粉等農特產品達850餘噸。貴州佳里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利用線上天貓、京東、蘇寧易購、淘寶等網站,線下與北京華聯超市、貴州合力超市、廣州天虹超市、沃爾瑪、蘇州常客隆超市等簽訂了進店合同,銷售新春禮盒套裝25000多盒。

聚焦農村改革,強化利益聯結。一是確權工作順利完成。以二輪承包檔案為基礎,統一技術服務、嚴格操作流程、強化宣傳培訓、摸清四至邊界、建立完善檔案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成全縣28個鄉(鎮、街道)526個村(社區)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頒發承包經營權證13.51萬本,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二是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範、強化扶持、提升質量”要求,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類型合作社,通過財政補貼、貸款貼息、保險託底、項目扶持等政策支持,加強經營主體發展。截止目前,全縣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1199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家,省級示範社6家,全縣家庭農場總數236家。(梁旭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