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思南:落實“五幫”舉措促窮山村鉅變

龍王山村地處高山,工程性缺水,交通落後、信息閉塞,帶來的是該村貧窮落後,現有貧困戶31戶、貧困人口111人,成為思南縣出了名的一類貧困村。

近年來,思南縣直機關工委、銅仁市政協、孫家壩鎮黨委聯合組建龍王山村扶貧工作隊進駐該村,成功探索了幫思路創新、幫宣傳教育、幫產業發展、幫化解“瓶頸”、幫解決困難的“五幫”舉措,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528元,同比增長12.5%;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已脫貧28戶,脫貧人口107人。

思南:落实“五帮”举措促穷山村巨变

幫思路創新,探索發展新路子

扶貧工作隊藉助孫家壩鎮省級農業產業扶貧園區平臺,向村黨支部提出了以精品水果種植為核心,打造精品水果產業基地;以龍王山水庫為依託,建農家樂、休閒山莊,完善華龍寺景點,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精品;以基礎設施建設依託,亮化村容村貌,打造醉美鄉村;以黨建為引領,強化農民素質提升,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的思路。先後幫助村裡編制了《孫家壩鎮龍王山村三年發展規劃》《孫家壩鎮龍王山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等規劃與方案,為實現跨越發展奠定基礎。

幫宣傳教育,催生髮展內生動力

“黨的政策真的好,指引我們摘窮帽;鄉親們加油幹,黨員幹部是靠山,勤勞致富拔窮根,山青水秀人也歡……”這是龍王山幹部群眾自編自唱的歌謠。

扶貧工作隊以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陣地,利用農閒、晚上等時間,集中向村民宣講黨的政策、法律法規、農業實用技術等知識。工作隊員還採取走村入戶、召開群眾大會、深入田間地頭等多種方式全面宣傳黨的強農惠農政策。齊坳組貧困戶楊通興說:“我原來對脫貧喪失了信心,通過上講習所,更加堅定了我對脫貧的信心。我要積極參加村裡發展產業,實現早日脫貧。”

思南:落实“五帮”举措促穷山村巨变

幫產業發展,托起農民致富夢

筆者翻看工作隊員們的幫扶日誌,發現工作隊員們根據貧困戶貧困程度、脫貧能力等情況,把貧困戶分為ABC三類進行分類指導和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納入產業發展,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採取土地流轉、產業分紅、政策兜底保障進行幫扶,實行貧困戶“對號入座”。

落實“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投入總資金的8%比例分紅,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紅總額中,貧困戶佔60%、村集體經濟佔40%。投入55萬元建成桃園基地200畝、脆紅李基地200畝;投入30萬元建成蜂糖李基地60畝。

落實“大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投入總資金的6%比例分紅,其中貧困戶佔60%、村集體經濟佔40%。投入110萬元,建成天蓬帥府生豬養殖基地,計劃年出欄2000頭。已出欄生豬500頭。

思南:落实“五帮”举措促穷山村巨变

幫化解“瓶頸”,打造美麗家園

爭項目、爭資金,成為扶貧工作隊的又一項工作要點。工作隊員們爭取資金77.26萬元,實施改圈18戶、改廁86戶、改灶87戶、改水66戶;庭院硬化47戶;投資10萬元,對公路沿線房屋進行改造,受益農戶10戶36人;投資11.5萬元,危房改造9戶。

爭取資金78萬元,實施了飲水工程項目,全面解決了東風、齊坳、永紅三個村民組116戶385人的人畜飲水困難;爭取少數民族幫扶資金項目,落實補助資金30萬元,受益貧困戶31戶115人。

投資6萬元,建成1000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投資10萬元,建成垃圾池3個、垃圾桶150個;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改造通訊設備,全村實現網絡全覆蓋;抓村級亮化工程建設,安裝110盞路燈。

投資22.8萬元,建成2600米通組路,徹底改變了永紅組村民出行難;硬化了通村公路3公里、修建通組公路2條、硬化串戶路5公里、開挖產業路1條。

爭取萬噸水廠、光伏電站、坡改梯項目落地,工作隊員們全力做好項目實施的前期工作,確保工程順利開工建設。

幫解決困難,凝聚民心促發展

“幹部不但從思路上、產業上、項目資金上幫我們,還為本村老百姓辦了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全村老百姓紛紛為他們點贊。”農民楊安全說。

楊安全家插秧人力不足,工作隊主動擼起褲丫下田一起插秧,一忙就是一天。貧困戶楊通達房屋破爛,屋內一片狼藉,工作隊主動拿起掃把就開始打掃衛生,一干就是一上午……工作隊員們的實際行動,龍王山村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村民彭海軍說:“幹部熱心幫扶我們,我們要聽他們的話,一心一意發展生產,建設好自己的美麗家園。”

如今,龍王山貧困群眾在工作隊的帶領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村裡的《規劃》幹下去,力爭2018年底從貧困村中出列,實現同步小康目標。

(陳時安、趙昌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