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拉里擔任下屆總統,她會不會推翻特郎普的政策,就像特朗普推翻奧巴馬的政策?

行者207198676

如果希拉里或者其他民主黨候選人當選,在施政綱領上肯定會和特朗普不同。這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在執政理念上的根本差別造成的。而特朗普在共和黨裡也是比較另類,比較極端的,甚至很多共和黨都認為他走得太遠了。所以如果民主黨候選人當選為總統,會和特朗普的執政理念有很大的差別。具體差別會有以下幾點:

一、高稅收高福利和低稅收低福利。民主黨認為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是因為貧寒的家庭條件制約了他們,這對那些出身貧寒的人是不公平的,因而國家應該給國民提供高福利,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衣食無憂的條件中成長,受教育,這樣才對每一個人都公平。另外,每一個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權利,因此國家應該給公民提供從出生到死亡的高福利,保證國民的福祉。

共和黨認為很多人之所以生活貧窮,社會地位低下是因為他們不努力工作,不努力學習,窮是因為懶。所以國家給如果給公民提供過高的福利,是在養懶漢。高福利勢必要實行高稅收的政策,國家對企業和公民課以重稅來給那些身體健康卻不努力工作甚至不工作的人提供高福利對那些辛勤勞動,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掙得財富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共和黨認為福利的本意是救助老弱病殘,而不是讓身體健全的人躺在福利上好吃懶做。

因此,對奧巴馬引以為傲的醫療福利制度(Obama care)進行了改革是特朗普重要的施政措施之一。

二、尊重多元文化和堅持白人傳統價值觀。民主黨信奉多元文化政策,也就是所謂的美式政治正確,尊重有色人種,尊重各種信仰的人比如穆斯林,尊重婦女,尊重同性戀者,給他們的生活提供足夠的便利,同等的受教育和工作條件。

但是共和黨認為民主黨在政治正確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過了尊重弱勢群體的必要範圍,甚至有點兒歧視白人了。

比如難民移民政策,這算是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一個重要的分歧吧。前幾年由於敘利亞內戰,中東產生了很多戰爭難民,歐美國家起初對這些難民敞開歡迎的懷抱。共和黨人據此提出,應該對中東移民進行必要限制,在能夠保證美國安全的情況下接納移民。

比如上大學的名額分配,民主黨認為應該按照每個族群在人口中的比例來分配上大學名額,也就是說一個白人或者亞裔學生,綜合評價即使比一個黑人高一些,但是可能這個黑人在整個黑人群體裡排名靠前,他就能上大學,但白人或者亞裔學生因為自己族群的學生都很厲害,所以在本族群排名不考前,上不了大學。

再如奧巴馬時期制訂了一個優待軍中變性人的政策,其中規定軍隊甚至可以為他們提供外科手術費用,最近特朗普政府正在研究怎麼修正這個政策,比如不再為他們提供外科手術費用,有些崗位不再對他們開放等等。

比如著名的廁所方案,准許人按照自己的性別意識上廁所。比如你是一個男的,假如你自己認為自己是女性,就可以上女廁所。這讓很多持保守價值觀的人受不了。

三、外交上的鴿派和鷹派。

外交上,民主黨重視談判和妥協,共和黨人傾向於用更加簡單直接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比如戰爭。

如果下一屆美國總統由一位民主黨候選人,比如希拉里擔任,在政策上肯定會與特朗普有比較大的差別。


neomijiang

首先,我深深地對問題中的“如果”感到懷疑,希拉里繼續競選的可能性的確不大,而且如今的民主黨需要的其實是新面孔和新世代,所以真的很難想象希拉里還有機會競選甚至擔任下屆總統。

但如果真的成真了,或者可以說,不是希拉里,而是另外任何一個民主黨人在特朗普之後出任美國總統,會否推翻特朗普的政策呢?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如果在特朗普之後再次出現白宮的政黨輪替的話,特朗普目前的很多具有明顯共和黨政治色彩的政策議程一定會被民主黨繼任者通過合法方式推翻,就像過去一年中特朗普的所謂“去奧巴馬化”的很多做法一樣。

值得強調的是,新總統推翻不屬於本黨的前任的政策往往都是具有明顯政黨傾向的政策,而不是那些已經很明顯地被視為關乎國家利益或公眾利益訴求的議題。比如,奧巴馬上臺之後,在內外政策上修正了大量小布什時代的做法,但對於小布什政府開啟的減稅立法,卻最終保持了調整與延續,並沒有徹底推翻,以確保經濟的穩步復甦。又如,特朗普雖然採取行政令等方式,推翻了奧巴馬政府留下的不少內外政策,但在亞太戰略上,他還是拋出了所謂“印太”概念,即保持對亞太地區的極大關注,甚至是在以所謂“印太”戰略取代奧巴馬政府的“亞太戰略”,本質上其實還是延續。再如,在目前美國國內經濟與就業仍舊是民眾首要訴求,兩黨都在爭取藍領中下層群體這一關鍵票倉,即便是民主黨人在特朗普之後接任總統,所謂的“內顧”傾向、至少是反對更多自由貿易、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調整美國更多獲益的傾向,應該也絲毫不會得到改變,只是在實現方式上,可能會出現不同於特朗普的其他做法。所以,可能外界也不太應該期待後特朗普時代的美國會馬上放棄貿易保護主義。

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有所謂的“鐘擺效應”存在,凸顯了因為政黨輪替而導致的政策延續性弱化,但在某些重大方向上,應該說還是保持著基本的穩定度的。


刁大明

這一點是肯定的。

特朗普上臺後,立馬高調地廢除了奧巴馬的醫改法案、TTP、巴黎氣候協議、北美自貿談判,這些被稱為奧巴馬的政治遺產,都是耗費心血,對美國及世界即將產生莫大影響政策,特朗普像扔抹布一樣給拋棄了。


如果希拉里就任總統,她會謀求恢復這些政策。這裡有報上一屆大選失敗之仇的意味,更有特朗普做事太猖狂、無禮的原因,還有兩黨政治對立、競爭的因素。希拉里曾是奧巴馬一個任期的國務卿,治國理念應該與奧巴馬相近,她會認為這些國策會對美國及世界產生極大正面影響。恢復這些國策,完成奧巴馬的未竟事業,是希拉里的必然選擇。

特朗普以所謂“美國優先”的理念,做事任性、乖張,極其自私,把美國的盟友也得罪不輕。以商業思維治理國家,缺乏政治頭腦,把奧巴馬極具價值的一些國策輕易譭棄,其造成的惡果可能在特朗普任期後段就能顯現。希拉里上臺後,可能面臨的就是要撥亂反正的局面,要想很好地完成任期,使美國政治、經濟、軍事等走向正軌,必然尋求恢復奧巴馬的政治遺產。

希拉里是否參加下屆總統選舉不好說,但不管誰代表共和黨參加大選,只要獲勝,都會在國家政策上對特朗普大力反擊;而且,即使是民主黨獲勝,只要不是特朗普繼續執政,也會對特朗普的國內外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比如重新啟動北美自貿區談判,再次謀求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即TTP;因為特朗普這個政治菜鳥的治國方略,實在是幼稚可笑的很。


空杯子

希拉里別說當上下屆總統,就是參加下次競選的可能性幾乎不大。你以為參加總統競選很easy,選舉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上次美國大選花費近50億美金,這是什麼概念。

一般候選人背後都有強大的財團支持,代表著一部分人的利益,從後期政策可見一斑,對那些商人來講,大量資金支持就是一種政治投資,投資自己的代表階層,候選人就是他們主張的臺前代表。其次,心理層面,2次競選失敗,希拉里早已失去鬥志,特別是去年和川普一戰,元氣大傷,再加上她的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背後的財團更傾向投資更有可能性的人。


川普最主要的成就是醫改和稅改,醫改遇阻停滯不前,稅改近幾十年來可謂最大力度,不能單純說是推翻奧巴馬政策,只能說各自代表的黨派主張不同。

我是Rose,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Roseview

這個問題非常好,假如的話,一定會推翻,可問題是美國還有下一屆總統嗎?這個問題倒是需要好好的推演一番了。


崇儒

如果希拉里擔任下屆總統,她是一定要推翻特郎普的政策。因為希拉里和特郎普本來就是兩個陣營的對手,結果希拉里沒弄過特郎普。但是希拉里再也沒有機會去和特郎普比肌肉了,老矣。讓一個老太婆去拉正在滑坡的——美國這輛破車,結局什麼樣可想而知,那就是悲慘世界了。我想美國人民也不會答應了吧?


朽木頭83360323

悟空大俠,這個問題好像是人類躲避了冰川世紀活了下啦來後,問人類不躲不過會有什麼後果。希拉里只是個被釘在美國道德恥辱柱上的美國政客,能夠搞點波瀾,起不了風浪。如果問美國民主黨當政會有什麼結果,我想說和現在的結果類似,方式不同,更加難以應對,特不靠譜總統以商業思維運營國家,簡單直接效率為先,與所謂的世界政治,經濟環境等因素相關性不強,與內政環境相關性更緊密,藉助自身的超強實力,怒懟世界,彰顯差異化,這種“運動式”高峰隨美國中期選舉結束而趨向緩和,美國會調整自身的政策,目前還看不到結果,也許很多鴨毛羊毛鵝毛都被剪了,大家鳴金收兵,收的不好,美國就此陷入一場持續的衰退,剩下的只有軍事實力,這反倒有些危險,經濟問題解決不來,首選軍事,世界還是危險重重。


不死鳥157608233

這個假設很有意思。希拉里曾經公開表示過自己不會參加2020年的競選,不過世事難料,誰知道呢。目前來看,民主黨內確實還沒有湧現出能夠挑戰特朗普的強有力競選人。當然,距離2020年還早,可以拭目以待。

假設希拉里當選,或者只要是民主黨贏得大選,美國政策都會發生變化。確實如題主所言,任何一個總統都有推翻前任部分政策的衝動,跨黨派的總統就更是如此。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理念本就不同。就國內政策而言,相對而言,民主黨更崇尚“大政府”,而共和黨更崇尚“小政府”,這就決定了在很多具體政策上將背道而馳。比如奧巴馬任內推行更為“普惠”的醫保法案,而特朗普執政後的第一個重大改革就是要推翻奧巴馬醫保。如果民主黨再次執政就不會試圖推翻奧巴馬任內的醫改法案。其他國內政策也是如此。

在外交領域的差別也會存在,但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差別最大的可能是在全球治理領域。如果民主黨執政,美國可能會繼續支持多邊主義,在氣候變化、經貿談判方面的態度會有所“軟化”,不會像特朗普那麼犀利。

但在戰略層面,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另一個總統,實際上都不會相差太多。大家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在制定對外政策,只不過特朗普比較坦率,直接喊出了“美國優先”的口號,並且實打實地落實為一些自私自利的政策。民主黨人可能會有所掩飾,說一些好聽的話,但政策目標和背後考慮並不會與特朗普有太大的差別。因此,總統是誰確實對美國的政策有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是決定性的,更不是唯一的。


紅帽胖達

其實希拉里是個聰明人,如果她很幸運當選了美國總統,她也不會全盤推翻特朗普的政策,因為美國有許多政策是一貫的,一般不會被推翻。

就像上面說的特朗普推翻奧巴馬的政策,實際上是特朗普選取對自己更有優勢的策略,因為奧巴馬的政策對他自己好用對特朗普未必好用。

所以說,即使希拉里幸運當選,她也最多選擇一些對自己有利對美國有利的政策,而那些說誰推翻誰的政策的言論的人可能絕大多數是那些由於策略的選擇影響到自身利益的少數人。



林志傑A1

不會。民主黨將支持西氏修復而不是推翻被篡政策,醫改和稅改都作中度調整,進而與時俱進,促成新政。民主黨將更加謹慎,顧及軍方及健制派的利益。西氏也會調整對華強硬為軟強硬,即重拾遏制與對話的老套路。民主黨精於內政,共和黨長於外交,兩黨的交替執政,維持著美國的發展平衡。兩黨雖價值觀相同,但施政理念大相徑庭,唯我獨尊,長期內耗,反襯美式民主的退化和弊端。西氏上臺,不會對特翁報“一箭之仇”,而更注重自已的“巧實力”的發揮、為再版的“美國第一”努力。然而,西氏當選的可能性很小,美國人可能不喜歡吃炒剩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