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知产研究院报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

4月25日,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研究院举办首期“湖畔新知汇”论坛,并发布《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专题数据分析报告。该报告梳理统计了2015年至2017年三年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办案周期普遍偏长,从采取强制措施到一审,办案时间超过半年的比例达到25.5%,超过了一年的为27.4%。

阿里知产研究院报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

知产报告:线上线下犯罪约各一半

报告梳理研究了2015年至2017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情况,整体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从数据来看,2015年是4399件,到2017年降为3304件。

阿里知产研究院报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

从地域上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高发于经济发达区域,且与当地的经济特点关系密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省、浙江省和福建省,近三年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分别是3506件、1254件、851件。

报告还指出,一些地域的侵犯知识犯罪案件还有很明显的行业特点,如广东省,电子行业首当其冲,在所有同类型犯罪里占到一半的比例,其次是皮具、服装和鞋子;再如福建省,排在首位的是鞋子,占比一半,其次是电子和服装。

报告还打破了社会上“假货多来自网上”的惯性认知。统计数据显示,涉及互联网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占比50%左右,即线上、线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约各占一半。其中2015年,相关犯罪事实涉及互联网环节的案件占58.35%,2016年为31.32%,2017年为50.12%。

阿里知产研究院报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

2016年的上述数据为何这么低?卫知解释说,当年工商总局开展一个专项行动,光查处违法案件就有1.34万件,全年工商部门查处案件是4.1万件。“这或会影响到当年涉及互联网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占比。”

报告还指出,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受教育水平低趋势。卫知说,从整个年龄层的分布情况来看,70后80后占整个犯罪被告人高达69%,加上占比11%的90后,共占80%,而90后的比例在不停往上走。

“犯罪主体的受教育水平是反向的,受教育水平高的,犯罪率相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初中与高中这两个教育水平线,占比64%。”卫知说。

报告也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的比率趋高,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被告人为个人的案件占全部案件数的96.7%;在可被统计的个人犯罪案件信息中,存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案件占整体个人犯罪案件的33%;在存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案件中,存在犯罪集团的案件占比15%。

此外,报告还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整体水平偏低,而办案周期却整体偏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违法成本较低,刑罚未发挥有效的震慑作用。据报告统计,涉及到个人案件中最终被判刑3年以下的占比为90.40%,判刑5年以上的仅为1.9%。

阿里知产研究院报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