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縣:發展綠色產業 助推貧困鄉村脫貧攻堅

金沙县:发展绿色产业 助推贫困乡村脱贫攻坚

金沙县:发展绿色产业 助推贫困乡村脱贫攻坚

金沙縣近年來結合邊遠貧困鄉村發展滯後的實際,因地制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產業,在保護了生態環境的同時,又實現了群眾的增收致富 。

金沙县:发展绿色产业 助推贫困乡村脱贫攻坚

沙土鎮青山村馬腦石村民組居住著烏江庫區的後靠移民,這裡海拔低、熱量足,適宜椪柑種植。當地政府組織群眾在石旮旯中開石壘土,孕育出了戰天鬥地、自力更生的“馬腦石”精神,既綠化了石漠化荒山,又給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地處金沙縣城最西部的馬路鄉,坡耕地要佔耕地總面積的73%,為實現生態建設和農民增收雙促進,該鄉在發展酸棗的同時,以短養長和因地制宜的方式,在適宜楠竹生長的區域栽種楠竹,使農民增收致富。

金沙县:发展绿色产业 助推贫困乡村脱贫攻坚

馬路鄉木落村貧困戶曾志明說:“發展酸棗和楠竹,我們得到了很大的實惠,農閒時間就是採點酸棗樹果,拿去賣,五角錢一斤,一年採4、5千斤,有2000多元的收入,栽這個楠竹,竹子一年一畝地都有6、7百塊錢的竹筍錢,竹子還可以賣到8、9百塊錢,所以一畝地的楠竹都還有一千五、六百塊錢,我家種了30畝,每年就有4、5萬塊錢,可以說基本實現了貧困。”

馬路鄉作為純粹的農業鄉鎮,如何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特色種植成為當地調整產業結構的重頭戲。

馬路鄉鄉長劉人木告訴筆者,他們以前在這裡種植白楊樹以及其他的樹種,不利於樹種的生長,後來就把酸棗樹和楠竹作為構建赤水河上游生態保護屏障的樹種,酸棗樹和楠竹不僅綠化了荒山,而且還可以給群眾帶來一些經濟收入。

金沙縣積極加大貧困地區綠色產業的發展力度,因地制宜抓好產業的調整,積極鼓勵貧困群眾把農村建設成為看得見林、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以綠色產業助推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劉太華 曾加錄)

金沙县:发展绿色产业 助推贫困乡村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