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的智慧

大臣們的智慧

本期主題:大臣們的智慧

今天說的故事,主人公都是中國古代機敏善辯的大臣。他們擅長用冷靜的頭腦去對付不懷好意的挑釁,用靈活的思維去回答刁鑽古怪的問題。他們懂得隨機應變的處世哲學,面對各種處境都能應付自如,如魚得水。

打玉桶

金鑾殿裡,有開國皇帝留下的一對玉桶,稱得上是國寶。

一天,幾個刁蠻大臣指著一隻玉桶,對內閣首輔解縉說:“都說你有膽量,你敢不敢打掉這隻玉桶?”

解縉一笑,說:“打掉一隻玉桶有什麼關係?”說罷,“哐啷”一聲,把一隻玉桶打碎了。周圍人見了,趕緊去報告皇帝,說:“萬歲,不得了啦,解縉想造反,把金鑾殿上的玉桶打掉了一隻。”

皇帝氣得火冒三丈,召見解縉,怒聲問道:“你為何打掉一隻玉桶?”

解縉立刻跪奏道:“萬歲,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只有一統(桶)江山,哪有二統(桶)江山?我這都是為了國家安寧呀!”

皇帝一聽,說:“對呀!只有一統江山,哪有二統江山?打得好!”

那幾個大臣見皇帝不但沒處罰解縉,還說他打得好,只好灰溜溜地退出來。他們紛紛誇獎解縉有膽量,是個奇才,誇完後,又激他說:“解大人,還敢不敢打剩下的玉桶?要是敢打,才算真有膽量。”

解縉說:“這算什麼?”只聽“哐啷”一聲,他把剩下的一隻玉桶也打掉了。

那幾個大臣見了,又飛跑著去報告皇帝,說:“萬歲,解縉把剩下的一隻玉桶也打掉了,不是想造反是什麼?請萬歲趕快拿他治罪。”

皇帝立刻派人把解縉叫來問:“解縉,你剛才說只有一統江山,所以才打了一隻桶,那現在你把另一隻玉桶也打了,這又是為何?”

解縉奏道:“陛下,打掉玉桶換鐵桶,江山就會像鐵桶一樣萬代相傳了。”

皇帝嘛,怕的是寶座不穩,解縉的話正說到他心坎上,他立即下令鑄一隻大鐵桶放在金鑾殿上。那幾個想害解縉的人,又沒有得逞。

駁不倒

紀曉嵐陪乾隆皇帝到杭州城,路過一家雜貨店。

乾隆皇帝見門前高掛一塊金字招牌,佯作不知地問:“這是什麼?”

他想為難一下紀曉嵐—如果直接回答是招牌,那等於認為堂堂天子連招牌都不識,有譏笑皇帝之嫌。

紀曉嵐抬頭一看,原來那上面寫的是“黃楊木梳”。他猜透乾隆的心思,故意說:“這是對聯。”

乾隆皇帝乘機反駁:“對聯哪有成單之理?”

“陛下還不熟悉此間的風土人情。杭州乃文物之鄉,街頭巷尾,到處暗藏著各種巧對,有上句必有下句,全靠留神觀察,心領神會。”

“那它的下聯在哪裡?”

他們又走過幾家店門,紀曉嵐笑著指了指前面一塊招牌說:“陛下請看,這就是下聯。”原來他指的是“白蓮藕粉”四個字,和“黃楊木梳”合在一起,對仗工整,渾然天成。

乾隆皇帝明知道紀曉嵐在信口開河,但說得煞有介事,他不駁倒紀曉嵐,總是心有不甘。這時,兩人又走近一家裱畫鋪,乾隆皇帝一看心中大樂,他對紀曉嵐說:“現在你說,這‘精裱唐宋元明歷代名人書畫’,也可算上聯麼?”

紀曉嵐連連點頭稱是:“不錯不錯,它的下聯就在剛才走過的那家藥店內,這裡尚能看到。”

乾隆皇帝回頭一看,頓時語塞:啊喲,竟這樣巧,那裡恰好寫著—“採辦川廣雲貴各省地道藥材”!

巧應對

這天,禮部尚書紀曉嵐陪乾隆皇帝遊大佛寺。君臣二人漫步來到天王殿,只見殿內正中一尊大肚彌勒佛,好似看著他們憨笑。乾隆覺得有趣,就指著彌勒佛問道:“紀學士,此佛為何見朕微笑?”

紀曉嵐答:“此乃佛見佛笑。”

乾隆問:“此話怎講?”

紀曉嵐解釋道:“聖上乃文殊菩薩轉世,當今之活佛,今朝又來佛殿禮佛,故曰佛見佛笑。”

乾隆聽罷,暗暗讚許,轉身想走,忽然又問道:“那佛也看卿笑,又是為何?”

紀曉嵐一怔,這話問得厲害,靈機一動,隨即答道:“聖上,佛看臣笑,是笑臣不能成佛。”

乾隆聽罷“哈哈”大笑。

磚換銀

乾隆年間,黃河氾濫,百姓流離失所,怎奈國庫空虛,無力賑災。劉墉為這事發愁,他想了幾天有了辦法:中堂和珅,這些年搜刮民脂民膏,在滿朝文武中堪稱首富,如果讓他拿出些銀兩該有多好!可是,此人愛財如命,必須略施巧計才能治他!

第二天,劉墉上朝向皇上奏本,要辭職回鄉。和珅聽了這話,心想:現在鬧水災,你想撒手不管?哼,沒那麼便宜!想到此,向劉墉拱手問道:“劉大人,這一行路途遙遠,應多派官兵護送。”

劉墉說:“何以見得?”

和珅哈哈大笑:“劉大人為官數十載,宦囊一定非常富足,而今到處匪患為害,理應多加小心。”

劉墉微微一笑,答道:“小臣的確有些積蓄,有勞和大人關照。”

和珅自以為得計,乾隆也都聽在心裡。次日,和前來送行,見劉墉府前有四十八頭騾子,馱了重重的口袋,心想:平素你罵我搜刮民脂,今天我倒要揭揭你的底。想到這,命軍兵看住這些財產,自己快步來到金鑾殿,把剛才看見的情景,添油加醋地說了一遍。乾隆聽罷,傳旨叫劉墉上殿問話。

劉墉趕緊上殿。乾隆一揮手,衛士們一擁而上要把劉墉捆起來。劉墉故作驚訝地說道:“我主萬歲,這是何意?”

乾隆道:“你貪贓枉法,犯了欺君之罪,快快從實招來。”

劉墉聽了這話笑著說道:“這個呀,不瞞萬歲,小臣近些年在府外做了些買賣,略獲小利,若說貪贓枉法,那真是冤枉!”

乾隆聽罷,傳旨派人出朝查訪,把劉墉暫且放回。

和珅聽說劉墉上朝被綁,直奔那些騾馱子走去,到了近前,他得意洋洋地解開繩子一看,傻眼了,為啥?竟是些磚頭瓦塊!他又把別的馱子打開一看,哪裡有什麼金銀財寶!

和珅正在發呆的時候,劉墉走了過來,大聲道:“好你和,趁我上朝之時,把我的東西給換了!”

和珅心裡明白過來,知道自己中了計,他被劉墉拉扯著上了金鑾殿,劉墉道:“我主萬歲,和大人趁我上朝之時,把我那些銀兩拿去,換了些磚頭瓦塊。”

和珅聽到這兒,禁不住大聲嚷道:“萬歲,馱子裡確實是磚頭瓦塊,小臣只是看看,並未……”

劉墉笑道:“萬歲您想,我家別的沒有,磚頭瓦塊多的是。我長途運它有何用?萬歲如不相信,到和府翻一翻,一切就會明白。”

和珅一聽,嚇得直冒冷汗,他心想:劉墉啊,劉墉!我府裡那麼多的金銀財寶被翻出來,那就犯有貪贓枉法之罪,腦袋就得搬家。如數還吧,那可不是個小數,真是割心拉肝呀!沒辦法,還是腦袋要緊,只好認賬了。

兩個人的官司打清了,乾隆對劉墉說:“愛卿,回去準備上路吧!”

劉墉說:“現在黃河氾濫,賑濟災民是當務之急,小臣不走了!”

乾隆聽了非常高興,但又嘆口氣,道:“如今國庫空虛,賑款從何來?”

劉墉道:“就用和大人賠我的這些銀兩解一下燃眉之急吧。”過了些天,劉墉就前往黃河兩岸放賑去了。

(蒐集整理:王榮民 陳祖基)

(本欄插圖:陸小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