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这几天,奥斯卡最大赢家《水形物语》上映了,这部有着极强隐喻色彩的电影,其实是导演托罗对另一部人鱼恋电影的致敬:《黑湖妖谭》。

《黑湖妖谭》是1954年的黑白3D电影,它讲述了一支科考队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了一头史前怪物,它疯狂迷恋上了一位科考队员的女友,却不知如何表达,最后它被科考队员伏击,缓缓沉入水中。

《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托罗在6岁时看到这部电影,对最后水怪下沉的梦幻场景念念不忘,一心想改写它的命运,因此便有了《水形物语》。

除了结尾不同,《水形物语》还加入不少托罗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有人说,《水形物语》是“用一流的视听语言、二流的政治讽刺讲了个三流的爱情故事“,对此,我只认同前半句。

这个发生在冷战时期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当下的生存困境:用“怪物”隐喻美国的边缘人群和少数族裔,用柔软的触角潜入了现代人的心灵深处,折射出一种禁忌之下不断突破的求生意志。

01 孤独,如影随形

《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女主艾丽莎是个哑巴,在政府实验室工作,生活千篇一律。

她曾是个孤儿,后来被人从河中救起,脖子上有着据说因为意外留下的伤痕。

一天,实验室运来了一只装在大水缸里的人鱼野兽。艾丽莎很快对它产生了好感。她给人鱼带鸡蛋,放音乐,跳舞,一人一兽很快亲近了起来。

知道人鱼即将被处死解剖,艾丽莎决心将它救出。艾丽莎说:它是她见过的最孤独的东西,如果不去救它,那自己就不是人。

艾丽莎是孤独的,在单调的生活中,这份孤独被成倍地放大,让她没有安全感。而正因为孤独,才更能明白孤独。

她懂人鱼,人鱼也懂她,懂作为一个人的、完整的她,而不是被当成哑巴的她。这是一种超越种族的理解。

在这场争夺战里,想弄死人鱼的特工理查德要的是地位,艾丽莎挽救的是懂得。

相似的奋不顾身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也可以窥见。故事中的小女孩孤独地住在一间连门牌都没有的破旧公寓里,没有人可以倾诉,因此当作家闯入她狭小的世界时,她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孤独是人的通病,早已成了常态。可悲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常态。 而《水形物语》刺痛了人们心中的“孤独”。

02 欲望,打破禁忌

《水形物语》的故事以美苏冷战为背景,当时的人们看似与世无争,心中却有一只欲望之手,将人牢牢攥住。

在浴缸里释放欲望,是艾丽莎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也是她单调生活中的唯一高潮。

《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她拯救人鱼的行动是对人性压抑的一种突破,时代没有让她变得机械、琐碎,反而让她更明白自己的心思和欲望。

电影《雪国列车》中有个类似的故事:在一节与世隔绝的火车上,人们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依次安排到相应的车厢,为了生存,最后一节车厢的人决定造反,打破阶级束缚。

然而,“上等人”却对他们的入侵毫不在意,直到后者从最后一节车厢杀到了最前面的控制室,颠覆了车厢一直以来的阶级统治。

只有欲望,才能激发人改变现状的勇气,才能走出禁锢看见更大的世界,才能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这里的欲望,是明目张胆显现的欲望。但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这种欲望却被伪装的表象掩盖了起来。

那时的美国是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生的一代人,从小生活优越,没有压力,崇尚及时享乐和纵欲主义,追求新的刺激和绝对的自由。

他们在晚上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白天却摇身一变,成了翩翩君子和窈窕淑女。但骨子里的那点东西就像稻草,一点就着。

在欲望与压抑的战斗中,欲望就像黑豹的战袍,压抑越久,累积的就越多,一旦找到合适的契机,就会如火山喷发般汹涌而出,不可收拾。

促使人类进步的,正是欲望的不断产生、实现和再产生。正因为欲望的不断凸显,不断冲破禁忌,才更体现了人的完整性和进步性。

03 爱情,穿越生死

艾丽莎成功解救了人鱼,把它养在家里,准备找合适的时机放归大海。但理查德却一直在找寻人鱼的下落,企图致它于死地。

她们一直在逃、在躲藏,却还是被理查德追上并开了枪。艾丽莎中了一枪,临死前,她将自己的手放进了人鱼的手中。受伤的人鱼苏醒了,干掉了对手,抱着艾丽莎跳入水中。

《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水温柔地包裹着他们,艾丽莎得到了人鱼的吻,醒了过来,脖子上的疤痕变成鳃。这个反转让人动容,在这里,托罗想说的是:真爱,足以令人穿越生死。

在《暮光之城》中,贝拉爱上了吸血鬼爱德华并嫁给了他,但在分娩时却被半人半吸血鬼的孩子吸尽了精血而亡。但孩子生下来后,贝拉却猛地睁开了双眼。她从人类变成了吸血鬼,一家三口可以永远在一起。

在《美女与野兽》中,善良美丽的贝儿为救父亲被迫与野兽同居,却与野兽日久生情。在一次战斗中,他们携手打败了对手,野兽竟然变回了英俊的王子。

这些出人意料的安排,都在说着一句话:爱情让人出生入死,也能让人起死回生。

正如《水形物语》所说:“因为你的存在,我满眼都是你的爱意,它让我的心变得柔软,你无处不在。”

以水之形言爱之意,爱就像水,润物无声,滴水穿石。

04 善良:谱写大爱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一位生物学家,他是潜伏在美国的苏联间谍,他的任务是毁掉人鱼,防止美国得逞。

《水形物语》的 4 个关键词

但当他看到女主试图营救人鱼时,他立刻加入,帮助她营救。

在关键时刻,他忘了自己的身份、所冒的风险,为了一个怪物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本能的善良。

影片中有个片段令人印象深刻,艾丽莎说他是个好人。生物学家却告诉了她自己真正的名字,还细心地叮嘱安置人鱼的注意事项。

正因为有女主、黑人朋友、画家、生物学家这样善良的人存在,才拯救了人鱼的生命,成全了这个美好的结局。

这种成全是跨越国界、跨越生死的,这种大爱也是。

影片《红海行动》中,中国海军原本的任务是解救沦陷区的中国公民。但当他们看到沦陷区别国人民水深火热时,出于善良的本能,决定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出手相助。这份大爱,是跨越国界的。

在麦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风声》中,顾晓梦为了传递信息,不惜牺牲自己。她有一句话令人极为震撼: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这份大爱,是跨越生死的。

人生于世,我们见过很多种爱。小情小爱令人尝遍酸甜苦辣,大情大爱却让人拥有对抗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孤独、欲望、爱与善良。这就是《水形物语》想告诉我们的四个关键词。即使环境再压抑,欲望再禁忌,勇敢的人依然能捅破黑暗,获得新生。

人生每一次相遇都是一个故事,其中有着寂寞、欲望、错过、懊悔等等,但最重要的,是爱与希望。正因为有了爱与希望,人类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