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大畢業生到29歲當上北大博導,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聽說有逼格的人,都點擊了右上角藍色“關注”按鈕!

不知道大家印象中的博士生導師都是長什麼樣的,新姐曾經一度認為,博導都應該是光頭、戴一副厚厚的眼鏡的小老頭。但現在看到她,新姐發現自己錯得好離譜,原來年紀這麼輕也能當上博導。

這個讓新姐大跌眼鏡的人就是29歲當上北大博導的劉穎,一個充滿活力、積極向上的女生。

從南大畢業生到29歲當上北大博導,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她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生物系,後考上了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師從劉清華教授讀博士。學成之後,在美國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總病院進行了博士後的研究。

從南大畢業生到29歲當上北大博導,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她在進修時,只花了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別人五年才能完成的學業。這也是她能在29歲就進入北大當博導的重要原因。

這看似一路“開掛”的學霸之路,其實背後卻是她艱苦地付出。剛留學的時候,她不能一次性地聽懂英文授課;剛進實驗室時,她不會做最基本的轉化實驗……

但是堅韌的她都努力克服了,聽不懂英文授課,就下課後反覆聽音頻,直到聽懂為止。不會做基本的實驗,她就會請教向師兄求助。

從南大畢業生到29歲當上北大博導,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如今,再提及那一段艱辛孤獨的美國求學之路,她說,在她的眼中,那段生活是她自己最單純快樂的日子。

在美國留學時,美國的教學方式和師生關係是讓她感觸最深的。

大部分國內高校還是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講課,學生記筆記做作業,課堂互動較少。老師們更加關心學生們是否能聽懂,能否考出好成績並順利畢業。

而大部分國外高校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老師們更加註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一堂有效的理論課程往往是配合著學生們課下的自學以及其他實踐討論課程一起的,意在讓學生們主動的理解而不是被動的接受。

從南大畢業生到29歲當上北大博導,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在劉穎看來,這種主動探究學來的知識、對知識的理解會比直接告知答案更讓人記憶深刻。

其實,去國外留學除了教學方式有所不同外,還能培養你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獨立性

相比於國內畢業生,留學生在外語的聽說讀寫方面會更有優勢。這也是很多公司會對留學生更感興趣的原因之一,不僅是因為他們的學歷,更因為他們擁有著一般國內畢業生沒有的經歷和素質。

隻身一人去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各方面的不適應到熟悉並融入周圍的環境和群體,直至成功畢業,這對一個學生能力的提升是國內的大學環境無法比擬的。這往往需要留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適應能力,鍛鍊自身的獨立性,提高與他人的溝通能力。

幾乎所有的留學生在海外求學的過程中都經歷過團隊合作,大部分專業每年都會有若干次大大小小的團隊作業,以此來鍛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所以,即使是再害羞內斂的學生,去到了國外留學,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鍛鍊並增強了自己的溝通表達以及團隊協作能力。

從南大畢業生到29歲當上北大博導,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實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