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打個類似的比喻,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的博世,很可能就像如今4G時代的高通一樣,高通不需要做手機,只賣芯片和收取專利費,就已經是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了。博世走的也是這條路,掌握最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壟斷專利使用權,賺取上游利潤。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自動駕駛的路還比較遠,我們看看離我們比較近的電動車,博世都在研究些啥東西,會不會比國內更先進?我們來看看比亞迪秦電動車電驅動橋的佈局,電機/逆變器/驅動橋三部分,基本上是相互獨立,三者加起來的體積,跟傳統內燃機動力大小差別不大。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再看看更先進的特斯拉Model 3的動力系統佈局,電機、逆變器和驅動橋靠得近了一些,但基本也是相互獨立,體積大重量大,效率不是很高。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再來看看博世研發的eAxle電驅動橋。電機、逆變器和驅動橋已經整合為一個整體,三者體積加起來,類似如今6AT變速箱的大小,體積縮小20%以上,而且節省了它們之間的線路連接等,帶來8%左右的成本效益。一句話,更小更輕更便宜。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這個電驅動橋的功率輸出,可以實現50-300kW及1000-6000Nm的動力需求,因為體積縮小,可以輕鬆裝在前驅車、後驅車以及四驅車上,因為它直接取代了傳統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因此比傳統動力系統的佈局方便很多。而且,從小型的家用車,到大型的全尺寸SUV,eAxle都可以涵蓋。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歐洲的VOLVO、寶馬、PSA等,都是博世電驅動橋的採購商,一旦採購量成規模,那博世這套動力系統的優勢凸顯無疑,包括性能優勢和成本優勢。別忘了博世的電噴系統和ESP系統,就是用高質和低價,堵死了多少有志於這一領域的新創公司,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沒有發動機電噴系統和ABS供應商的原因。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博世的蓄電池,可能很多讀者的車上都在用,甚至成為更換電池的首選品牌,蓄電池其實也是博世的一大供應板塊。但半年前博世宣佈,將放棄自制動力電池單元,也就是放棄電動車電池研發。在未來電動車越來越主流的世界,博世放棄的原因是什麼呢?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博世說了,全球液態電池的市場,基本由亞洲5大公司霸佔,包括中國的寧德時代、比亞迪,日本松下,韓國三星和LG。這幾家已成氣候,博世再攪入其中,不僅佔不到什麼便宜,反而會有風險。而且,電池技術日新月異,目前的電池還不太成熟,加上成本太高,賣出去賺不到幾個錢。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博世說的都是大實話,成本太高並不賺錢,這是現在電動車企業的通病。那博世放棄了動力電池方向?錯了!博世的想法是既然現階段電池技術幹不過上述5大,那就研究技術更新的動力電池。前幾天的消息,豐田、本田和日產將聯合開發固態電池,希望把單塊電池的續航里程提升到1000km,這個里程數足夠打消我使用電動車的里程焦慮,算是電池研發的新嘗試。其實,博世早在2015年,就收購了固態電池的初創公司Seeo,目標是推出一個50kWh的電池組,重量卻只要190kg,是現階段電池重量的1/4。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作為又有錢又有技術的博世,其實在未來汽車風向的轉變的時候,早都做好了提前準備,不論是電池、電驅動橋還是自動駕駛技術,只在靜靜地等待市場熱度。其實,不要看國內新能源、自動駕駛熱火朝天,不少造車新勢力都想先下手為強,但最終能不能甩開這些傳統的老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真的有難度。

打敗傳統汽車供應商難不難,看博世都做了些什麼就知道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