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贷行业月报3月刊:好贷详解信贷行业新动态!

汇集金融大数据,信贷趋势全解析。中国最大的信贷分发和全金融服务平台——好贷在春节数据出炉后发布了《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月报·2018年3月刊》。伴随着加强金融监管和创新发展,月报综合信贷行业在2018年开局的前两个月的整体表现,对于今年行业趋势进行了预判。

由于年初有春节因素,因此3月月报在1月已有的数据指标基础上与2月的金融统计数据进行了对比和合并。着重解答了人民币贷款继1月放出新高后的回归趋势,以及居民消费贷款的增长势头持续情况,这些备受关注的信贷热门话题。

月报分为五个板块对2月信贷市场进行了分析。

一、社融季节性回落 表外融资锐减

月报中指出,受春节放假影响,2月各项融资中,除信托贷款有所增长以外,其他各项均下降明显。2月新增社融为1.17万亿元,和1月相比,大幅少增1.89万亿元。

中国信贷行业月报3月刊:好贷详解信贷行业新动态!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2月继续维持表外转表内趋势,表内信贷占比率和1月基本持平。表外业务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环比少增最为明显,其次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较1月微增;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比少增明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多增1821亿元。

二、人民币贷款增量降幅超一半 信贷水平仍属平稳

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1.0199万亿,较之1月增量降幅超过一半,也低于去年同期。不过月报中指出,考虑到春节的因素,通常合并1月和2月数据,与往年相比较更为合理。因此,从1-2月合计新增规模来看,共新增3.7万亿元,则高于去年同期。2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回落符合季节性变化,信贷水平仍属平稳。

说完人民币贷款,再具体看看月报中对于消费贷趋势的解读!

三、前2月居民消费贷款同比增长明显

由于年初有春节因素,月报综合前2个月累计值进行分析得出:住户中长期贷款同比回落,短期贷款同比明显增多;企业短期和中长期同比均大幅少增,票据融资规模好于去年同期,非银贷款多增。

月报中还指出,与去年相比,住户短期贷款有增长趋势,体现出个人消费贷款有所放量;而代表支持实体经济的企业中长期贷款,2月同比多增,前2月累计同比少增,主要是受到1月同比少增的拖累,是否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所增加还需看后续表现。

四、M2-M1剪刀差由负转正

在货币供应方面,M1增速受到春节影响程度大于M2,故M1增速下滑明显。继1月人民银行公布金融数据时对M2的统计口径进行了修订之后,2月M2增速略高于预期,M1增速低于预期,M2-M1的“剪刀差”为0.3%,前值-6.4%,由负转正。

五、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旺盛

近几年,小贷公司、保理、互联网金融(网贷)、民营股份制银行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及融资机构相继出现了萎缩状况。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如下表所示。

银行家问卷调查指数表

中国信贷行业月报3月刊:好贷详解信贷行业新动态!

中国信贷行业月报3月刊:好贷详解信贷行业新动态!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银行家宏观经济信息指数

中国信贷行业月报3月刊:好贷详解信贷行业新动态!

货币政策感受指数

中国信贷行业月报3月刊:好贷详解信贷行业新动态!

从图表可以看出,在宏观经济热度和信心指数稳步提升的背景下,银行家对货币政策感受明显偏冷趋紧。

贷款总体需求指数连续2个季度上涨,2018年第一季度突破70%,贷款需求不断增长,其中非制造业较制造业需求指数更高。

而小微企业明显具有更加强烈的贷款需求和表现,贷款需求指数分别高于中型和大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环比、同比分别上涨4.3和3.7个百分点,体现出小微企业贷款需求进一步增长的势头。

2月社融回落,表外融资锐减,人民币贷款增量下降明显,而居民消费贷款则保持增长,总体信贷水平仍属平稳状态。综合《中国信贷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3月月报》所述内容,对于2月信贷行业的表现可作出如下五项总结:

第一,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但前2月合计同比少增,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有较大增长空间。

第二,银行贷款审批指数降至低点,与企业日益增长的贷款需求相比,审批难度有增无减,这也符合近年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监管要求,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一趋势还将延续。

第三,除去年初早放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各类企业旺盛的信贷需求,接下来信贷经理接待贷款申请或有所增加,筛选优质客户将成为重点。

第四,在信贷环境趋紧的环境中,申请贷款的企业及企业主需要对融资成本可能有所提高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应对方案。

最后,伴随着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贷款需求的攀升,虽然年初人民币贷款增量创出新高,但需要提醒有贷款意愿的企业及企业主,在信贷需求增加,货币政策偏冷,以及银行贷款审批趋紧的形势下,应提早规划贷款申请,提高自身贷款资质,争取获得适合的授信额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分析师:吕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