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鸟,体长2米的史前潜水海鸟

黄昏鸟,体长2米的史前潜水海鸟

在远古的时候,也就是距今8000万~ 6500万年,在现在的北美洲曾生活着一种体长2米会潜水的巨鸟,被古生物学家称之为黄昏鸟。在19 世纪 90 年代,由于对黄昏鸟的科学研究投入过大,美国政府解雇了有关的科学家。

它属于体型较大且不会飞行的鸟类,大部分时间在海面上漂浮,偶尔会潜入水下猎食鱼群。流线型的身体、长腿和带蹼的脚会在水中推动它快速游动,而较小的翅膀用于在水中控制转向和保持平衡。黄昏鸟沿海岸游动,或漂流数千米。

黄昏鸟,体长2米的史前潜水海鸟

图片来自维基

求偶和筑巢时,黄昏鸟会大量聚集在岩礁或海岸线附近的岛屿上。离开水面或登上陆地对黄昏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它瘦弱的长腿并不强壮,无法支撑身体的重量,所以无法行走,只能腹部着地,用脚来推动身体向前滑动。

它在陆地上行动缓慢,容易遭受恐龙的攻击,或受到翼龙对其巢穴的扫荡,但它在海上也并不意味着会更安全。人们在许多大型海洋猎食者,包括一些鲨鱼及沧龙类中的海王龙腹部都曾发现过它的遗体。黄昏鸟在海面休息时极易受到攻击,因为猎食者容易从下方攻击它。

黄昏鸟,体长2米的史前潜水海鸟

图片来自维基

1870 年,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马什在美国堪萨斯州西部首次发现黄昏鸟化石。当看到黄昏鸟长着牙齿时,他感到十分震惊,这为鸟类起源于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在北美洲、中国和朝鲜白垩系地层中,有许多具有牙齿的鸟类物种。鸟类长着牙齿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特征,有齿鸟类曾是地球上现代无齿鸟类的一个进化分支。到 6500 万年前,有齿鸟类全部灭绝。它们可能也是恐龙灭绝事件的受害者。

蒂姆·海恩斯是《与恐龙同行》(Walking with Dinosaurs)系列节目的创作者及制片人,《与野兽同行》(Walking with Beasts)节目的执行制片人,并编写了与节目相关的两部图书。也是《海洋怪物》(Sea Monsters)及《与巨兽同行》(Walking with Monsters)节目的执行制片人。

保罗·钱伯斯从事《与恐龙同行》及《与野兽 同行》节目的制作,而后担任过《海洋怪物》及《与巨兽同行》等节目的联合制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