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下拉,訓練中正手和反手都需要做寬握和窄握嗎?

元某人之過

您好,這裡是KI健身,針對您“高位下拉,訓練中正手和反手都需要做寬握和窄握嗎?”這個問題,說一點ki的經驗和看法,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首先,上圖這個是反手高位下拉,ki所學到的正反手的定義是根據解剖位來的,過多的不解釋!不解釋!不解釋!

然後回到您的問題,您一共有兩個問題:1高位下拉,訓練中正手和反手都需要做寬握和窄握嗎?

2正反手和寬握窄握分別有什麼區別?

兩個問題可以結合在一起回答:

需不需要看您的需求,和您的訓練情況。

但是正手的高位下拉,不建議做寬握。反手的高位下拉,窄握、中握(與肩同寬)、寬握(1.5倍肩寬)都能做,比較推薦寬握。

一個是不建議、一個是推薦,還是有區別的。

說一下理由:

在做反手的高位下拉的時候,大臂和小臂處在比較接近自然狀態的角度,肘關節是向外打開的,選擇寬握高位下拉的時候,肘關節向裡向後收縮,能夠很好的刺激到背闊肌上部和大圓肌,這個也是寬握的側重點。

中等握距也是可以用反手做的,如果你感覺相比反手寬握,反手的中等握距能夠更好的找到發力感的話,也是可以的。

而中等握距(與肩同寬)更推薦用正手去做。

正手的時候,小臂和大臂是自然狀態下外旋的。外旋之後自然距離就是與肩同寬,或者略窄,如果選擇寬握的話,肩關節就會隨著打開,對於關節活動度不足的人來說,影響發力,還會增加受傷幾率。

而建議中等握距選擇正手的原因是,正手時,肘關節的方向是向後的,同樣距離反手的話,肘關節是向後向外的。順著肘關節的方向,正手能夠更好的發力,還能更充分的收縮。

而這時候主要相比寬距,刺激背闊肌的位置,要略微向下,向中間一些

窄距的高位下拉,正手、反手、對手都是可以的。這個看你的感覺,側重目標更加靠近下背和脊柱位置。

還有一點不同點是:選擇窄握的時候,後仰角度要比寬握大一些,寬握後仰大約15°就夠了,窄握的話,要30°。


Ki健身

高位下拉,是訓練背部的主要動作。同時輔助訓練到手臂肌群。

在高位下拉的動作中,正握和反握,寬距和窄距鍛鍊效果都會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訓練需求來選擇。

在訓練中主要見到的方式是寬距和正握的結合,窄距和反握的結合。

最常見的方式是:寬距正握。(雙手距離大於肩寬,手心向外)

這個動作背部發力更多。背闊肌,大圓肌刺激充分。在動作終點(下拉至下顎)肩膀下壓,肩胛骨回縮,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也會得到充分的鍛鍊。

動作要領:雙手距離大於肩寬,手心向外。握住橫杆,保持身體穩定,呼氣的時候收緊核心,將橫杆拉向鎖骨的方向,身體可輕微後傾以完善下拉的弧度(切記不是翻肋骨,有意識控制肋骨下降)在下顎處收縮肩胛骨,肩膀下沉。

窄距反握:(雙手距離等於肩寬,手心向內)

這個動作,手臂的刺激感會增加,肱二頭肌參與的程度增加,在曲臂的時候確實手臂可以輔助更多的發力。但是這個動作的重點相對於背部的好處,就是讓背闊肌在矢狀面上得到充分的延展

動作要領:雙手與肩同款,手心向自己,抓握住橫杆。具體動作軌跡和上述動作相同,但是回放離心過程,要釋放充分,手臂伸直,讓背部充分伸展,這也是反握窄矩的訓練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寬距正握和窄距反握還普遍用在引體向上的訓練中。相比高位下拉,引體向上是閉合鏈訓練,更具功能性。訓練肌肉是同理的。


謝謝你閱讀到這裡吼~,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呦!


卡路里老師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賽普基礎實踐,導師孫君鑫。

在做高位下拉訓練時,握距的寬窄和反正是有區別的,他針對背闊肌的位置訓練有所不同。但是根據不同人和不同的做法和技術水平不一,所以練出來的效果也不同。我這裡給大家演示幾種,我常見和常練的訓練部位及講解。強調(幾種做法是我常做常練的部位而已,不代表這個動作只能這麼做,還有很多做法。也不代表別人做的就是錯的。)

1.寬距正手下拉(背闊肌的寬度)

首先坐在器械,雙腿放在滾動軸下方卡住大腿。身體挺直在繩索垂直線稍微偏後一點即可。雙手全握杆子1.5肩寬,保持挺胸沉肩,呼氣,背闊肌發力將槓將杆子拉至鎖骨的位置。手肘保持垂直向下不要向後。吸氣臂和機控制將杆子還原至初始為止。保持,不要聳肩。

2.窄距正手下拉

這個動作,我平時訓練基本上不用,所以說我對這個動作的見解也不是很多。在這裡,不過多的闡述。

3.寬距反手下拉(背闊肌中縫及下背部)

他的技術要點和正手的寬距下拉是一樣的。這裡要著重說明的是因為反手做這個動作之

後,因為手臂做了一個外旋的運動,所以說在下拉的時候大臂可以更好地夾緊背闊肌,所以他對背闊肌的中縫會有一定的刺激。我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會加一個身體微微的身體後伸,所以在頂峰收縮時,對背闊肌的中縫和下背部會有一定的刺激。(溫馨提示,該動作對手腕兒的活動度要求很高,如果手腕產生不適,立馬停止。)

4.窄距反手下拉(背闊肌的長度及下背部)

首先保持抬頭挺胸收腹,反手與肩同寬握住橫槓,呼氣下拉時大臂保持夾緊身體,拉至上胸鎖骨位置。這個動作的重點是要大力夾緊身體下拉,不要打開過多。因為窄距比較寬距來說,大臂做了一個外展的動作,把背闊肌拉伸得更長,所以對長度塑造比較好,在做個這個動作的時候,我也會加一個微微的身體後伸,所以也會刺激到下背部。

綜上所述只是個人的訓練習慣和見解而已。不代表別人的訓練是錯的,也不代表這個動作只能練到這個部位。還有很多做法,大家可以不斷的開發!

有不明白請留言!謝謝大家,感謝閱讀!更多健身乾貨,請大家關注我們


賽普健身學院官方賬號

再就是寬握與窄握,寬握用到的主要是背闊肌的內收功能,肩關節伸為次要功能,窄握用到的是背闊肌的肩關節伸功能,內收為次要功能,而窄握時肩胛骨下回旋功能較少,寬握較多,所以,我們一般把寬握用來練習背闊肌的寬度,同時訓練菱形肌和中下斜方肌,而窄握主要訓練背闊肌的厚度!


健身教練Energy

先說下正反手,再說寬窄距。

正手反手的區別

正手下拉,輔助肌群肱二頭肌代償少,反手下拉,肱二頭肌代償相對大。有研究表明,反手下拉對背部刺激度更深,因為手肘運動行程更大,背部收縮更強。但是健身講究的是孤立練習,孤立練習是健身的精髓,所以一般健身者都採用正手下拉,目的就是儘可能把肱二頭肌孤立出去,還會採用半握的方式儘可能把前臂孤立出去,把主要發力肌群集中在背部,從肌肉感受度上和訓練感覺上講,冷風覺得正手更好。

反手就沒有意義嗎?

並不是,我們的訓練動作不能一成不變,偶爾要做一些變式,從不同的角度刺激肌肉,讓身體不會產生適應性,對我們健身增肌是有好處的,做一段時間正手下拉,所以偶爾也要做反手下拉,如果因為某些原因,想額外帶一下肱二頭肌,也可以經常採用反握。

寬窄距的區別

寬握下拉:背闊肌上側、外側兩部分,有效增加背闊肌的寬度;

窄握下拉:背闊肌下側,有利於增加背闊肌的厚度。


具體在訓練中採用正握還是反握,寬距還是窄距,並不是固定的,要辯證地看,要具體分析你背部的肌肉形態來隨時調整。

下面是冷風一位健友的照片,背部寬度練得不錯,背中部厚度也還可以,但是背部兩側厚度不夠,岡下肌、菱形肌、大圓機、小圓肌較弱,形成了一個凹陷處。

因此冷風建議他多做寬握划船,對握寬距划船,來改善這個狀況。

因此,沒有固定需要做什麼動作,都是動態調整的。


冷風談健身

不好意思,我直改橫不到一年,還在握拍上糾結。用直拍手指要起很大作用,而橫拍相對不要那麼用力。我是延用直拍的思維,用手指過多,造成現在動作比較僵。正在改進中。至於寬握還是窄握不是很懂。我想窄握但是打著打著就寬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