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牛頓力學建立之前,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還處於半迷信半理性化的困境。在牛頓以前,神學依舊佔據著西方的主流價值觀,但同時又流行起來了愈來愈多的理性派,他們試圖用科學理性的思維來認識世界,而不是一昧的篤信上帝。這典型的代表便是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重新構建起來了科學大框架。牛頓力學的建立讓人類第一次有了科學大系統,人們認識自然現象除了上帝,終於有了理性的工具了!

在當時人們的心中,牛頓力學對天體運動的解釋很適用,對日常生活中的力學現象解釋也很完美。牛頓力學不僅可以解釋太陽系中行星運動的軌跡和週期,還可以解釋生活中的自由落體現象。人們利用牛頓力學可以預測月食,日全食,亦可以指導生活實踐中的工程力學問題。

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在牛頓力學統治的兩百年內,人們也只能用經典力學認識一些接近生活實際的自然現象,如果牽扯到微觀領域,也只能以牛頓力學為基礎來推測了。不對,應該是猜測了!隨著電子顯微鏡的發展,科學家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微觀世界的現象。人們猜測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隨後得到了驗證。此後又發現了電子的存在,發現者叫湯姆森。他認為電子就像葡萄乾一樣均勻地鑲嵌在原子的內部。隨後一個名為盧瑟福的科學家做了一個散射實驗,推翻了湯姆森的葡萄乾模型。他認識電子是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和原子核之間全是真空。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就像是地球繞太陽一樣規律。所以人們也稱盧瑟福對電子運動的詮釋為行星模型!

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之後科學家又發現,電子這玩意還不斷地向外輻射電磁波,輻射電磁波的電子能量勢必會降低,如果按照盧瑟福的行星模型來解釋電子的運動,那麼伴隨著電子能量的釋放,勢必會導致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軌道降低,最終落到原子核上,那麼就不會存在電子,也不會有光了!

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標誌著量子力學的建立,隨後玻爾的分層模型,泡利不相容原理等等都在用量子的概率解釋電子的運動。

到目前為止,對電子運動的詮釋最受好評的便是哥本哈根學派的電子雲模型。電子的確是在繞原子核運動,但是並不是像行星繞恆星那樣的規律。電子在原子核外分別處於不同的能級上,當電子自發輻射出電磁波(也就是光子),能級會降低,軌道從而改變。電子繞原子核運動很詭異,你永遠不知道電子在下一刻會出現在哪裡,因為它完全是隨機的。

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而經典力學告訴我們,倘若知道一個物體的速度和軌跡,我們完全就可以預測這個物體在下一刻會出現在哪。而事實上,電子卻對經典力學說“不”! 其實這個時候就尷尬了,科學家難道就沒有一種方式來量化電子的運動了嗎? 科學家最後發現,雖然電子運動變幻莫測,它可以出現在空間中的任何一點,但是電子好像很偏愛那“幾個”空間位置,也就是說,電子經常去特定的那些空間位置,並不是說它們不去其他空間位置,而是很少去其他空間位置! 舉個例子,你永遠不知道皇帝今晚會寵幸哪個妃子,但是你可以把皇帝這半年來寵幸某些妃子的次數列舉出來,這樣就可以做出來皇帝寵幸某一妃子的概率分佈圖了!

電子的運動也一樣,量子力學的做法就是把電子的運動做成了概率分佈,科學家可以用概率統計描述電子出現在某個位置的幾率。圖中越密集的部分,也就是電子分佈概率越大的空間位置!

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最後你會發現,微觀世界居然是概率統計的,量子力學是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的,量子力學的基礎無疑是在擲骰子,這也太不靠譜了吧!愛因斯坦相信,這裡面一定有問題,並不是電子的運動就是隨機的。一定是我們的認知水平有限,才導致我們無法弄清電子運動的本質規律,所以才折中的用概率來描述電子的運動。愛因斯坦曾經質疑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概率論,他對玻爾說,“上帝並不會擲骰子”,而玻爾更是自信的回懟到,“愛因斯坦,不要告訴上帝該怎麼做”!

量子力學為什麼建立在概率的基礎上?或許是電子太詭異了

這是1927年,第五屆索維爾會議期間,愛因斯坦舌戰玻爾的著名對話。這些對話也誕生了貝爾不等式來驗愛因斯坦和玻爾的對錯。這個問題延續到至今,就目前的結果來看,愛因斯坦很可能錯了。但是貝爾不等式的驗證實驗還有待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