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邊防!

再見,邊防!

文 | 盛鶼楠

回憶在離別之時最深刻

當消防和森林部隊改制的消息還在席捲朋友圈的時候,公安邊防改制的消息也迎面而來,擲地有聲。

刷著朋友圈,每條狀態相同卻又不同,相同的消息,不同的心境。

有人說“終於來了”,有人說“我星星還沒扛上呢!”

還有人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現在這鐵打的營盤也沒了”

……

於我而言,就像是一場夢醒了,青春也隨之流逝。

01

我熱愛那身軍裝,似乎如同熱愛生命,看到通知的那瞬間,就像回到了當兵前的那一晚。

那年正讀大三的我義無反顧的報名參軍,那是我第三次報名參軍,想著再也不能半途而廢了,再也不能,那年,我已達到女青年應徵入伍的年齡上限。

後來我到了邊防,滿懷憧憬,上了一線。

那時候,我不知道單位到底在哪個方位,卻清楚明白,那個點就是傳說中的“金三角”地帶。

我一直在想,我該用什麼樣的情感,或是詞彙去描述我的單位,和我那群可愛的戰友,我向“圍牆”外的人滔滔不絕地講過無數我們的故事,卻在提筆時,遲鈍了!

我該如何回憶呢?

說實話,邊防的確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樣,卻又總在不經意間帶給我了無限驚喜。

02

有人告訴我,我的青春是在邊防線上的,日月同輝,燦爛!

嗯,我也這麼覺著,當我翻到單位十年的變化時候,那似乎是一代人的青春,口岸從一根出入境杆變成了出入境大棚,又從大棚變成了聯檢大樓,執勤手勢,執勤用語也在一批批執勤員口中相傳。

“您好!邊防檢查,請下車出示您的證件”,“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麼?”

在一個十來米長的出入境檢查通道,看著來來往往的旅客和車輛,熙熙攘攘、匆匆忙忙……

那時候我們都笑著說,別到了退伍回家,家人問在部隊幹了什麼,我們只能說就學會了打手勢。

可就是這個簡單的執勤手勢,我們一天得打上千上萬遍。日未出就已始,日已落並不能寐,路遠心不遠,艱苦不怕苦,早已把我們邊防官兵的心聲說透。

03

人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我的確也是如此。

總向領導打報告參與設伏堵卡,必然,每次都未如願,因為女兵出外勤確實少之又少。

一次次請示,一次次失望,我終於能參與堵卡,於是我終於能夠驕傲地說,我見過凌晨四點的邊防線,我是一名緝毒戰士。

我第一次參加設伏堵卡是在邊境小路上,離國境線不到三公里,緊張、焦慮、忐忑貫穿我的全身,我也不知道該幹些什麼,就傻傻地看著身邊的每一個戰友,靜靜地,悄悄地。

突然,一輛摩托車的燈光劃破夜空,急速像我們的卡點駛來,沒有絲毫減速的意思,“有人衝卡,小心”班長大喊一聲,當我反應過來時,他們早已如離弦之箭一般衝了上去,摩托車由於車速過快,轉彎時翻倒,犯罪嫌疑人摔落在地,衝在最前面的兩名班長左右包抄,雙拳兩手一抓一擰,腿腳之間一絆一夾,犯罪嫌疑人服服帖帖地躺在了地上,當我氣喘吁吁趕上時,班長們已從對方背的包裡查出大包冰毒。

04

回去的路上,腦子裡還在回放著剛才那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發生的所有細節,若不是親身經歷,又怎麼能想到在那命懸一線的時刻,他們需要何等的勇氣,不管不顧的衝向前,要明白,他們也是在家裡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寶貝。

看著他們的背影,從白天口岸上班時簡單的執勤手勢到夜晚設伏時火光電掣的戰鬥,讓我根本無法快速反應他們是同一個人,但我又深深地清楚他們就是同一個人,因為他們是軍人。

在我們邊防這支隊伍裡,或者說在我們這個總隊,從不缺英雄,有維和英雄李欽、鍾薦勤、和志虹;有緝毒英雄甘祖榮、楊軍剛;有在魯甸地震中為民犧牲的謝樵,等等,他們都是為邊防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還有我曾經的支隊長,“八一勳章”獲得者印春榮。

28年奮戰在緝毒一線,面對毒販懸賞百萬取他項上人頭的危險,而他只想完成戰友遺志。

英雄這個稱謂,太重,它給予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一切,而我身邊的戰友在我的心中就是英雄,因為他們把青春熱血全給了這座深山,全給了這身軍裝……

05

在漫長的等待中,在流言四起的小道聲中,改革終於敲響。

打小我就覺著部隊就是故鄉,而故鄉就是永遠,可是,軍人的天職不就是服從嗎?服從,堅決服從,不折不扣的服從!

軍人吶,之所以被人尊重,不是因為這兩個字,而是因為他們肩上的責任。脫去軍裝,職責猶在,仍然受尊重。

時隔太久,仍有人問我,一個女孩子,去邊防,上一線,怕過嗎?

嗯,怕!毫無疑問,我怕,但我有時候某種信念會支撐著我們戰勝所有恐懼。

當我再翻回朋友圈時,我耳邊迴盪的還是入伍誓詞: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服從命令,嚴守紀律,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戰鬥,絕不叛離軍隊,誓死保衛祖國。

宛如再次回到了當兵前的那晚上,興奮又緊張,邊防,若有一天,你終成歷史,那麼也請你記得,我也曾把我的青春融入過你的血液裡……

想起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們的青春,再見,邊防!

再見,這八千里邊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