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泰安於西周為魯地。

春秋中葉後屬齊。

秦為濟北郡治。

西漢置泰山郡。

北齊改泰山郡為東平郡,隋省東平郡入魯郡。

金天會十四年(公元1136年)以故泰山郡腹地置泰安軍,“泰安”之名始此。金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開泰安軍為泰安州。

明降泰安州為三級政區,屬濟南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為直隸山東布政使司。十三年升為泰安府,泰安縣為府治。

1913年廢府,分屬岱北、岱南、濟西3道(次年依次更名為濟南、濟寧、東臨道)。

1925年分屆泰安、兗濟等道。

1928年各縣屬省。

1940年抗日民主政權於津浦路西置泰西專區,屬魯西行政區;於泰山周圍置泰山專區。

泰安1941年於泰山專區南部置泰南專區,均屬魯中行政區;同年泰西專區改屬冀魯豫行政區,各縣分屬以上3專區。

1945年泰南專區併入沂蒙專區。

1948年泰山、沂蒙、泰西3專區均屬魯中南行政區。

1950年泰山、泰西2專區合併置泰安專區。

1958年撤銷,轄縣分屬濟南市及濟寧、聊城、菏澤3專區;將泰安縣和泰山市合併置泰安市,屬濟南市。

1961年復置泰安專區。

1967年更名泰安地區。

1985年泰安地區撤銷,泰安市升為省轄市;同年汶上、泗水2縣劃歸濟寧市,平陰劃歸濟南市。

1992年萊蕪市分出。

概況

泰安市屬魯中經濟區。北以泰山與濟南為界,南與濟寧市相連,東與萊蕪和臨沂地區毗鄰,西隔黃河與聊城市相望。處於山東省東部大開放和西部大開放的結合部,利於東拓西進,開展經濟技術協作與聯合。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泰安市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橫成網,2011年底,京滬高鐵建成,途徑泰安,新建泰安站,航運正在起步。(1) 鐵路有國家大幹線“京滬路”穿越南北,辛泰、泰肥、磁博三支線橫跨東西。2002年境內鐵路營運里程219公里,另有聯接各大廠礦、轉儲基地的專用30多條,100公里。鐵路密度2.8公里/百平方公里,高於全省1.02公里的平均水平。

(2)市內公路四通八達。2010年,全市公路里程達到13760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177.3公里。其中,國道7條、265公里,省道14條、926.6公里,高速公路232.7公里。泰城到各縣市基本實現高速公路連接,行政村通油路率、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9.7%和99.5%。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為泰安市經濟大發展提供了保證。

(3)泰安處京滬、京福兩高速公路匯合口,東平還有濟菏高速,市區東部有泰萊高速。

(4)已建成的京滬高鐵設置泰安站。

泰城為市機關駐地,位於“天下第一山”——泰山腳下。城依山而建,山城一體,北距省會濟南市66.8公里,南至三孔聖地曲阜市74.6公里,是山東省“一山、一水、一聖人”旅遊熱線的中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一山”指泰山,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 文化遺產”,被中外名人譽為“東方歷史文化寶庫”。北依山東省會濟南,南臨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故里曲阜,東連瓷都淄博,西瀕黃河,接壤地區:濟南、聊城、濟寧、臨沂、萊蕪、淄博。總面積7762平方公里,人口540萬人,轄泰山區、岱嶽區、新泰市、肥城市、寧陽縣、東平縣6個縣市區。

泰安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2007年國務院正式下發文件,同意將泰安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該文件稱,泰安市城市發展歷史悠久,文化遺存豐富,歷史遺蹟保護較好,自然風光雄偉壯麗,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改革開放以來,泰安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興旺發達,人民群眾安居樂業。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71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6%,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一、二、三季度累計增幅分別為8.7%、11.1%和12.2%,呈逐步回升態勢。 

地名由來

泰安-泰山地區是華夏文明的東部發祥地,東夷海岱文明的源頭區,儒家文化的承載區。早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存、繁衍,5萬年前的新泰人,已跨入智人階段;5000多年前這裡孕育了燦爛的大汶口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由於古人對太陽和大山的崇拜,自堯舜至秦漢,直至明清,延綿幾千年,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佛道兩家、文人名士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追憶往昔,泰安有三遷的歷史。春秋時期,泰安為無鹽邑,城市坐落在今徂徠境內官路村一帶。後來遷往舊縣{原奉符縣},大宋時又遷往谷縣。到明朝才定居泰安。泰安也因泰山而得名,從古語“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中來,寓意“國泰民安”。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泰山區

1985年5月設泰山區,因境內泰山而得名。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岱嶽區

岱嶽區因境內泰山而得名。泰山古時亦稱岱嶽。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寧陽縣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於寧山之南置縣,故名寧陽。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新泰市

新泰,別名新甫、柴城、平陽。三國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東平陽縣,仍屬兗州泰山郡。西晉泰始年間,大臣羊祜表奏晉武帝,取新甫山(境內山名)、泰山首字為縣名,表改平陽為新泰縣,屬泰山郡。自此開始出現新泰之名,並一 直沿用至今。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肥城市

肥城,別名中國桃都,歷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區。

西周時肥族人散居於此,古稱肥子國,肥城因此而得名。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東平縣

東平,古稱東原。《尚書·禹貢》載:大野既瀦,東原底平。東原底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泰安的歷史及其名稱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