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胎衣不下,怎么办?

随着养羊业的不断发展,养羊户已完成由放牧为主向圈养为主的过渡,养羊模式正在悄然转变,其存在的问题同样变得愈发突出。其中母羊胎衣不下已成为圈养羊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母羊的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给养羊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1.运动不足

母羊在妊娠期特别是妊娠中后期运动不足,将会造成母羊体质差、生产无力等问题,因此易引发母羊产后胎衣不下。故而一般情况下,本病发病率圈养羊要高于放牧羊或半放牧羊。

2.膘情过肥

圈养条件下营养水平较高加之运动量不足,母羊极容易出现膘情过肥的现象,将会造成母羊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等问题,因此易引发母羊生产困难和产后胎衣不下。

3.体质过差

饲养管理水平较低、营养跟不上以及某些重大疾病等,均可引起母羊体质过差的现象,将会造成母羊生产无力等问题,因此易引起母羊生产困难或产后无力排出胎衣。

4.疾病

当母羊患布病、乳房炎、子宫炎等疾病时,胎衣将会出现韧度降低、粘连等现象,十分不利于母羊产后胎衣的排出。

二、防治方案

预防

1适当增加妊娠母羊的运动量,若羊舍运动场较小的情况下,可驱赶母羊围绕羊场运动或每周定期2次外出放牧。

2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进行配制饲料和饲喂,使其保持中等稍微偏上的膘情即可。

3母羊产后注意消炎减少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并定期对繁殖羊群做布病筛查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淘汰或无害化处理。

羊产后4小时,牛产后12小时,胎衣任然未脱落下的,我们称为胎衣不下。全部不下的时候,则可见一部分已经分离的胎衣悬挂于阴门之外;部分不下的时候,只有一部分或个别胎盘残留子宫内,从外部不容易发现。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恶露排出的时间延长,有臭味,其中含有腐烂胎衣碎片。

1 宫内灌注3%—10%的生理盐水,牛 2—3升,羊100—300毫升,5—10分钟后将灌注液排出;

2 肌注催产素,牛50—100IU,羊10—30IU,若产后超过24小时,需同时注射雌激素剂己烯雌酚或苯甲酸雌而醇,牛10—20毫克,羊 1—3毫克;、

3 对于体格较大的母羊还可以采用手术方法剥离,其方法如下:按常规消毒母畜外阴及手术臂,左手扯紧露出阴门外的胎衣,右手沿着它伸入子宫黏膜与胎盘之间,找到未分离的胎盘(已经分离的胎盘表面粗糙,未分离的胎盘表面光滑),按由近及远,逐个逐圈进行,线剥离一个子宫角,再剥离另一个子宫角。剥离每个胎盘的方法是,在母体胎盘与其蒂交界处,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盘的边缘,轻轻地将它从母体胎盘上扯开一点,或者用食指将它抠开一点,再将拇指或者食指逐步伸入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之间,将它们分开(主要:不可强行剥离)

4 为防止胎衣腐败及子宫感染,可在子宫黏膜与胎衣之间放置1—2克土霉素粉或四环素粉,隔日一次,连用2—3次,也可以应用其他抗生素或者磺胺类药物。

5 在产后 3小时注射20毫克己烯雌酚加上50—100IU催产素,对预防胎衣不下效果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