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宋江的真實結局是什麼?


歷史上有真實的宋江,也有真實的三十六天罡。但是其中的故事卻相去甚遠了,宋江起義的原因,不是當著公差因為犯事而後上了梁山,而是因為當時的稅太重。當時梁山泊附近大片區域,都被衙門劃成了擴田所,這個擴田所就成了公家的,本來百姓就指望著這點地這點水域吃飯呢,一下全部歸公,且出入打魚,都要課以重稅。這導致了好幾次農民起義,其中,宋江就是其中一支隊伍。

宋江當時拉了三十六人,《大宋宣和遺事》詳細記載了當時參與起義的頭領名單,包含大部分三十六天罡,其中有些名字的字有一點出入,但讀音也是相似的。譬如建炎元年(1127年)在陝西興州稱帝的史斌,就是《水滸傳》中的史進的原型。史斌起先是跟著宋江當部下的,此人非常勇猛,後來又跟著宋江投降,投降後又造反,因此進貢興州而稱帝。後來有一回終於吃了大敗仗,被宋朝將領、四川宣撫使吳玠殺死。這個吳玠不是什麼壞官,是著名的抗金將領,在當官期間與民同樂,為將又身先士卒,節儉而又愛民。

可見,好與壞,也不和《水滸傳》上說的完全一樣。宋江起義梁山泊,隨後就開始往西打,因為部將驍勇有謀,故而各地無人敢擋。宋江打下城池以後,不進行搶掠,而是宣佈貪官罪行,又殺富濟貧,因此聲譽越來越好。

朝廷得知這次起義後,決定招安。宋江沒答應朝廷提出的條件,於是朝廷又命令官軍前去討伐。宋江逃到青州,南下臨沂。又從臨沂往江蘇跑,被江蘇的官軍得知,於是追捕。宋江等人乘坐十多個大船下海,準備進攻連雲港(當時叫海州)。這個動作被海州知州發現,於是放出小部分人,即上千人的敢死隊員,去引誘宋江上岸。宋江上岸後直趨城池,結果半路遭受埋伏,船也被燒了。

這就是前進沒門,後退無路。

死傷慘重,副將也被擒了。

不得已,宋江決定投降。

投降後的宋江,自然成了官軍。你是官軍,自然要聽從朝廷派遣。至於他去沒去出征方臘,這個有爭論,但大概率是有的。還有一種可能,是根據宋朝將領的墓誌銘以及太學生的記載推出,宋江等人都被封了官,但是後來又叛了。因為朝廷是假誘降,真撲殺,等著以後弄死宋江等人,這被宋江識破,於是復叛。當然復叛的力量是不如從前厲害了,很快就被撲滅了。

留在梁山的人們,賦稅並沒有減少,依然沒法活。當時繼續反抗,戶部侍郎蔡居厚在青州,招降了五百人,隨即全部殺死。後來這人背上長瘡,很嚴重,要死的地步。他夫人痛哭道:“你招降了五百梁山濼的人,結果又將人家都殺了。我當時苦苦勸你,你不聽,到今天報應來了!”此人旋即而死。


豆子人民藝術家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順帶說一下近來網絡上熱議的一個話題。

中國不是有四大國粹嗎?武術、中醫、京劇和書法。

京劇越來越不適應當下生活的快節奏,與社會漸行漸遠。

中醫飽受人們的質疑,認為是偽科學。

武術……江湖上突然出現了一位格鬥士,去年打太極,今年打詠春,引起一片譁然。

為了證明國粹不虛,有人抬出了李小龍。

單一個李小龍還不夠,又有人抬出了唐龍。

李小龍的話題和今天我要說的沒多大關係,但這個唐龍,我卻要說幾句。

唐龍有多厲害呢?

按照武術迷的說法,唐龍本名陳進生,出生於1951年,臺灣新竹人,其父精通所有中國功夫,所以其自小就受到傳統中國功夫標準的嚴格訓練,成為了歷史上攻擊力和擊斃率最高的拳手。他在美國黑市拳賽場上以弗蘭克陳的名字參加比賽,所向披靡,常在幾個回個內就擊斃對手,戰績是97戰96勝,其中95次擊斃對手。在連續勝利96場後,1979年,在和被稱為“推土機”的克里斯蒂保利的一戰中,遭遇了致命的一擊,血濺賽場,年僅28歲。

實際上,唐龍的故事,是出自流傳較廣的講述黑市拳、類似報告文學《稱霸美國黑市拳的是一中國人 —— 唐龍(弗蘭克陳)》的地攤文學。

此書寫得驚險刺激,讀來讓人目眩神飛,至使很多人把虛構人物當成真實人物看待了。

其實,只要稍微動一動腦筋,裡面的許多東西都站不住腳。

比如說,按照其上面寫的,黑市拳賽場上,幾乎都得死人,而且是拳腳一出,生死立判,一兩分鐘解決問題。那麼,每天都有比賽,每次比賽都有十幾場,那不得每天都死十幾個人?長此以往,還不得死成千上萬人?!還有,唐龍親手擊斃了95人,這95人分別是誰,他們生平如何,都有什麼故事,他們還有沒有家眷在世,等等,全是一筆糊塗賬。再有,參加拳賽的拳手薪水都是天價,在沒有電視轉播,沒有大批觀眾的情況下,這資金是如何運轉的?根本說不通。

好了,話題回到宋江身上了。

和唐龍一樣,宋江其實也是不存在的。

不過,要證實宋江是個虛構人物困難程度會比較難,因為,宋江這個名字在《宋史》中閃現過好幾次——主要在《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三卷。

《宋史》是正史,很多人迷信正史,沒辦法。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奇葩的讀者,我說正史記載的東西也不一定是真的。他一蹦三尺高,急煞赤白跟我爭,正史的東西如果都不真實,那世界上就沒有真實的東西了。

我說,《史記》寫龍騎在劉邦母親的背上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然後生下劉邦,難道這個也是真的?

他說,當然是真的!

……

我直接無語,只好認輸。

當然,如果不那麼迷信正史,我倒可以掰一掰《宋史》記載的關於宋江的錯誤。

兩宋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私家撰史繁多,遠超前代,且兩宋共享國三百二十年之久,於是《宋史》的編成篇幅穩居二十五史之冠。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宋史》的成書時間是在元朝瀕臨滅亡前夕,修撰者匆匆急就,全書從開始著手整理到殺青僅僅用時兩年零七個月,在史料的裁剪、史實的考訂上時有粗疏錯漏。

因此,《宋史》的可信度是要打折扣的。

《宋史》中那些與宋江有關的記載,只要認真對比一下,就不難發現,基本都改編自《東都事略》。

《東都事略》是一部什麼書呢?

《東都事略》的作者是南宋孝宗時眉州人王稱,王稱的父親王賞曾在南宋紹興年間做過實錄修撰官。王稱受父親撰史的影響,根據國史﹑實錄,兼採用野史的資料,寫成了《東都事略》。

即《東都事略》屬於私人撰寫、且野史成份比較大另類“史書”。

私人寫史,最大的侷限就是材料有限,而且,很多該考證的東西沒有條件進行考證。

《東都事略》記述宋江,主要是參考自“靖康之難”後,流落到江南的說話人(相當於現在的說書人)所創作的筆記體小說《大宋宣和遺事》。

北宋滅亡,天下人民唏噓流淚,一時間,“樵歌漁歌皆罷歇,時人紛紛說宣和”,而由於《宣和遺事》是“時人”作品,則《東都事略》之外,其他諸如《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通鑑長編紀事本末》、《皇宋十朝綱要》等書都上了它的當,把書中宋江三十六人聚義的事當成了真事來記載。

不過,這些記載總是語焉不詳、自相矛盾。

比如,起義英雄方臘屬於宣和年間的人物,《水滸傳》就有了宋江徵方臘的情節。

但是,關於徵方臘的時間,各書記載非常混亂,有記宣和元年,有記宣和二年,還有記宣和三年。

上述各書都在說宋江作為一個隨行偏將參予了平定方臘行動,但《東都事略》卷十一《徽宗本紀》卻記:“宣和三年……四月,庚寅,童貫以其將辛興宗與方臘戰於青,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即方臘被平在前,宋江就擒在後,而《宋史》乾脆記徵方臘的主帥是童貫、力擒方臘的是名將韓世忠,沒宋江什麼事。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混亂的情形,就因為宋江是個虛構的人物,任人編排,各說各話。

早在2016年,我在頭條寫過一篇《曾經神一樣出現的宋江,其實只是一個傳說》裡,就曾說了,其實,要證明宋江是歷史人物還是文學人物,只要從兩個方面出發去考證就行。

一、與宋江同時代人的筆記裡,有沒有關於宋江言行的記錄。

二、宋江的籍貫是哪兒?出生在何地?有無親戚朋友,與同時代何人有過交往,死後葬於哪兒,有無子孫後代。

這兩個方面的答案,都是空白。

即宋江只是一個虛構人物、文學形象,僅此而已。

那就沒什麼“真實”的結局可言了。


覃仕勇說史

提起宋江,人們往往會在第一時間聯想到《水滸傳》中那位人送外號 “及時雨”的英雄好漢。在《水滸傳》中對宋江生平有如下描述:宋江,字公明,因仗義疏財,扶危濟困,講究孝道,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但因生辰綱一事,私放晁蓋等人,被小妾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期間結交諸多英雄好漢,輾轉周折上了梁山。後晁蓋死後,繼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成為梁山義軍領袖,為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尊地煞之首,穩坐一百單八將頭把交椅。後宋江主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但終被高俅等奸臣設計用毒酒害死。

以上便是《水滸傳》中對宋江生平的一個概括,但《水滸傳》畢竟只是一部小說,而且其中多摻雜有演繹的成分,但其對後世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廣,甚至有人就認為其中所述即為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但歷史的真相究竟為何?宋江的結局到底是什麼呢?

首先,先探究一下,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宋江這個人。我們不妨翻看一下歷史文獻中有關的記載:

《宋史·侯蒙傳》:“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宋史·江幾傳》:“梁山泊多盜,皆漁者窟穴。幾籍十人為保,使晨出夕歸,否則以告輒窮治,無脫者。”

《宋史·任諒傳》:“梁山泊漁者習為盜,蕩無名籍。諒伍其家,刻其舟,非是不得輒入。他縣地錯其間者,刻名為表。盜發則督吏名捕,莫敢不盡力,跡無所容。”

《宋史·徽宗紀》:“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綜上,歷史上確有宋江其人,但與其共同起事的只有三十六個人,而不是《水滸傳》中所描述的一百零八人。而且應該是在謀生無望或者在其他利益驅使下,先是聚眾為寇,而後逐漸發展壯大,並最終形成一股起義兵勢力,與朝廷抗衡。

再來看,宋江有沒有被詔安,有沒有徵方臘?

需要注意的是,宋江首次被擒是宣和三年二月,而同年五月,宋江再次被擒,也就是說,宋江第一次被擒之後,迫於無奈,接受了朝廷的詔安,否則就不會有第二次再次起兵之說。但宣和三年四月,朝廷就已經出兵擒住了方臘。

那宋江有沒有機會參加徵方臘的戰鬥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首先,宋江不具備征討方臘的時間。宋江於二月份被詔安,同年四月份方臘被擒,中間只有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想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奏請朝廷批准同意宋江參戰,而後對宋江的隊伍進行從思想到編制再到戰術訓練的全方位整編,再加上從被詔安的地點海州行軍到江浙一帶,從時間間隔上來看,基本是不可能的。再者,如果宋江真的參加了徵方臘的行動,那四月份擒住方臘,五月份宋江再次反叛,於情於理不符。最後,在《宋史》中所記載的童貫帥軍征討一事,根本就沒有提及宋江的影子。也就是說,宋江根本就沒有參加征討方臘的行動。

那最後宋江的結局如何呢?

《水滸傳》中描述,宋江被高俅等人設計用毒酒害死,但真實情況如何,宋江最終的歸宿在哪,史書中卻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也僅僅是在海州城處流傳著一個傳說:據說城南處有一座小山,山上遍佈青石,像一隻白虎蹲伏在那裡,人稱白虎山,白虎山北有座墳墓,人稱“好漢塋”。海州當地人代代相傳,宋江其實並沒有投降,而是同梁山好漢一起被張叔夜所殺害,就埋在這座墳墓裡。當地還流傳著一首詩:“白壁虎山陰,墳冢草木青。問是誰家墓,梁山好漢瑩。”


悠然南山

宋江因施耐庵所著小說《水滸傳》而婦孺皆知,數百年來,成為了小說、戲劇、電視、電影中最讓人熟悉的藝術形象,粉絲眾多,擁躉無數。

在小說中,宋江,字公明,綽號及時雨,本為山東鄆城縣押司(宋朝衙門書吏),後落草為寇,成為了梁山泊義軍108條好漢的首領,率領千軍萬馬,與朝廷作對,成為當時朝廷的心腹大患。

由於宋江有忠君思想,後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朝廷許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招安後,宋江接受朝廷的安排,對外出徵遼國,對內平定田虎、王慶、方臘起義,戰功卓著。但在這些戰爭中,梁山好漢戰死過半,加上病死的、離開的、被害死的,一支強大的義軍隊伍就此瓦解。最後,宋江也被蔡京、童貫、高俅等奸臣用毒酒害死,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以悲劇結束。

那麼,歷史上真有宋江這個人嗎,他的結局又如何呢?確實,根據史書記載,北宋確實有宋江這個人,也確實曾起義,後也確實被招安。

《宋史•侯蒙傳》記載說, 1119年,宋江帶領三十六人造反,作亂山東、河北等地,三年間橫掃十多個州郡,所向披靡,朝廷派出軍隊討伐,反被宋江打得丟盔卸甲,一時間,上下恐慌。宋徽宗迅速召集群臣,反覆研究,商議對策,最後一致決定改討伐為招安,並委任禮部侍郎張叔夜為海州(今江蘇連雲港)知州、招討使,趕往宋江目前準備攻打的海州,專門負責招降工作。

張叔夜臨危受命,於1121年二月到達海州。為爭取更多招安籌碼,張叔夜決定先打後談,先挫其銳氣,再招安便容易多了。張叔夜經過詳細謀劃,組成了一支千餘人的隊伍,先設下伏兵,然後誘敵深入,一舉挫敗了宋江的攻城部隊。接著,他又燒燬了宋江的戰船,俘獲了宋江副將吳加亮等人。

在取得這些談判優勢後,張叔夜再以高官厚祿招安宋江,宋江要打打不贏,想撤脫不了身,他經過反覆權衡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入朝做了官。故當時有一句民諺形容此事說:“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不過,所謂梁山108條好漢,純粹是杜撰。據史料記載,宋江曾帶領他的義軍經過楚州沭陽縣,當時的縣尉王師心,只帶領弓手80多人,就將宋江打敗、趕走,可見宋江當時人馬確實不多,力量也不強,人數最多時,也不過數百。


帝國的臉譜

宋史中的宋江,只有一句:“宋江三十六人橫行河東諸郡,張叔夜擊降之。”後來在《張蒙傳》、《張叔夜傳》中才有那麼一點零星記載。比如在張叔夜傳中說是張叔夜招募了千人敢死隊,縱火燒賊船,擒了宋江的副將,宋江才投降了。

但是《宋史》的可信度不高,自古易代修史,《宋史》其實是元朝的脫脫等人編修的。所以其中有很多事情都不足以使人信服。

比如童貫帶領十萬軍馬去打西夏,一觸即潰。又帶領十萬軍馬去打苟延殘戳的遼國,一觸即潰。最後和金國的完顏阿骨打對戰,還是一觸即潰。宋朝若是戰鬥力這麼差,還有什麼道理抗衡西夏、吐蕃、遼國,還能一度打的高麗入貢?

所以綜合來說,《宋史》的可信度不是很高。

宋江其實並不是出名人物,比如《大宋宣和遺事》中作者(宋朝人)所講的,他也是看了南宋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以及看了街頭的《說話》,類似於現代的評書,才知道真的有宋江這麼一個人,有這麼一回事。(足以見宋江的影響力不大)

宋江的下場是被朝廷招降,張叔夜擊降之。

也有一說是宋江投降後,吳用帶著人馬繼續反抗朝廷。


言有章

歷史上的梁山起義軍勢力遠不及方臘的勢力,方臘黃袍加身自立為帝,是一個可以稱得上一個政權的皇帝。僅從這點上來講,宋江就不如方臘。歷史上的宋江手下僅有三十六人(具體參考《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並且其對北宋的影響、經濟都沒有產生多大的威脅,軍事上,以宋江為首的梁山軍遠不及小說裡攻城掠地的彪悍,而他麾下的將領們關勝、盧俊義、劉唐等等頭領在面對張叔夜為首的僅僅為兩千人的官兵時,並沒有小說裡寫的那樣戰無不勝。


宣和三年也就是1121年,北宋政府延續了其“國策”一貫作風,對宋江發出詔安,但很快宋江以兵臨海城城下拒絕了詔安,所以當候蒙死後,宋徽宗下令張叔夜去鎮壓也是去詔安宋江,張叔夜見宋江帶人從海上攻來,遂下令一千勇士伏擊宋江,就這樣,宋江就遭到了張叔夜的毀滅性伏擊,見寡不敵眾,被迫詐降張叔夜。宋江接受“招安”後,北宋朝廷對起義軍將領都授以官位進行籠絡。《宣和遺事》載:“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誥勒,分住諸路巡檢使去也。”北宋朝官李若水,極度仇視農民起義軍,反對“招安”,可他卻又親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於是懷著一種複雜的心情寫了一首《捕盜偶成》詩:“去年宋江起山東,白晝橫戈犯城廓。殺人紛紛剪草如,九重聞之慘不樂。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獰卒肥驂意氣驕,士女駢觀猶駭愕。”

宋江戰敗張叔夜無論是是詐降保存實力還是忍辱負重,不管是那種,不可否認的是,一年後宋江又重新舉起了義旗。但這次起義,很快就失敗了,宣和四年(1122年),宋江起義被宋將折可存鎮壓下去,宋江等人遭到殘酷殺害。



那麼,宋江有沒有可能去征討方臘呢?很遺憾,並麼有。宋江並非被朝廷招安投降,而是戰敗而降,而且張叔夜僅用千人就打敗了宋江,可見宋江的實力不可能被派去征討方臘的百萬大軍。而且宋江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投降,此時方臘節節敗退,杭州失守,三月歙州、睦州、忂州等地也相繼失守,四月方臘被俘,並不需要宋江去討伐方臘。史料中也記載了當時亳州知州侯蒙提議招安宋江,讓他征討方臘一事,但是宋徽宗沒有接納他的意見。1939年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東第二將折公(可存)墓誌銘》上記載,折可存在鎮壓了方臘反叛之後,奉命捕獲宋江。日本學者宮崎市定則提出了“兩個宋江”論,他表示“五月就擒的宋江乃草寇宋江,而四月到六月平定方臘起義的卻是大將宋江。”所以“草寇宋江”和“討伐方臘的宋朝大將宋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青衫素人

宋朝兩大賊寇,北宋的宋江,南宋的方臘,都掛了。《水滸傳》其實更像一部架空小說,把梁山好漢寫的太厲害了,但問題是古代的寫手,終究還是有些底線的,不似現在的大大們,否則宋頭領基本就統御四海了。所以在把梁山好漢吹上天之後,施耐庵大大發現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靖康之變要來了,如果宋朝有梁山這幫牛人,金人怎麼打贏那場戰爭?但要是讓梁山好漢在對付金人的時候戰死,顯然無法體現最後的那種朝廷昏聵,英雄末路的悲壯,所以施大大來了一招關公戰秦瓊,讓梁山好漢都死在了根本沒見過面的方臘手上!


曉風敲窗欞

歷史文獻記載: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山東鄆城人宋江率先在河北扯旗起事。

因小說《水滸傳》的影響力而名聲大噪的宋江起義,最初也不過只有區區36人參與其中 。因宋江起義規模太小,所以並未鬧出多大響動。

史料記載:“ 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盡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邊,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將,江乃降”。

宣徽時人汪應辰也在故友的墓誌銘上寫道:“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御”。“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 。

史書中並未交待宋江的身份,他是不是鄆城縣衙門中的刀筆小吏,抑或是梁山泊漁民首領,暫時還不能確定。宋江於宣和元年十二月在河北起義,而不是在山東。 宋江隊伍裡的骨幹有三十六人,手下的嘍囉估計在萬餘人左右。宋江手下人的職業以漁夫、農夫、僧人、礦工、小手藝人、江湖浪人為主,也有少數宋軍中的低級軍官參與其中。

宋江首先在黃河北路揭竿而起,然後衝州撞府,打家劫舍 ,對抗官軍, 引起了北宋朝廷的注意與恐慌。

宋江四方遊走,行蹤飄忽不定,得到機會冷不防就幹上一票,所以被彼時的官府形容成“流寇” 。

宋江麾下雖然人數不多,但剽悍狡黠,善於遊擊,靈活機動,因此屢挫官軍 。宋江一時間名聲大噪,威震河朔、山東。

文官出身的海州知州張叔夜謀勇兼具,他偵聽到宋江欲犯海州,做了充分的準備。張叔夜挑選精兵千人埋伏在海州城郊,再派少量士兵到海邊主動挑釁宋江,引誘義軍登岸廝殺。宋江見敵軍人少,果然中計。見義軍棄船登陸,張叔夜埋下的一千伏兵吶喊著衝出,將宋江人馬圍得水洩不通。宋江劫來的十餘艘海船也被宋軍敢死隊放火焚燒,端地是走投無路,入地無門。宋江帶領手下的弟兄們奮力拼殺,無奈敵眾我寡,又見船隻挨燒,斷了退路,不由得心裡發慌,陣腳大亂。張叔夜得勢不饒人,他揮兵突進,將宋江副將吳佳亮(疑似吳用原型)俘虜。宋江見敵軍圍困萬千重,己方大勢已去,難以突圍,只得放下武器,願意接受朝廷招安。

宋江接受招安後被編入張叔夜的部隊中。《宋史·童貫傳》對宋江徵方臘一事沒有提及一字,攻入青溪幫源洞擒獲方臘的立功將領中最出名的是驍將韓世忠,還有其他幾位知名將領,卻唯獨沒有宋江的名字。

查史料獲知,方臘被平在先,宋江接受招安在後。由此基本可以斷定,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有接受招安、歸降朝廷一事,但受命參與鎮壓方臘一事卻沒發生過,純屬於訛傳。

之後,宋江旋而復叛,被宋朝官兵逮到並遭誅殺。



插圖為網圖



鐵馬冰河wu

去時三十六,返時十八雙。如果少一個,發誓不返鄉。正史上宋江一共36個人在水泊梁山一帶嘯聚山林打家劫舍,宋徽宗宣和四年春二月,在海州灘塗上被知州張叔掖設計打敗,宋江隨即投降官軍,後又復反,被張叔掖剿殺。而方臘起義攻下徽州、嚴州、杭州、饒州等大片地區,並在杭州稱聖公,年號永樂。宣和四年四月下旬,方臘在仇家方有常的兒子所帶領童貫和韓世忠的部隊所擊敗,在嚴州清溪縣幫源洞被俘,押往東京,最後被北宋朝廷殺害於開封。


野芳齋深山樵夫

《水滸傳》把梁山將吹得神乎其神。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梁山將並沒有那麼厲害。根據正史記載:跟隨宋江當盜匪的梁山將總共三十六人。這三十六人又領著一些樓羅兵,因為打家劫舍:被宋朝名將張叔夜圍困很多天。不招安連一個人都活不上。所以梁山將只能走招安這條路。至於梁山將平方臘:純屬杜撰。根本就沒有那回事。方臘起義規模相當於梁山將的好幾倍。戰力也超過樑山將:梁山將平方臘根本就是送死。所以二者根本不在一個檔次。雙方老死不相往來:談何宋江平方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