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支职业化军队,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秦国听了会流泪

战国时期,诸国征战数百年,战火连天不休。

更涌现出了无数军事天才。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国第一支特种部队——魏武卒。

我们都知道始皇帝“振长策而御宇内”率领秦军横扫六国,一统华夏。秦国兵锋所指,锐不可挡…却很少有人知道战国时期的魏国仅凭借一支5万人的神秘部队,屡屡大破秦军,夺取秦国河西500里的土地,把秦国压制在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并攻破函谷关,使秦国险些亡国灭种。这支神秘的部队就是战国时期列国谈之色变的魏武卒。


诞生与成长

魏文侯联合韩赵,三家分晋,逼迫周天子下发诏书,承认魏国,魏国立,春秋结束,战国开始。

战国时期的魏国地处中原乃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忧患的外部环境和勃勃的雄心使魏文侯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于内率先开始变法,改革弊政,依法治国,使国力蒸蒸日上。。于外求贤若渴,广募天下良将。在魏文侯的感召下,魏武卒迎来了他的创始者–战神吴起。吴起一生纵横沙场,所向披靡,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后世把他与孙武并称为“孙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吴起不仅作战高明,其军事思想更为突出。在古代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部队作战中,其实真正交手的也只有前方的几万人甚至几千人而已。大部分的部队只能在后方当“拉拉队”。这个时候如果一方的军队素质不高,前线士兵一旦出现溃逃,后方部队不明所以,也会跟着逃跑,结果只能是全军溃败,任人宰割。(肥水之战中符坚以百万之众被东晋八万精锐部队一击而溃也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我们后续故事中将会讲到的北府军的故事)吴起率先创造性地提出“兵不在多而在精”的作战理念。希望以高标准严要求的选拔制度,训练出一支人数不多却能以一当十的精锐部队。他把这个想法报告给了魏文侯,君臣二人一拍即合。魏武卒这个在接下来百余年内都会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魏武卒装备精良选拔也极为苛刻。史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意思是说士兵披上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之弩,每人背五十只弩矢,拿着长戈或铁戟,腰带利剑,携带3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

如此之高的选拔标准,所得之兵必为精锐!而一旦被选入魏武卒待遇也特别丰厚。首先,每个武卒可获得百亩土地,国家免除其家庭徭役和田宅税。而且一旦武卒立功,家属也会获得重赏。武卒的社会地位也得到极大提高。如此激励之下魏武卒变成了人人好战,人人敢死的狼性部队。吴起爱兵如子,与士卒同吃同住,得到士兵的极大爱戴。同时还对武卒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包括单兵技艺训练、阵法训练、编队训练以及联络记号训练等。还开创性的提出了,“以老兵带新兵”的作战方法,“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使全军的素质迅速得到提高。有整个国家的支持,有英勇善战的统帅,有近乎严苛的训练,有荣辱一体的赏罚制度。魏武卒就像一柄被反复打磨的绝世好剑,一旦出鞘必令天下诸侯为之胆寒!


武卒出,天下惊

公元前409年,魏武卒训练完备。魏文侯决定放猛虎出匣,正式任命吴起为主将,率军出战。首先对准的就是魏国的宿敌秦国。吴起率领魏武卒一举攻克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元里两城。次年再次起兵攻取秦国洛阴,郃阳一直打到郑县。至此原秦国河西五百里的土地尽归魏国所有。魏武卒却并没有因此停下征战的步伐。休整之后,吴起率魏武卒一举攻破秦国天险函谷关,把秦国压缩在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几乎亡国。秦国不甘失败乃背水一战,纠集全国能战之士五十余万,兵发阴晋与魏国决战。魏武卒也迎来了创建以来最为辉煌的战事。吴起得到消息率领五万魏武卒援救阴晋。吴起率军出其不意地绕到秦军背后,未及休息便突然发动攻击。秦军只得被动迎战,刚一交手秦军便大呼不妙,魏武卒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阵法娴熟,配合默契,如虎入羊群般突入秦国部队遇人便杀,逢人就砍。秦军人数虽众,却指挥混乱,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偌大的秦国军阵被魏武卒一遍一遍的凶狠“凿穿”,秦军阵营被撕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此战只杀得天昏地暗,山河变色…秦军丢盔弃甲,血流成河,流血漂橹,尸横遍野…被杀被俘者更是不计其数。魏武卒创造了以五万对五十万正面决战且大获全胜的经典案例。此战也使魏武卒的威名达到顶峰。武卒兵锋所向,所击者破,所挡者死!消息传出后,各国纷纷遣使向魏国修好,表示敬服。吴起率领魏武卒先后大战七十二场,六十四场全胜,其余平手…魏武卒凭借自身实力在战国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打下了赫赫威名!成为魏国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武卒出战,天下震惊!


落寞的谢幕

魏国进入魏惠王时期后,魏惠王瞧不起吴起的出身,刻意打压吴起,吴起眼见自己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出逃楚国,最后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使楚国开始强大。

魏惠王本身不是一个伟大的君主,没有他父亲魏文侯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才德浅薄,好大喜功,不能选拔贤能,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他将吴起排挤走,选拔官员靠亲疏和出身。结果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丧于秦,并被迫向秦国割地700余里。魏国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再也无力供养消耗庞大的魏武卒。而且魏武卒最大的核心就是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这些老兵死一个就少一个魏武卒的战力也就下降一分。由于指挥失误导致大量魏武卒老兵战死沙场,国家力量不足,补充进来的新兵也是参差不齐,使魏武卒的战力大打折扣。如此情况之下魏武卒还是奋起余威北破赵都于邯郸,东败齐国于襄陵,西胜秦国于定阳,魏武卒实在不负“国家重器”之威名。直到公元前293年,在伊阙关遇到了命中的克星–“杀神”白起。连同魏武卒在内的二十四万魏韩联军被白起一战而全部坑杀!魏武卒死伤殆尽。而衰败的魏国再也没有实力重新培养新的魏武卒。一支战力强横的部队就这样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其实再强大的部队也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靠强大的国力和优秀的统帅。若君主昏庸,统帅无能也只能白白累死三军。魏武卒虽然消亡了但他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支重装步兵,其作战意义一直被后世借鉴。他那由无数次胜利堆积而成的强大战斗力也将永远闪耀光芒。他那为国征战的爱国精神也将永远传承,永垂不朽!魏武卒由一代战神吴起创立最后由绝世杀神白起终结,也算是命运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