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难得股价还低估,就是迷之数据让我困惑

阅读前请先点击“关注”,以后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干货分析!

一、主营业务

泰格医药是一家专注于为新药研发提供临床试验全过程专业服务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为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创新企业提供全面而综合的临床研究解决方案。

为客户的新药/医疗器械开发提供全面而综合的服务支持。

包括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


二、临床试验技术服务


提供创新药物、仿制药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作服务以及与临床试验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包括医学撰写、翻译、注册服务和药物警戒服务等。

(1)药物临床研究

能够在项目启动到结束的全过程中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患者安全和数据质量。可提供医学事务、早期和中后期临床开发、医学监查、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服务。

(2)医疗器械临床研究

作为中国领先的医疗器械法规事务及临床研究CRO服务提供商,在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产品开发和生产所涉及的各个环节提供协助。

该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泰格捷通承担。

官网http://www.jtmedical.com



(3)医学注册

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及医疗器械产品提供专业的注册相关服务,包括上市许可与产品注册、医学翻译等。

(4)生物等效性服务

能够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把控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拥有很多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开发经验,并具备开发富有挑战性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该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方达控股承担。

官网
https://frontagelab.com.cn/zh_cn/



三、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


提供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其他的重要服务,包括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及受试者招募、医学影像以及子公司方达控股提供的实验室服务。

(1)提供全面的国际化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服务

公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团队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韩国和印度,致力于为临床开发和注册递交提供及时和高质量的数据管理、生物统计和统计编程服务。

(2)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和招募服务

公司拥有覆盖中国各个主要城市的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Sit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MO)团队,通过提供临床试验现场管理和具体操作的专业服务,协助研究者和研究中心完成临床试验中非医学判断类的事务性工作,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研究进度,推动临床试验规范化进程。

在招募服务方面,招募健康和非健康患者进行I-IV期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或讲座;为申办方/CRO提供健康宣传和学术推广服务;医疗App业务推广;根据主办方/CRO或site的要求,协助召回错过随访的受试者。

在招募志愿者这一块,泰格医药是做的最好的,也是最强的一家。

(3)影像分析

作为中国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CRO的开拓者,子公司英放生物可为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影像服务和解决方案,在整个项目服务过程中独立、完盲、最大限度的减少偏倚,助力申办方加速药物研发进程,

影像分析服务领域涵盖临床试验I、II、III、IV期

(4)临床试验信息化解决方案

子公司嘉兴易迪希通过提供一流的临床试验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帮助医药企业提高研发效率和效益。

具有自主开发和知识产权的三大系统:Clinflash EDC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Clinflash IRT 随机化与药物管理系统;Clinflash Safety 药物警戒系统。

(5)实验室服务

提供从药物发现到开发的全方位一体化分析研究服务。为客户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解决方案。

主要服务包括,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DMPK);毒理学服务指导新疗法从药物发现到产品开发;全方位生物分析服务;药学研究助力客户的制剂处方进入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支持当地和国际客户进行中国NMPA和美国FDA仿制药的注册申报。

该业务主要由子公司方达控股

承担。


四、公司所处基本情况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目前中国CRO行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全球CRO行业甚至整体中国医药行业的增长速度

由于在病人资源和运营成本方面的优势和临床研究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将进入中国,同时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快速发展,大量资金涌入,研发投入不断增大,中国新药研发逐步和世界接轨。


1、临床试验新政下的机遇与挑战

2017年中国加入ICH,中国临床试验的理念、规则、制度、技术全面与国际接轨,国家也不断颁布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临床试验监管,对行业运行的真实性、规范性提出更高要求。

在改革临床试验管理方面,提出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实行备案管理,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设立临床试验机构,探索临床研究整体解决方案。

与认证制相比,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制流程大大简化,时间周期也能很好缩短,其真正落地执行,将为很多新药临床试验机构带来更多的参与新药临床研究的机会。

同时,2018年7月,NMPA发布《关于调整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程序的公告》,临床试验“默许制”落地。

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加快审批速度,提高企业进行新药创制研发的积极性,加快新药的研发和上市。

一系列的新政和改革措施,积极鼓励创新,推动新药全球同步开发,强调临床试验的“宽进严出”,强化全过程监管。


2、全球及中国CRO市场增长的主要原因:

(1)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研发投入的增加刺激药物创新,从而增加了对CRO的需求。中国政府近年陆续出台利好政策鼓励药品研发以推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CRO行业也会由于药厂增加研发投入,逐步提高研发外包比例而受惠。

(2)研发流程日趋复杂。包括﹕

(i)大规模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增多;

(ii)相关研发监管更为严谨;

(iii)使用更为创新和复杂的科学方法应对未获满足的医疗需要;

(iv)研发流程中采用先进技术也推动了愈来愈多制药公司将外包业务交给经验丰富且配备先进技术与专业知识的合同研究机构。

(3)节省成本及降低风险。

在新药研发竞争加剧的情况下,CRO有助于制药公司有效及专业地管理研发活动的同时降低成本及风险。

(4)新兴生物科技公司的崛起。

新兴生物科技公司为数众多,尤其在中国,由于其内部资源及能力有限,大部分新兴生物科技公司需要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指导其复杂的临床研究项目,因而产生对CRO服务的额外需求。

(5)中国政府的优惠政策。

自2015年来中国监管当局开启了一系列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法规变革。近年以来,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鼓励创新、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以及接轨国际标准。这些优惠政策,也鼓励中国发展药品合同研究机构市场,并作为持续改革其监管审批制度以推广医药创新的一环。有关改革涵盖中国制药市场从临床试验、提交监管文件、生产至社保的整条价值链,为专门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合同研究机构提供更多商机。

(6)更严格的监管制度。

自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现称国家药监局)要求对所有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自查核查起,中国一直按照国际标准致力于加强临床试验的完整性、真实性及质量管理。

因此,服务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CRO也受热捧。

(7)大量生物制剂专利到期。

若干畅销生物药在中国的专利已到期或在不久的将来到期,这为中国的生物仿制药市场带来更多商机。对于从事BE及其他相关业务的CRO需求也会增加。

(8)跨境机会不断增加。

2017年中国成为ICH的成员后,海外临床数据可应用至更广泛层面,以支持在中国进行注册,反之亦然,以便进行更多跨境合作。中国政府亦一直鼓励进口优质药物,尤其是解决中国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的药物。该等举措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由跨国制药公司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及早期阶段临床项目。


五、利润表


1、营业收入280,330.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5%。

这个收入明显不达标,而且连续下滑,看着挺吓人。

还好订单量没问题,新增合同金额为423,087.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90%。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待执行合同金额为501,116.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36.05%

这些充沛的订单量都会在未来转化为收入,所以未来的收入暂时不用担心。


2、归母净利润 8.42亿元(+78.2%),扣非归母净利润 5.58 亿元(+56.3%)。

咱直接看扣非净利润就行。

保持在高达50%+的增速,这个没话说,相当优秀!


3、ROE23.65%,ROA18.69%,ROIC19.24%,都保持在15%以上且还在逐年增加,不错,符合好公司的标准。

4、研发费用也是百分百费用化处理,值得称赞。



六、资产负债表


1、资产合计75.33亿,其中货币资金20.42亿,账上明显不缺钱,这是好事。

2、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一起10.8亿,其中应收账款10.75亿。

应收账款占比不小,且增幅大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收益质量有问题,值得警惕

3、竟然有借款?

短期借款8.64亿,长期借款0.365亿。

这里我不太理解,账上有那么多钱,干嘛还要找银行借钱?每年还要付利息给银行,我表示很不爽!

难道是为了和银行维护关系?或是别的原因,暂时不得而知。

优点该夸,缺点也得批评!


4、商誉有11.58亿

商誉占资产比15.37%,这在财务上属于中等风险。

但我去了解一下,并购是CRO行业的发展趋势,所以这样的商誉有其合理性,不做减分。

LabCorp 是美国第三方独立实验室龙头企业,2015 年,LabCorp 以 61 亿美元价格收购 CRO 龙头企业 Covance,两者结合后成为目前 CRO 企业 TOP1。

Inc Research 和 InVentiv Health 于 2017 年宣布合并,两者合并后新公司Syneos 成为全球 TOP2 CRO 企业。

可以看出,国外巨头都是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提高行业地位;而目前国内有超过 500 家的 CRO 企业,市场竞争激烈,份额分散,未来并购重组也将成为国内 CRO 企业的必经之路。


整体来说,这份资产负债表不算好,存在让我迷惑的地方,后续需要长期跟踪,预防风险。


七、股东情况



他nainai的曹晓春,作为总经理,竟然质押42.86%的股份,又不缺钱,搞这种迷之操作,无语,我要扣分!

再就是港资了,现在泰格医药的流通盘已经完全被港资控盘了,必然会受到港资流向的影响,前段时间,外资撤离,泰格也跟着跌了一波,现在外资回流,港资持股已经超过了年前。

这一块有好有坏,过去几年A股最厉害的资金就是港资,跟着他们走可以大赚,另一方面,港资议价权太高,一旦抛售,股价下跌完全挡不住,所以以后要多注意港资的动向。

至少到目前为止,港资没有出错过一次。


八、估值计算

不可否认,泰格医药还是一家很强的公司,就是这个资产负债表不够完美,需要长期跟踪,不能买完睡大觉。

经过计算,得出合理市值为642.76亿,折合股价85.7元;顶部估值为106.02元。

欢迎关注公众号——价值蓝骑士。订阅更多金融、经济、证券、基金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