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健品套路史

划船不用桨,一生全靠浪,大家好,我是浪哥,一个做事坚持能动手就别吵吵原则的硬壳男人。之前发现一个现象没注意,今天就来看看这个“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个现象,当初出现的时候是:“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当时是对人到中年身体日益下降的一份自嘲,而今已成为一种风潮,不管是上至耄耋的老人,还是年轻正盛的少年,桌头案几都有这么一杯神奇的养生茶汤。既然谈到养生,那我们就不得不谈谈中国保健品风起云涌的历史。

我们需要明白保健品的定位:“割所有年龄段的韭菜”,对你没看错,就是所有年龄段,不只是老年人。他们瞄准的就是:老人怕病,小孩怕笨,男人怕快,女人怕丑。有没有戳中全人类的软肋,是的他们就是这么牛逼。

我们接下来就顺序看看中国保健品发展进程中的那些我们熟知的品牌。

保健品野蛮增长起家的时候是80年代,此时改革开放,国家鼓励创业生产,搞活市场经济,人们收入增加,而这时候也是独生子女刚刚出生的年代,此时全家的关注点都在刚出生的孩子身上,也就对他们的更加关心,自然手头就不会吝啬。

娃哈哈口服液

现在肯定有人会说娃哈哈是饮料,那是你不知道,娃哈哈其实是从保健品起家的,1988年,宗庆后瞄准儿童口服液,花了5w从浙江大学营养系的教授手中买下一个配方,这是一种以桂圆肉、红枣、山楂、莲子等天然食品为原料提炼精制而成的口服液,定名为娃哈哈。之后宗庆后委托科研机构对3006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有1336名小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缺钙铁锌等营养元素,此报告已经发出,瞬间火爆全国。此时身为人父的宗庆后应该也知道了,养孩子最大的难题就是孩子不吃饭,于是就有了“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模型的slogan,而去工厂提货的车辆还需要警察保持秩序,而据说当时的批条都有人倒卖,于是宗庆后靠着超级爆品娃哈哈口服液挖到了第一桶金。

对你没看错,就是这个小哥哥,是当时全国最靓的仔,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保健品。当喝娃哈哈的孩子长大之后,家长的担心也从营养不够变成了成绩不好,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更让全家的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而绝大多数的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不能辅导孩子,而当听到朋友同事、街坊邻居的孩子的成绩比自家大孩子好的时候,心里更加迫切希望可以改善。

生命一号


在绝大多数父母陷入焦虑之中时,1993年,打着提高记忆力的生命一号横空出世,瞬间占据各大卫视的电视广告,成为初高中孩子父母眼中的网红。当时的氛围给人的感觉就是喝了这个学习就能跟上,就跟买个游戏外挂一样,少吃一疗程,下次考试就会被吃了的同学超越一样。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能提高记忆力,但是那个广告画面却再也让我忘不了:“一个穿着校服的学霸,在自己头顶画个圈,于是头顶出现一个金色的光圈,瞬间升仙的感觉,后面就喊出,生命一号,补充大脑营养;生命一号,提高记忆力”。我相信很多90后之前的朋友都有这个印象,听了这种广告谁顶得住,都不用家长提醒,孩子自己都逼着父母下单了。

向生命一号这类打着提高记忆力,改善学习成绩的状元保健品不在少数,我印象中还设有忘不了、三勒浆,这类保健品戳中中国传统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肆意收割这一茬茬鲜嫩的韭菜,就这样怀揣希望的父母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送进了这些保健品厂商的腰包。

鸿茅药酒

保健品的操盘手们不光收割鲜嫩的韭菜,这时候也没放过年迈的父母。老人害怕疾病、害怕衰老、害怕死亡,这都在保健品的辐射半径里面,就算不推销,他们也会自己去寻找保健品,加之分辨能力差,信息相对滞后,手头相对宽裕,于是他们成为了保健品的完美用户。于是有的保健品精准定位了自己的目标用户,加上电视广告海量的宣传,就这样在老年人的保健品领域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鸿茅药酒。


我们来看看鸿茅药酒的广告:“风湿骨病怎么办,每天早晚喝鸿茅;肾虚尿频怎么办,补肾强身喝鸿茅;脾胃虚寒怎么办,健脾养胃喝鸿茅;气虚血亏怎么办,补气补血喝鸿茅;六十七味药材好,呵护爸妈更周到”,这其中提到的大多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看这架势就是一瓶酒解决所有身体不适,是治病强身的不二良药啊。还在广告中大量使用家人集体聚会,看着广告中同样的老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景,哪个老人不心动?

2017年,鸿茅药酒年产能2600万瓶,销售额50亿元,纳税2.7亿元。但是这些销售额的背后是,从2007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鸿茅药酒的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暂停销售数十次,违法次数多达260次。仅从2011年到2017年期间,鸿茅药酒从蒙药广审(文)第2011010004号到蒙药广审(文)201808010117号共1034个广告批文,是排名第二“阿胶”的2倍。

三株口服液

说道三株口服液,我们需要说道一个人吴柄新,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保健品并非娃哈哈口服液,而是振华851,这是1985年1月杨振华研究成果,而吴柄新当时是内蒙古的代理,后来靠着粗狂的宣传手段,让振华851迅速在内蒙古销售开来,后来有代理了交大的昂立一号,再后来1992年成立三株公司,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吴柄新是蒙派营销的祖师爷级别的人物,后来的鸿茅药酒也用的这样的营销策略。

我们来顺便来聊一聊,吴柄新的蒙派营销策略:

首先,在央视和中心城市的卫视购买大量非黄金时间来播放广告,充满蛊惑的宣传三株的形象。

其次,招收大量的员工,分布到全国各个农村打广告,只要是能看到的土墙、茅房、电线杆三株口服液的广告。

再次,首创一阵行销模式。聘用一些医生到街头开展义诊,主旨还是推销三株口服液。但是这从心理上就不一样,当医生说你患有什么疾病的时候向你推荐三株口服液的时候,人们怕是很难拒绝。而据不完全统计,三株每年全国各地要举行上万场义诊活动。


密集广告+强烈地推让三株口服液成为保健品的神话,从1994年到1996年短短三年,销售额从1亿多跳跃至80亿,1993年30万的注册资本到1997年底已经是48亿公司净资产,全国行销人员超过15万人。

1996年,事情发生转折,常德退休老人陈柏顺喝完三株口服液之后去世,,1998年3月,三株口服液败诉,此时墙倒众人推,引发了销售崩盘,月销售额瞬间从数亿元跌至数百万,短短三个月时间,这个保健品的扛把子就瞬间倒下。

脑白金

脑白金这个大家肯定很熟悉,因为现在的电视还有这个广告。

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脑白金主要选中过年收礼的主要人群老年人,而广告中蹦蹦跳跳的两个老人,给人年轻活力的感觉,吃了这个你就会年轻。而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保健品的主要成分:

这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褪黑素(美乐托宁),我们在维基百科上看到美乐托宁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物钟的激素,帮助入眠和治疗睡眠障碍,脑白金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睡眠,但是广告宣传的只是说吃了更年期,我们可以看到成分和让人年轻没有任何关联,反倒是有研究表明:

1999年年底,脑白金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2000年实现销售8.01亿元,位居全国同行前列;2001年1月单品销量2个多亿元,创下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的销售新纪录,同年前6个月实现产值4.1亿元,利润1.05亿元。时至今日,脑白金还在我们保健品市场占有重要的位置。褪黑素在美国和欧洲是非处方药,而在我们这是保健产品,但是总感觉是药三分毒,还是不要盲目的去吃我们不了解的这些保健品。

90后的养生

我们可以看到经常使用的占21.9%,而偶尔使用的占47.9%,使用保健品的占69.8%,已经占大多数的人了,老人对养生的迫切一是年龄上涨,自己身体机能下降,二是文化程度不高,信息的分辨处理能力比较差;而作为正当年的90后却开始使用保健品,这背后纯粹就是一次次熬夜爆肝,一次次过劳加班,一次次醉生梦死后的亡羊补牢。现在反过来看看,如今的保健品更多的是安慰剂的角色,真的能起到多少作用,没人能说的清楚。当消费者购买保健品时,花钱弥合心底的创伤,抚平自己内心的恐惧,吃下这些安慰剂,我们才能安心入睡,表示我已经对自己的人体尽力了。

总结:

保健品不是药,假如你生病,你吃再多保健品也没用,赶紧去看病;假如你没有病,那就更不用吃保健品了,多运动,多吃水果蔬菜,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这比什么保健品都管用,祝各位身体健康,告别保健品的智商税。

本文由后浪普拉斯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