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看电视与不看电视的孩子,长大后差距明显,家长需上心

淮安一名1岁宝宝检查出近视100多度,孩子家长吓懵了,才1岁就近视了,以后每两三个月得复查一次,防止屈光性斜视。

原来是看早教视频惹的祸,原则上2岁内的宝宝是不应该看任何电子产品的。三岁之后家长可以适当让孩子看电视,但节目内容需要家长提前进行质量筛选。

李玫瑾教授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将孩子交给虚拟世界,对于孩子自身成长没有一丝好处。

邻居家有个三岁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楠楠一直都在奶奶爷爷身边。奶奶年岁已大,她不会玩智能手机,平日接打电话,就是普通的老年机型。

楠楠平日里不怎么接触智能手机,而奶奶也不会让孩子看电视,老两口为了让孩子有个健康的童年,索性就每天让孩子听故事、做手工。爷爷下班回家后,就带着孩子去下面公园逛一圈,帮助孩子与周围人如何做好沟通。

楠楠虽然只有三岁,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手工技能方面,要比平常人家五岁孩子懂得还要多。

但有些家长可能会因为没时间陪孩子,就让孩子看电视,在时间方面也没有稍加控制,而这就导致了孩子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喜欢看电视和不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在哪些方面会有差异呢?

1.亲子关系不同

喜欢看电视的孩子,会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电视上。长期以往,在家长想要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况,而这个时候也会影响到亲子关系。

不喜欢看电视的孩子,会将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比如与一家人外出游玩,一起和父母玩耍。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阅读能力差

孩童沉溺于电视的时候,思路会跟着电视情形走。动画片大部分都属于“快餐”形式,孩子还没有消化完全,下个画面就已经开始。喜欢看电视,会让孩子将大好时间浪费掉,思维方式也被局限。

看电视较少的孩子,对于父母的叮嘱都乐于接受,而他们在闲暇时间,也会释放自身的过多精力,而读书就会变成孩子可能养成的好习惯。喜欢读书的孩子,知识储存量要比喜欢看电视的孩子多很多,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进步。

3.身体素质的差异

不知大家是否已经观察到,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欢玩各种游戏,从他们身上好像有释放不完的精力。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如果长期看电视,就会让他们不愿意运动。

不少家庭出现肥胖儿,而看电视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平时喜欢运动的孩子,他们很少会出现肥胖儿,而且身体素质也比较好。

如果孩子已经迷恋上电视了,家长这个时候应该怎样挽救?

1.控制看电视的时长

孩子看电视的危害性显而易见,但如果家长一点都不让孩子看,又显得不近人情。家长可以与孩子商议看电视的时长,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长不超过1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对于节目类型,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如此一来孩子就很珍惜这段时光,同时还不会与家长怄气。

2.鼓励孩子多阅读

只要想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即便是80岁老翁想要读书,也是件值得赞颂的事情。孩子在3-12岁的阶段正好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阅读可以提升思维能力,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专注于阅读当中,可以让孩子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对于出现的人物与场景,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的想象。

喜欢看电视与不喜欢看电视的孩子,时间长了之后会有差异。作为孩子的家长应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避免他们沉迷在电视内,只能接受被动信息。

我是@橙子育儿讲堂 多平台原创作者,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育儿、有趣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更多精彩文章:

《爷爷一定有办法》:温馨故事背后,蕴含着爱的智慧与创造力

哈佛妈妈带3个孩子走遍中国,女儿全校第一,培养学霸关键在小学

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三做三不做”,可缩短孩子哭闹的时长

养育孩子的关键在于:解锁孩子生命的密码,实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