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的进攻战术本是天衣无缝 却正对志愿军彭老总胃口

朝鲜战争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前期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采用了著名的“钳形”战术攻势,首先在仁川港成功登陆,将一只钳夹部署在朝鲜人民军的后方一侧,釜山防御圈的美军第8集团军以及南朝鲜伪军作为另一只钳夹,两支钳夹用力的夹住朝鲜人民军的前后方,一同发力,合力并拢,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将朝鲜人民军的近十万部队围困在朝鲜半岛南部。经过奋力突围,朝鲜人民军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队撤回北部半岛,损失惨重。麦克阿瑟的这种进攻战术堪称天衣无缝,成功地扭转了此时朝鲜半岛的局势。

此后,麦克阿瑟故技重施,指挥“联合国”军跨过“三八线”,向半岛北部继续发起攻击,这次也是采用了这种“钳形”战术攻势,在西线以沃克的美军第8集团军为主力,东线以美军第十军为主力,东西两路各为一个钳夹的方式,企图在鸭绿江边将两支钳夹并拢,歼灭朝鲜人民军残余力量,结束这场朝鲜战争。“钳形”攻势这种战术,最先是由二战德国人使用的,在欧洲东线战场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尤其适用于机械化军团的大规模进攻,其特点是突破锐利,以最快的速度在两个方向突破敌军防线,迅速形成合围,将防线中的敌军全部包围后逐步压缩直至歼灭敌人,如同螃蟹的两只有力的臂膀狠狠的夹碎敌人。

但是这种战术却正对志愿军彭老总胃口,在志愿军的反击战役中,彭老总在西线主攻方向布置志愿军第13兵团三个军的重兵,在东线则布置志愿军第四十二军(后来是志愿军第9兵团),分别钳制麦克阿瑟向朝鲜北部半岛伸出的这两支钳夹,在他的两只钳夹还未合拢之时,就发起攻击。

“钳形”攻势这种战术威力十分强大,但是也有其弱点,作为两支钳夹的部队之间的距离太大,相互不能快速呼应,各自的侧翼是赤裸裸的暴露在敌军面前的,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抵挡住敌人的冲击,极易被敌人突破而危及自身,犹如螃蟹的钳夹被生生折断。

而志愿军也传承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其战术就是正面攻击,侧面迂回、穿插。这种战术机动灵活且较为适合此阶段的志愿军。在彭老总的指挥下,志愿军各军先形成一个大的战术迂回圈,而后在局部战术层面再形成小的迂回圈,把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的两支钳夹分别分成数段,使其臂膀发不上力,如同螃蟹的两只臂膀被切碎成数段。

所以这两种战术的交锋下,志愿军彭老总的战术明显占优,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复杂的地形也限制了麦克阿瑟“联合国”军机械化军团力量的发挥,在始终不能突破志愿军正面阻击的情况下,而落入志愿军的重重包围圈,也可以说反包围圈,两支臂膀也不能合力,只得各自为战。“钳形”攻势的战术目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利用两只有力的臂膀夹碎敌人。

所以作为“钳形”攻势战术的两只钳夹的东西线“联合国”军在久久不能突破志愿军阻击的时候,空有强大的火力,只得撤退以避免腹背受敌,成为志愿军的“瓮中之鳖”。彭老总也是看出了麦克阿瑟的这种战术安排的弱点,制定出的相适宜的对策,一举击退了“联合国”军几百公里。

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上任时,立即就做了战术改变,不再使用麦克阿瑟的这种战术安排,而是将东西线“联合国”军分成左翼右翼,齐头并进,左右平行线上相互距离没有拉太远,部队之间可以相互照应,而且致力于将面对志愿军正面的战线拉成一条直线。所以在后期的战役中,彭老总的志愿军也是没有像之前那样,一条南北向上将“联合国”军切割成几段,打一场迂回歼灭战,而只是抓住机会打掉李奇微直线战线上的凹凸部。所以说麦克阿瑟前期的战术安排虽然取得了奇效,天衣无缝的将朝鲜人民军即溃,而在志愿军彭老总这里却是十分对胃口,一直吃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