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票房黑马《夺冠》更热血的是它背后的故事

电影上映至今票房已破6亿,毫不夸张地说,自从疫情过后,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如此热血澎湃的气氛。


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比赛现场,图源:网络搜索


四年前,有多少坐在电视机前的中国人因为这个画面激动落泪。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击败强敌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问鼎奥运会,勇夺金牌。整整12年,没人知道这背后是怎样的艰辛......

我们总是说女排精神,可什么是女排精神,我想电影《夺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好的答案,它背后的意义也更让人深思、动容。


《夺冠》剧照,巩俐饰郎平;图源:网络搜索


让我们跟随电影,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60年代。

那个时候,中国男排在一次比赛中意外获得了世界第9的名次,这让我们觉得,中国女排应该也可以。

中国女排可以吗?很多人心中都画了一个疑问号。毕竟那时在很多次重大赛事中,中国基本都排不上名次。

不仅排不上名次,当时的中国还很落后。电影里,吴刚饰演的袁教练对姑娘们说,他们第一次出去比赛,看着外面的高楼大厦,都哭了。



有一幕,李现饰演的科技人员告诉他们:现在美国都用上了计算机,用科技可以分析每个运动员的打法,研究最好的战略,以后的女排比赛,靠的不是人,是科技。

那个年代,我们的科技和设备都远远落后于人。对于女排,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拼了命地去练习。

为了提高技术,别人扣一万个球,我们就扣五万个;

为了增强力量,别人负重蹲起50次,我们却能蹲200次;

别人都是找女陪练,我们偏偏和身体素质更有优势的男运动员打......

中国女排行吗?谁也不知道。姑娘们只知道一次一次发狠地练。



为什么那个时候我们这么需要一个世界冠军?

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经济、科技发展都相当缓慢,正准备打开国门探索世界,却遭遇了四面八方的质疑,而中国女排拿下了世界冠军打消了所有人的质疑。

2015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得冠军;2019年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

纵观女排的历史,其实它串联起了一整个时代,无论你是什么年代的中国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女排精神。

在被人瞧不起的时候,用努力夺取尊严;在被人质疑的时候,用实力向世界证明。


女排精神,就是我们国家的精神。我们的国家就是由这一个个闪闪发光的人组成的,他们代表的,就是我们国家。

《夺冠》这部电影曾经因为疫情的原因,档期进行了推迟。如今,我们刚刚从疫情中挺过来,它重新上映了,它似乎又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新冠疫情爆发时,外国媒体说:中国正面临着比非典时期更严峻的挑战,但这次他们或许并没有那么幸运。

就在所有人觉得我们坚持不住、不被看好的时候,我们用不屈的意志和坚强的韧劲,又一次让他们啪啪打脸。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能够可控,我们用了3个月。我们可以只用10天,建起一座医院;我们可以在短短几天收到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请愿支援一线;我们可以因为国家的一句号召,全部待在家里齐心战“疫”......


这种精神,正是女排精神。其实不仅仅是此次疫情,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女排精神的影子。

他们曾说中国不行,不可能办得了奥运会,但19年前,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打脸所有人:中国人,行的!

他们曾说中国不行,永远不会有自己的火箭卫星,但我们现今发射到了神舟十一号,证明给所有人看:中国人,是行的!

再看细胞行业,就拿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干细胞技术”来说,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下,国内的干细胞产业规模也在逐渐壮大,掀起一股新浪潮!


一直以来,干细胞被誉为“万用细胞”,得益于其自我复制、多向分化的潜能。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干细胞产业链。其中,上游干细胞存储最成熟,未来产业发展将在干细胞储存库的基础上加以延长;中游是干细胞研究和干细胞新药的研发;下游则是企业以各类干细胞业务为主体,医学美容和精准医疗的率先突破。

其实,干细胞的概念一百多年前在国外就已被提出,国外干细胞成功治疗史距今也有六十多年;反观国内,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提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概念,足足晚了四十多年。

然而,在政策支持和潜在的医学应用价值下,目前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又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字典里,没有不行二字!

看完《夺冠》的那一刻,小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骄傲与自豪。同样的,如果你看懂了中国女排,你就会看懂整个中国。

来源:卡替上海牙髓干细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