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龙头西贝贷款发工资支撑不过3个月,4w餐饮店路在何方?

转自:头条号-刘阳合伙人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从春节前爆发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好多天。在大家每天都被激增的确诊人数牵动神经时,更多的负面影响正在慢慢暴露。

01

首当其冲的,就是餐饮、娱乐、交运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收入骤减。

根据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在2018年中国西北菜餐厅排名中,西贝筱面村位居第一,年收入超53亿元。但在疫情袭来之后,西贝餐饮副总裁楚学友透露了几个数据:

截止到2019年底,西贝在全国有367家店,只有45家店在正常营业,195家店开放了外卖业务,剩余127家店全部闭店。

贾国龙说:"我们一个月工资发1.56个亿,两个月就三个多亿,三个月就四五个亿了。哪个企业储备那么多现金流?"他只能无奈地承认,"危机来了,突然发现现金流根本扛不住,一算账,真的,我们连3个月都扛不过去。"

作为行业头部的西贝都已经到如此境地,更不用说其他中小餐饮企业面对的压力和危机。

有些人觉得中小餐饮企业虽然收入比西贝要少的多,那成本也应该低多了,不会面临倒闭或破产。

事实上,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餐饮行业的成本,本就是居高不下的。而大企业因为有口碑背书,在贷款、政府支持等方面,反而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像西贝现在还能够通过贷款拿到上亿元的资金。

但中小餐饮企业没有这样的支持,别说贷款拿资金了,他们可能连能拿出来跟银行抵押的东西都没了。

一位不愿透露店铺名的老板表示,自己春节前为店铺进货食材十几万,现在不能营业被大量退单,食材也保存不了很久,加上后面每个月员工工资有十几万,房租十几万,林林总总一加五十多万,再往下三个月都不敢想。


那这些中小企业的未来在哪里呢?他们如何度过这次危机,如何在“疫情寒冬”中安然存活下来?

02

除了广州、深圳呼吁业主给商户减租,万达、红星美凯龙、华润置地等几十家企业均宣布给商户减免一个月的租金。仅万达集团所有商户免租总额就接近40亿元。

人在创业的时候,都是秉承着一百分的热情和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但是却很少做二百分的准备,去面对未知的风险和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

不过,经过这次新冠疫情一役,各位老板们不妨沉下心来,想想以后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度过危机,抵抗未来的风险。

按照目前的情况,有几条适合老板们考虑的路线可以走。

首先就是关店。

从目前的政策要求来说,关店是面对危机最妥善的方法。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日常支出如日常运营支出、人员工资等,还降低了现金流压力。

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我们还需要其他方法来创收。

其次,就是转型

现在在这个敏感时期,不妨好好利用一下之前店里的会员等资源。把线下实体运营,改为线上+外卖的运营方式。



参考肯德基的“无接触点餐”,线上顾客下单,线下制作送餐,全程无接触,保证干净卫生,还能满足顾客的口腹之欲。

如果店里之前没有做过个人微信号,那不妨现在就利用一下老顾客群等资源,充分把自己手里现有的调动起来。实在什么都没有,那还是想想以后线上该如何开展吧。

最后,针对老板们面临这么大的现金流压力现状,提出一个非常适合企业的灵活用工机制——“合伙人制度”。



那什么是合伙人制度,它又有什么优势,适合什么样的企业来采用呢?


03

合伙人制度,在从小麦人才坊来看,可以简单理解成为一种灵活的用工制度。通过不同的股权或利润分配方式,让合伙人参与公司收益分红,共享成功,共担风险。

在合伙人制度下,员工不再是简单的公司员工的身份,而是变成了一起参与公司未来的合伙人,不拿底薪,不用签订劳动合同,也不用打卡上下班,时间自由,倍感信任与轻松。

而且通过分配方案,员工直接参与公司利润分配,他们既是公司的共建者,也是企业风险、收益的主体人。

从公司角度来说,打破原来的雇佣关系,不用再每月给员工发放工资,极大地降低了现金流压力,而且有人共同承担风险、为公司创收,让公司更长远地发展下去。

别觉得这样的合伙人制度很少见,我们最常用的滴滴打车,就是在用这样的合作关系。滴滴中每一个为乘客提供服务的私家车司机,他们都是和滴滴签订了合伙协议,而不是劳动合同。



每次结算时,滴滴给司机按照分成结算,而不需要给他们支付工资。

这样公司的风险极大地被分散了,在疫情来临时,即便所有的车辆都停运,对于滴滴的影响也不是太大。

当然,合伙人制度是灵活多变的,除了滴滴为例的合伙人关系,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如高盛、华为、阿里巴巴等,根据不同公司的需求,他们各自做了个性化的股权分配措施。


由雇佣制转变成合伙制,才能真正体现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价值!在当前疫情下,餐饮企业也只有把雇佣制员工变成合伙制员工,才能做到不裁员,不失人心,在降低用工成本下,与员工一起“合伙”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