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语文教材的马克吐温:欺压中国人的外国人都应赶走,自己做主

在国家被列强随意凌辱的清末,漂流在外的中国人根本谈上不什么幸福和尊严,海外华工的地位仅仅比黑奴略强一点而己。

19世纪末,大批的中国劳工来到北美和澳洲等地,从事修铁路、挖矿等艰苦工作。后来遍布全球的唐人街,就是这些中国劳工创建的。

中国劳工干最苦最重的活,工钱却只有白人的几分之一。即使如此,华人仍然经常会受到白人的排挤和歧视。因为他们认为勤劳的华人抢了他们的饭碗。还有一个他们说不出口的理由:在华人面前,他们再也不能声称自己有多么努力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白人都敌视中国人,著名的美国作家萨缪尔·兰亨·克莱门(笔名马克·吐温),就对义和团运动充满了同情,公开称自己是义和团成员,以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声援。

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传统的南方蓄奴州,这里有浓厚的种族主义氛围。但是,马克·吐温十二岁时就因家境贫困,而到印刷厂做工,又当过水手、领航员、记者。在欧洲生活过近十年,到过世界很多地方,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过交道。

这样的经历使马克·吐温非常同情受压迫的黑人和其他种族。他的作品以讽刺现实、提倡种族平等为主要思想。直到今天,我们的语文教材(威尼斯的小艇、金钱的魔力)里面还有不少马克·吐温的作品,只要人类还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作品的光辉就不会褪色,

在马克·吐温的笔下,被白人视为劣等种族的黑人也能成为英雄。善良、勇敢、睿智等人类共有的品质,同样能够在受歧视的有色人种身上找到。尽管他自己是一位白人,但他的思想则是属于全人类的。

对于华人,他也是完全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揭露白人对华人的歧视和欺压。他的第一篇反应华人的作品是1863年的《该诅咒的儿童》,叙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这篇作品描写的是一群美国孩子在街头欺负一个中国人。这些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却由于美国官方提倡、甚至是鼓励人们歧视华人,而把华人当成卑贱的坏人,肆意地进行侮辱。路边的成年人眼睁睁地看着华人被打死,却只在一旁观看,根本不予阻止。

在旧金山,马克·吐温遇见很多华人劳工,看到中国人的温和与勤奋,也见识了美国当局对华人的不公。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公开抨击司法部门对华人的歧视,谁都可以栽赃给华人,华人却不能为自己辩护。华人被打,如果没有白人作证,那么受伤害的罪名也不能成立。

清政府派出一批留美幼童,从小学习美国的文化和科技。马克·吐温对这些留美幼童非常友好,经常邀请他们来自己家里做客。还与中国方面负责此事务的容闳成为了好朋友。

随着美国排华浪潮的掀起,留美幼童计划遭到了挫折。马克·吐温陪同容闳面见美国总统,希望官方能妥善处理此事。但美国的社会舆论已经失控,留美幼童计划最终只能为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人记住了马克·吐温对中国人的友情。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我们不能完全以现代的眼光和价值观来衡量这场群众性的反帝运动。中国百姓对欺压在自己头上的洋人已经恨入骨髓。

八国联军入侵后,各国军人对中国实行了大规模、有组织的抢劫。连传教士们都不甘落后,其中一个叫梅子明的传教士,竟然声称抢劫是正当的,美国人比起德国人还不够狠。

马克·吐温公开表示希望中国人民能赶走欧洲的匪徒,他认为义和团是正义的,自己就是义和团成员。

所有欺压中国人的外国人都应该被赶走,中国人的事务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作主。

马克·吐温一生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从中国官方得到过任何利益。他仅仅是从海外华人身上,了解到中国人的境遇和优秀品质。他为中国人伸张正义,完全出于人类的良知。

1910年4月21日,马克·吐温先生因病去世。一百年过去了,他的作品和思想仍然能够照亮我们这个世界,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真正人类。

参考资料:《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