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新语】“吹弹可破”的金牌月嫂


最近,一起“真月嫂”假冒教育培训机构,制作、颁发所谓的家政证书,“造”了一批“假月嫂”的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孕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月嫂这一职业也越来越受欢迎。不少“金牌月嫂”月薪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供不应求。

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市场需求火爆之下,月嫂们的服务质量却良莠不齐。单从培训上说,有的月嫂到培训机构交上1000多元学个10天,就上门“接单”了;有的投入稍微多点儿,可以学3门课程,但培训23天便可拿“金牌”月嫂证书。

“家政行业是一个市场化的产业,在国家取消‘保育员’‘家政服务员’的市场准入管理以后,如何保障家政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制定相应的标准变得非常重要。”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认为,要尽快完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规范,用明晰科学的标准引导母婴保健服务行业健康发展,提高月嫂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保证“金牌”月嫂的“含金量”,保障家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整治乱象,市场监管也不可或缺。沈建峰认为,管理部门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责任,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同时,消费者保护组织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对家政服务和月嫂进行定期抽查,收集消费者信息,提高消费者选择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