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招牌菜系② ——鄱陽“春不佬煮黃丫頭”


本報記者 汪姍蘭 見習記者 洪霞 文/圖

  “春不佬煮黃丫頭”隸屬贛鄱十大名菜之一,也是外地遊客到鄱陽餐桌上必點的一道特色菜,在當地最負盛名。

  “春不佬”雖為芥菜的一種,但生在鄱陽鎮卻與芥菜有了很大的差異。因為具有清火、降壓和延緩衰老的功效,因而被冠以“春不佬”的美譽。鄱陽種植“春不佬”菜歷史悠久,以其製作醃菜,風味獨特,鮮香開胃,味道極佳。相傳北宋年間,饒州知府范仲淹來到鄱陽縣東湖磨子橋一帶,指著東湖北面說要把州學從城內移到這裡,以湖心孤寺浮舟寺為筆、洲上百花薦福寺為墨、顏亭荷雨魯公亭為紙、新橋酒帘磨子橋為硯、松關暮雪督軍臺為印,二十年後當出狀元。此後學子、雅士們在東湖讀書、作文,免不了的要洗筆洗硯。老百姓也樂得挑來這飽含墨汁、文脈的湖水澆灌菜葉。順理成章,菜葉就成了墨綠色,春不佬黑菜也由此得名。

  鄱陽湖水養出的黃丫頭,頭大扁平,尾柄細長,體後半部側扁,體長約20釐米。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能降血糖、提高機體免疫力,營養價值奇高。當產自鄱陽湖的春不佬和黃丫頭兩者相遇,烹飪出的佳餚不用想就很純正味美。鄱陽乃魚米之鄉,魚種甚多,唯獨搭配春不佬煮制鮮美無比。

  這道菜烹飪時,一定要選用新鮮的黃丫頭,確保煮好後肉質的細嫩,湯汁的鮮美,讓人一嘗便感回味綿長。


春不佬煮黃丫頭做法


  1.“黃丫頭”刮鱗,破腹去內臟,斬去硬鰭,洗淨。

  2、生薑、大蒜、幹辣椒、洋蔥切成小丁待用。

  3.炒鍋置中火燒熱,舀入菜油,燒至七成熱時,將魚下鍋煎至兩面金黃(油溫七成熱,油溫太低魚皮易粘鍋),加料酒、醬油、精鹽燒片刻。

  4.將春不佬下鍋,一次性加入清水250克,放辣椒、生薑、大蒜丁,洋蔥丁。

  5.繼續燒10分鐘左右,起鍋裝盤,撒上蔥花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