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铁三大火车站、9万多职工如何科学防疫,这位阻击战中的“参谋长”这样做

曾光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劳动和卫生部主任。疫情来袭时,他临危受命兼任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1月20日以来,他在办公室安营扎寨、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他带领部里21名“战斗员”,组建6个战斗专班,构建了集团公司、站段、车间、班组并延伸至每个职工的五级疫情防控网,创下了武铁零聚集性疫情、“封城”后疫情零输出、职工低感染、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坚强有力的工作成效。

要求三大站测温全覆盖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铁路春运所有的计划和部署。武铁疫情防控指挥部成立后,今年48岁的曾光临危受命担任起办公室主任一职。

1月16日,曾光到武汉、武昌、汉口三大车站调研防控和春运工作,他发现各车站存在红外测温仪配备不足等问题,立即想方设法增加设备,确保做到全覆盖,“决不能让疫情通过铁路传出”。

紧接着,曾光和同事们把各个销售渠道问遍了,一台设备都买不到。辗转找到生产这一设备的某汉企,得知因原材料运输困难,生产几乎断档。曾光又四处协调铁路运力,为该企业送去生产原材料。该企业这才连夜组装一批产品,连夜紧急为武汉三大火车站安装。

设备到位了,如何确保有效应用?曾光亲自拟定了相关作业指引,如何引导乘客进站测温、显示屏前安排几人盯控、多长时间轮岗一次、发现体温异常者如何处置……一系列操作流程都由曾光制定下发,保证基层人员易于实施。

“指挥部办公室相当于中枢部门,省市和国铁集团的相关文件通知在这里汇总,我们再将这些粗线条的文件和通知,细化为基层人员能够直接依照操作的指南和流程。”记者看到,疫情期间,24道指挥部令、70多个操作规范、流程和指南从这里发出。“把困难留在上面,把方便让给基层。”这是曾光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封城”前度过难忘一夜

随着春运客流进入最高峰,疫情防控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办公室值班,冬夜气温很低,因疫情防控需要,办公大楼关闭中央空调后,他就用一台电油汀取暖。

1月23日凌晨,正在办公室值班的曾光突然接到一个重磅信息:当天上午10时,武汉关闭火车站、机场离汉通道。当天已是大年二十九,在铁路工作了几十年的他,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那是我几十年来最难熬的一个夜晚。”曾光回忆说,他一边紧急向领导汇报,一边紧急商讨对策。旅客的退票费用还收不收?如果有人不听劝告强行进站怎么办?“当天已是年根,老百姓都等着回家过年。手握车票到了车站却突然不让走了,需要我们把解释说明工作做细致。”

经过整整一个不眠夜的商讨、部署,23日上午八九点,放心不下的曾光到三大火车站转了一圈。看到各措施能够很好落地,经过车站广播宣传和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旅客表示出极大的理解,现场秩序总体有序,这才又匆匆赶回办公室值守。

“我要向所有旅客表达感谢,感谢他们为疫情防控做出的牺牲,感谢他们的配合与理解,他们都是英雄的武汉人民。”曾光说。

疫情阻击战中的“参谋长”

整个武铁的疫情防控工作怎么做,采取的对策措施如何接地气、如何能够形成闭环管理,需要为集团公司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的依据,要靠曾光提供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说他是武铁疫情阻击战中的“参谋长”。

住进办公室后,曾光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家中的年迈患病父母和生病的妻子,他一个都顾不上。但是武铁9万多职工,谁染病了、谁住不上院、谁又发热了,集中救治、集中收治、集中隔离、排查检测情况却让他牵肠挂肚。指挥部办公室里,5部电话响个不停,他个人的办公电话和手机几乎天天被打爆,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近400个电话。

疫情期间所有员工及家属的健康状况,患者、疑似患者、发热与密切接触者等,每日一报,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汇总到这里。而面对巨大的应急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需求,怎样用尽量少的员工进行保障,如何保障人员集中管理的防疫安全;如何在交通管制状态下,解决好应急人员的交通;如何加强居家职工防疫知识普及,如何落实好重点场所的消毒……都是曾光每天需要统筹和调度的事情。

“他常常恨一天24小时不够用。”同事告诉记者,1月下旬到2月初那段时间,曾光常常一连几天都难合眼,每天顶着熬红的双眼工作,人送外号“钢铁侠”。

运营恢复后,车站和列车工作人员的防护怎么做?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的员工又有着怎样的上岗标准?劳动组织如何安全有序?工资如何挂钩分配?随着4月8日城市解封时刻的到来,曾光又逐一攻克下这些具体又棘手的问题。

武铁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工作陆续回归正轨。如何将集团公司领导的决策部署落地,如何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到位,还有哪些会造成疫情反弹的风险,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推进……呈请示、编方案、拟建议,曾光这位“参谋长”仍然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着、谋划中。(楚天都市报5月3日讯(记者潘锡珩 通讯员宋英辉 孟立 实习生胡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