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最近對兒子很惱火。她發現4歲兒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脫離,對什麼事情都沒有時間觀念。不僅到點吃飯睡覺時磨磨唧唧,每天準點來接他上幼兒園的校車,也經常因為不能按時起床,或是洗漱拖拉而錯過。丸子經常因為兒子的拖拉性格,憋一肚子的火。兒子也因為丸子經常催促他而心生不滿,母子兩人的關係一度掉到了冰點。
丸子兒子的拖拉習慣,也是很多孩子身上的通病。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做事準時按點,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來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制定花樣百出的獎懲制度,但效果甚微。其實,這是因為很多父母沒有足夠了解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孩子是如何理解、認知時間的?
日本時間研究所的井上慎一教授認為,海馬體作為人類記憶的主要器官,當人在經歷某件事時,海馬體發出的“要記住”的指令越多,事後人們回憶這件事時,感覺到的時間越慢。因此成人時常覺得時間過得非常快,那是因為平時經歷的都是熟悉的事物。而周圍的事物對孩子而言都是新奇的,他們抱著強烈的好奇心去經歷、去體驗,所以在他們眼裡,一天是非常漫長的。
除此以外,孩子受限於發育和大腦的認知水平,不能對時間建立起正確的認知,很多孩子在8歲以後,對時間的概念和直覺才與成人相差無幾。
如何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建立起時間觀念?
1、 在日常生活對話中,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多父母矯正孩子的拖拉性格時,會直接給孩子制定一個做事的時間表,希望只要提前告訴孩子要在幾點做什麼事,孩子做事就能有時間觀念。正如上文所說,年齡小的孩子並不像成人一樣對時間概念有正確的認知,因此家長們要幫助孩子熟悉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把時間具體化。
父母可以在平時的對話中,多強調一些時間的名詞,增加孩子對時間的認識,加強孩子對時間的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對時間的認知。
如:
“今天下午,也就是吃完中午飯後,咱們去遊樂場玩。”
“昨天晚上6點,寶寶吃飯之前把玩具都收緊箱子裡裡呢。”
把有關時間的名詞和概念,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場景中,通過把孩子平時經常做的事跟時間聯繫起來,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與熟悉時間。
2、 將時間長度具象化,讓孩子更直觀地體會到時間的長度
孩子因為無法正確預估時間的長度,所以經常會花非常長的時間吃飯、穿衣。因此家長可以將時間具象化,讓孩子“看到”時間是如何消逝的。家長可以買一個定時沙漏或計時器,當孩子吃飯、玩遊戲時,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可以花費多長時間做這件事,並把計時器放在孩子能看見的地方,到點後就讓孩子停止。通過這種計時的方法,不斷強化孩子對時間長度的認知,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緊迫感,孩子才能真正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以及遵守時間的重要性。
3、 與孩子一起制定任務時間表
當孩子對時間建立起一定的認知後,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給自己做一個日程表,讓孩子把第二天幾件必須要做的事列出來,家長督促孩子到點時執行。如果孩子對時間的感知較差,無法為自己安排任務時間表,家長可以換一種方法。晚上睡覺前,可以讓孩子把一天中主要的事情以及時間列出來,讓孩子通過這種方法,熟悉自己平時做事的時間點。當孩子建立起相對成熟正確的時間觀點後,再進階讓孩子列任務時間表。通過家長的督促與孩子行為的改正,最終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時間觀。
------end------
文 | 阿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