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嘉丨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问题?这三类原因值得注意

目前,“拖延症”已经成为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幼儿园到小学,乃至中学、大学,以致走上社会的成人都面临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更成为学生阶段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针对孩子拖延症问题,我们来分析一下。那为什么孩子的拖延症变成了普遍现象?这三类原因值得注意。



NO1,生理原因

孩子出生后大脑极速发育,但前额叶皮层要到宝宝2-3岁时才会正式发育,到6岁达到高峰期,6岁后发育趋缓。

3-6岁的宝宝家长如果能够对孩子正确训练和引导,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生活、培养时间观念,以及做事有条理等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人格健全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人的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它与人类的知觉、语言、执行、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它也是情绪中枢通路上的重要环节之一。前额叶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

但如果孩子这个区域的功能受损或者不活跃,大脑排除杂念的能力就会下降,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以及自控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做事效率也会明显降低。

当然,需要提醒家长的是,生活中因前额叶皮层受损导致孩子拖拉行为的现象比较少见,更多情况下,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原因和行为原因入手,找到宝宝磨蹭拖拉的真正原因。

NO2,心理原因

孩子因身心发展特点导致的磨蹭,也是无意的磨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家长不必太过着急,需要尊重孩子的节奏,给孩子一点时间,是可以慢慢引导他改进的。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的孩子属于天生就慢吞吞的性格,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情况,逐渐改善他的计划性和规律性。

如果孩子3-6岁的时候,我们没有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习惯,之后,家长就可能会花更长的时间来纠正和引导。由此可见, 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

教育误区早知道,

①给孩子贴标签,进行心理暗示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 孩子磨蹭拖拉的行为习惯,其实与家长长期的暗示有关。

家长每天对孩子无意的说“你怎么这么慢啊” ,这无形中就给孩子贴上了一个负面的标签。“你很慢”、“你就是慢”... ...长此以往, 这种暗示会导致孩子朝着家长所说的方向发展。



②孩子没有自主权,消极抵抗

有的家庭中,一切都是家长说了算。家长认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必须要听我的,才能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脱颖而出。于是,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钢琴、舞蹈、书法、画画、奥数等,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后,还有周末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孩子没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时间一长,孩子就会用拖拉磨蹭的消极方式来对抗大人的安排。

有的家长对孩子抱怨“父母这样拼命地工作,挣钱,给你报各种特长班,你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们吗?”孩子听到这些话时会很有压力,很苦恼,这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他拖拉的行为。

③孩子没有被家长看见

看见孩子的什么呢?这里所说的其实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想法。

有的家长上班比较忙,下班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甚至是一边陪孩子,一边处理手机的信息,心思并没有放在孩子的身上,折让孩子的感受就是爸爸妈妈没有专心的陪伴。

因此,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才能帮助他们改善拖延的习惯,而不是视而不见。

NO3,行为原因

这里指的行为原因,其实不只是孩子的行为,也是家长的行为,所以更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①缺乏时间观念

行为拖拉的孩子大多都是缺乏时间观念的。在生活中,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言行,如果家长有这样的拖拉行为,孩子就会学。

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②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

孩子下了幼儿园总想着玩手机、看电视,导致很晚才开始做老师留的作业,甚至到了周末,一直贪玩,周日晚上了还在赶作业;这就是典型缺少计划性和条理性的例子。



没有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孩子,即使他有大把的时间,做事情也不会高效的。

③孩子的行为,没有被家长认可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听到了家长的鼓励,他才会拥有足够的成就感和存在感。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孩子成长健康、注意力问题、语言问题、大脑发育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关注:儿童康复指导金老师,下方留言或评论,会尽快帮您做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