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梧桐罗雅臻:你不知道,素食也能这么好吃

相比影视剧中那些职业女性的形象,她确实有点不一样。限量色号的口红、当季流行的服饰、名牌手包…这些符号在她的身上并不常见。反而,素颜和随身携带的一个墨绿色保温杯成为了她最惹眼的标志。她就是如是梧桐的第一位食客,也是这家餐厅的创始人:罗雅臻。

“如是梧桐美好素食料理”创始人罗雅臻

来餐厅拍宣传照的罗雅臻,一件白衣,一条牛仔裤,一双帆布鞋。把这样的她和素食联系在一起,很容易就想到了“轻断食”“保持身材”这样的词语,然而她却对笔者说,“不易长胖”只是当你采用合理的膳食结构后的附属品,尤其是素食后。

在几年前,罗雅臻也不会想到自己能跟素食餐厅搭上关系。那时候的她热爱美食,尤其喜欢海鲜和牛肉等各种瞬间刺激味蕾的肉类。到任何一个地方,寻找美食才是旅行的主要目的。

直到在一次心灵成长的课堂上,听到导师分享了自己多年的素食经验,才让她对于人是否需要吃肉有了思考。

有一部纪录片,讲述所谓的无痛苦工业屠宰背后的真相,有几个画面罗雅臻印象尤其深刻。其中一幕是一群牛被一头一头列队送上一个狭窄的单行传送通道,目的地是一个密闭的屠宰房间,在传送带上每头牛都会竭尽全力的往回退,大声的嘶叫,但由于两边紧挨着石壁,镜头猛拉进时看到牛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

这些画面让才过哺乳期不久的罗雅臻的脑海中不断冒出一个疑问,医生说喂母乳的妈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生气或悲伤的时候不要给孩子哺乳,据说那时候的母乳营养成分会有变化,甚至味道也会更酸,而如果我们吃的肉内在死亡之前那么痛苦,盘中的美味还真的美好吗?

离开课堂回到生活中的罗雅臻开始关注更多素食的内容,并渐渐开始尝试素食。

在起初的阶段,罗雅臻是从尝试“锅边素”开始的,就是吃萝卜炖红烧肉边上的胡萝卜,牛肉面不吃牛肉,一段时间都被周围的朋友和亲人调侃,这样吃素有什么意义,没有宗教信仰的她却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她说她并不执着于怎么样开始,她在意自己是不是已经在开始。而在她哪怕就是在这种“锅边素”的阶段,她能明显感受到身体在变得轻松,都市时代的快节奏,决策公司事务的各方面压力,家中繁琐的事务,这些忙碌确实还在,但每天的精神却似乎更好,头脑也更清晰。很有意思的是夜宵的习惯竟然不知不觉就没有了,晚饭后几乎不再想吃东西。

素食,完全可以做到比肉更好吃

在国内,很多人对素食的概念更多停留在“吃蔬菜”或“吃斋”这个角度,每个城市的素食餐厅都不多,好吃的就更少。但在国外,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从欧美出发,再到东南亚,然后回到国内。不管是米其林星级餐厅,还是乌布的素食咖啡厅,她花了快两年的时间把能打听到的好吃的素食餐厅都尽力去尝试了一遍。

在被询问到这段如大饕出山般的经历有什么感触时,罗雅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素食完全可以做到比肉更好吃。”

即便缺少肉质油脂的分泌对味蕾的刺激,全球各地的素食爱好者或优秀的厨师们发挥出了更多的创意,让人们脑海中的“粗茶”成了“精酿”,“淡饭”成了“真香”。而一路走来,她也从对素食的理解,拓展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回来之后,罗雅臻决心把这份美好分享给更多人。

如是梧桐—— 一个和更多有趣生命相遇的空间

《闻见录》中记载“梧桐百鸟不敢栖,此避凤凰也”。

如果说素食餐厅放弃荤食,是出于对动物生命的尊重,那如是梧桐更想成为能尊重每一道菜、每一位顾客、每一个员工的地方。罗雅臻说,愿意吃素食或从事素食行业的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能在周围都是肉食环境的情况下进入这个领域其实是不容易的。她期待如是梧桐可以是一个和更多有趣的生命相遇的空间。

她还说,这个空间一定要有光。以光为引,她希望在这个空间能接纳更多与生命、生活有关的人、事物、理念。更懂得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和谐相处,也是如是梧桐在今后更想去探讨与传递的内容。

山城重庆,汇集山水之气的钟灵毓秀之地,美食也是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年轻的直辖市也不乏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探索者。

因此,如是梧桐的年轮也融入到了罗雅臻的生命之中。“凤栖梧桐 丰盏如是”,愿罗雅臻和如是梧桐都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