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为什么我们不吃虫子?

你好,我是甜品狮LeO,喜欢把书里的内容做成有趣的知识点心分享给大家,今天聊聊《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这本书。


01


最近在《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这本书里面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让我回想起第一次去厦门。


当时我组的是美食团,就是专门冲着那些特色小吃去的,像是沙茶面、姜母鸭、烧肉粽、海蛎煎……


但是有一种小吃,我看着它盯了很久,最后都没有下决心吃,那就是——土笋冻


刚开始还以为真的是笋,查了一下才知道,看起来像果冻的东西里,那一条条白色的物体是沙虫。还记得当时看到一篇游记,标题就是“怎么吃完才告诉我里面有虫子?!”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为什么我们不吃虫子?


不止是厦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吃昆虫的,像是蚕蛹、知了、蚂蚱、蝎子等都在餐桌上可以见到,对当地人来说好像是很平常的事情。


但是,身为外地人的我,为啥就会这么抗拒呢?


我觉得,就是因为我没有在“吃虫子很正常”的环境下成长


这也是前面提到的,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在《好吃》里的观点:“我们不吃虫子不是因为它们让人恶心,相反,它们令人恶心是因为我们不吃它们”。


02


咱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从小就看到自己的爸妈、亲戚、同学、路人甲乙丙丁,每个人都表情淡定地吃着一种虫子,你还会觉得那是恶心的么?


其实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了,这种虫子就是——虾。


我一直觉得,虾的外表跟其它虫子没有本质的区别呀,都是条状的,然后有很多脚,而且还有一些触角须须。但是我们吃虾的时候,为啥完全不会觉得抗拒?


就是因为我们所在的环境,不断地释放信号告诉我们,吃虾是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咱们还可以再换个角度,如果你到潮汕地区玩,有一种叫「粿汁」的美食是不能错过的。粿汁是用香糯爽滑的粿条或粿角做底,浇上浓浓的潮汕卤汤,再加入各种卤料,像是豆干、卤蛋、卤猪肉、卤猪大肠。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为什么我们不吃虫子?


有的人听到最后一个材料马上皱眉头了。猪大肠?噫……


没感觉?那奶油煮牛腰子配意面想吃不?还有牛胸腺、喉腺、心腺和胃腺听起来怎么样?这些可是西餐经典菜Sweetbread的主料。(以后你去西餐厅点这道菜就不会被吓到了)


不知道你怎么样,反正我第一次听到这些部位的名字,能感觉到胸口以下一阵涌动。


03


再深挖一层,我觉得之所以我们会对这些陌生的部位感觉到恶心,正是「厌恶」这个情绪在保护我们。


《头脑特工队》里面有段剧情:当小小的女主莱莉第一次看到西兰花的时候,头脑里的情绪小人厌厌(绿色那个)就出现了。她仔细端详了一会爸爸喂过来的那勺西兰花,赶紧捏着鼻子把勺子和眼前装满西兰花的盘子掀翻。最后厌厌还说了一声,我刚刚救了大家的命,不用谢。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为什么我们不吃虫子?


当时特别喜欢这段剧情,因为它用很形象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厌恶这个情绪就是来保护我们的。特别是在远古时代,随便吃点野果野菜可能就直接中毒翘辫子,没有厌恶情绪人类早就灭亡了。


所以厌恶这个情绪或者说这个能力一直保留了下来,在我们看到虫子、牛胸腺、猪大肠这些不常见的食物,它自然而然就冒出来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我们不吃虫子是因为觉得它们恶心,我们觉得它们恶心是因为大家都不吃……


这时我在想,这一切总有一个起点吧,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人们就选择不吃呢?


马文·哈里斯觉得,是因为吃虫子不经济。


04


简单来说,因为虫子的体积一般都很小,所以想要填饱肚子、获得足够的热量,就需要收集很多的虫子才能抵得上一只猪、一头牛。


然而收集这些虫子所消耗的热量,比饲养家畜消耗的热量还要高,一对比就很明显了,还是养猪牛羊比较划算。


但是在一些地方,其他肉类实在太稀缺了,就算多消耗点、累点,也得找虫子来吃,不然就饿死了。可能一些虫子做的菜,就是这些地方流传下来的吧。


用经济的角度,还可以解释为什么马肉一直没有成为主流,就是因为马消化牧草的有效率只有牛的三分之二,同时马又比较好动,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要比牛要快得多。而且,马在古代还是军事资源,更加稀缺,成本就更高了。


不过你可能也想到了,这只是其中一个角度,可能还有其他角度,比如因为虫子带的细菌、病毒比较多,所以早期烹饪条件不好的时候,吃虫子的人都生病了所以大家都不吃。


05


“因为恶心所以不吃”,看起来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深究之后才发现很可能是相反的。


可能是因为文化,因为情绪,因为经济,因为经验。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是因为纯粹觉得虫子丑,所以不吃。


只要你清楚背后的“为什么”就好了。


- End -


和LeO唠一唠:


你或者身边的人有什么特别的饮食习惯么?来留言聊一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