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成绩的根源,明白这点,才能帮助孩子进步

这里要告诉各位家长的根源是从理性和逻辑的角度出发,切切实实的能帮到孩子的干货,内容可能枯燥无味,希望大家静下心看完认真思考。

首先说一个现象:成绩好的人好像不用怎么教,孩子成绩依然很好,家长很省心。成绩不好的,上了各种辅导班,家长各种陪读,最终结果还是“成绩很差”。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自己家的孩子就真的定型了只能是差生了吗?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思维方式。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学习习惯。从小听到大的学习习惯,也知道学习习惯很重要,可是很少有人深究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学习习惯。

举一个上语文课的例子:老师在上面讲解一首古诗,好习惯学生:习惯性的把古诗去深入理解,并且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就尝试着把古诗背诵下来,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等着课后把问题解决掉。坏习惯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习惯性的听故事模式,没有带着自己的思维去思考,更别说在老师讲解时就把古诗背诵下来。这些都是习惯性的做法,所以一堂课上下来,同样的在班里上课,但收获到的知识点是不一样的。

每一门科目都是有固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带来不同的学习结果。相信通过这个例子,很多学生和家长应该明白了习惯在学习上真正的意义。

至于如何去培养习惯,自控力强的学生:首先明确问题点,找到原因所在,然后制定计划,自己一步步的去改。自控力不够的学生:找个私人教练,帮助你去培养好的习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