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太史公忽视的军事奇才,齐国名将匡章是如何攻破函谷关的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传世名将,女郎山附近发现了一座战国墓地,整个墓室分为上下两层,在主墓室益海还有一个殉葬坑,里面埋葬着众多被肢解的殉人,还有大量青铜礼仪器具,专家实地考察以后认定墓主人就是战国时代的名将匡章。匡章是战国时齐国名将。又称 田章、 陈璋、章子、匡子。战绩辉煌。

抗秦之战

据《 战国策·齐策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章》载: 战国时,秦国攻打齐国,齐威王命令匡章为将军率兵抗秦。匡章用计让齐军换上秦装,巧妙混杂于秦军之中,以便从内部瓦解敌人。这时,齐威王的侦探报告说匡章率兵 投降了秦军,齐威王听了不信。一会又有人报告说,匡章率兵投降了秦军,威王还是不信。如此者多次,威王始终不信。一位近臣对威王说:"许多人都说匡章已投降秦,你为什么不信?"威王说:" 匡章肯定不会 背叛我!"一会儿,传来消息说匡章大败秦军,连秦王也向齐王称臣谢罪。

这时,近臣问威王为什么知道匡章不会背叛?齐威王回答说:" 匡章的母亲得罪了他的父亲,被他父亲杀死并埋在了马厩里。"我派他率兵时, 曾许诺说:"你勇敢作战,胜利 归来后,我一定将你母亲改葬于一个好地方。匡章说,'我不是不能改葬母亲,但她得罪了我父亲,可父亲没有留下话就死去了,我未得父命而改葬母亲,这是 欺骗已死的父亲,所以我不敢。'匡章为人之子,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欺骗,难道他作为臣下能去欺骗 君主吗?"齐威王不为 谣言所惑,是因为他对匡章的深刻了解。

桑丘之战

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

攻破燕都

齐宣王破燕之战,前318年,燕王邯禅让君位给相国子之,引起贵族不满,导致内乱。前314年,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构难数月。齐宣王命公子匡章率"王都之兵"会同"北地之众"乘乱攻燕。由于燕士卒不愿抵抗,齐师仅用五十天就攻破燕都,并杀了燕王哙和子之,齐开始对燕国进行控制。

垂沙之战

垂沙之战,匡章率领齐韩魏三国军队,攻打与秦结好的楚国,发生在公元前301年。三国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在河的两岸相持。齐宣王非常不耐烦,派周最到齐军阵地,以苛刻的言辞催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齐宣王的作风与齐威王相比,显然差了一个档次。

匡章也在想办法尽快解决战斗,他到处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一个樵夫告诉他:"楚军在哪里防守比较松散,就是河水深的地方;在哪里重兵防守,就是河水浅可以渡河的地方。"匡章恍然大悟,于是在夜晚突然渡河进攻,打败楚军,杀楚将唐昧。这次战败,楚国损失惨重,国内军力空虚,结果引发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连郢都都被攻破,楚国四分五裂很长时间,国力大损。

函谷关之战

春秋时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在此设置函谷关。此关关城东西长7.5公里、谷道仅容一车通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所以说函谷关之战可谓艰险无疑,匡章统帅联军,先攻秦国的函谷关,中途赵、宋两国加入,此战历经了三年之久,终于攻入函谷关,秦昭王感到继续下去不妙,于是割地求和,魏、韩两国在得到一些土地后,三国联军才终于退出秦国。

匡章是战国被低估的名将,其一生至少有四次辉煌的战绩:一是前323年的桑丘之战大胜秦军;二是前314年趁燕国内乱之际攻入燕国并攻破燕都;三是前301年垂沙之战大败楚军,四是前296年的第二次合纵攻秦之战(也称函谷关之战)再次大败秦军,并攻入函谷关,其他的不说,整个战国时期能两次大败商鞅变法后的秦军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些并不是偶然,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