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青牛而去的老子,留下的却是其不朽的思想

骑青牛而去的老子,留下的却是其不朽的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经做过周王朝张光藏书室的史官。

《史记》中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周礼,老子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大意是说,孔子所说的礼,制定和倡导的人已经不再了,只留下了其言论。君子时运来了则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飘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就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有高尚的品德,但是他的容貌谦虚得像一个愚钝的人。去掉你身上骄气和多欲,以及矜持态度和过多志向,这些对你毫无益处。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仅此而已。

考虑老子对孔子说的这段话,结合孔子的一生。孔子虽说弟子众多,然而周游列国多年,自己的政治主张依旧没有得到各个国君的重用,岂不就是老子所说的“不得其时”,而在汉朝大一统之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直到现在中华民族的影响依旧强大,这岂不是就是所谓的“得其时”。而老子让孔子保持自己的本性,不要因为一些品德,比如骄气和多欲望等就要舍弃,这不就体现了老子所倡导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骑青牛而去的老子,留下的却是其不朽的思想

传说老子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在关令尹喜的要求下,老子撰写了一本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子》也就是《道德经》,然后离开函谷关,不知所终。后世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将老子尊为始祖,称其为“太上老君”。


骑青牛而去的老子,留下的却是其不朽的思想

而汉武帝之前,道家的黄老无为的思想是被统治者所提倡的,处于支配地位。然而世间关于儒家,道家早已争论不休。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其实我们今天看来其二者皆有利弊,皆有试用范围。如果当初的学者似乎二者只能存一。我觉得将二者比喻为一阴,一阳最为贴合。所谓“一阴一阳皆为道”这是老子的对立统一的观点,而孔子也作《易传》而《周易》中无不体现“阴阳”对立又结合的思想。就如儒家,道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学说中缺一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