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画出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因何未留下生平记载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从它出世之日就被很多人竞相收藏,包括各朝各代的帝王将相。这幅画最早的收藏人是宋徽宗,是他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且盖上了他专属的双龙小印,收藏在北宋宫廷。靖康之难后流入民间,元朝时期再度进宫,明朝时又落入了严世蕃父子之手,严嵩倒台后,此画进入明朝宫廷。两百年后,《清明上河图》第四次进入宫廷,被收藏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经历了磨难的《清明上河图》现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被各朝各代帝王将相如此珍爱的《清明上河图》,可见作品有着极其高的评价和价值。但是它的作者张择端的生平却成了千百年来的谜题。只有金人张箸在画的后面题跋的“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短短不到一百字的信息。 其他的生卒年月、成就都一概不知。


金人张箸题跋在《清明上河图》背面的作者介绍


按照常识,这样的一幅名画,而且得到了宋微宗的亲笔题名和双龙印章,作者应该被载入史册,至少宋朝的绘画名人中该有他一席之地。但是,在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里却没有关于他的一点蛛丝马迹,更不用说开章立篇了。

造成这种作品出名作者不出名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张择端所处的时代环境来做一些猜测。



技艺精湛的张择端独树一帜,不属于宋朝当时的任一画派,可能受到有派系的排挤因而寂寂无名。

宋朝武运不兴而文运特兴,艺术绘画亦由此焕发,当时各种画派并出,成为一代风尚。北宋末期,宋徽宗令撰写《宣和画谱》,这本画谱分为六千三百九十六卷,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禽兽、花鸟、墨竹以及蔬果十个门类。

宣和画谱

从这本画谱里,可以看出北宋画派林立,但是没有风俗画这一类。所以张择端虽然身为翰林画院一员,但是他却将画笔伸向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面,他的《清明上河图》将人物与情境完美的结合,冲破了传统题材的局限,成为中国风俗画的里程碑。

但是宋朝最为兴盛的是山水画、道释人物画以及花鸟画。

山水画分为北宋前期及南宋后期,前期的代表人物有李成派、董源派,还有范宽、米芾等,他们或是来自唐朝宗室后裔,或是来自五代,都是有传承之处的。后宋室南迁,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也随之而变,待之而起的是赵伯驹、李唐、刘松年等人物。

道释人物画传承自五代,维持了唐朝的余风,此时寺观的壁画及宗教画最盛行。代表人物有李公麟及高文进一家。

花鸟画起于五代末年,到了宋朝被发扬光大,整体趋势已经凌驾于唐朝之上。

回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异类”,既不属于山水画,也不属于人物画。他综合了山水画和人物画的精华,将人物融合进环境,但又不仅于此,他还融合了市民生活的情境,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俗画。

封建时代,都喜欢讲个门生故旧,张择端这样的独立个体显然得不到各派的喜爱。故虽然画出了这样的惊世之作,但大概却不被翰林院众人待见。

《清明上河图》可能是应试之画,他将此画进贡后,靖康之难就来临了,此画也随着宋徽宗流落金朝。

北宋时,朝廷以欶令的形式公布画题于天下,试四方之画人。当时四方之召试者接踵上京,不称旨而去的人有很多。宋徽宗喜欢取形似,所以采入画院的往往以人物为先,笔力、气韵为次。

所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很可能正是应试之画。因为北宋到仁宗时始,四方无事,国库丰盈,待到徽宗时,蔡京当权,利用其悠游逸乐的心思,劝其兴花石纲,在其御所等处缔造,假造出天下一片祥和安乐的景象。

可能听闻臣下说起清明节汴河上下的盛景,也可能是自己微服私下观赏过,善于绘画,精于丹青的宋徽宗可能就想到以“清明上河图”为题试天下画人。

而张择端正是众多试画中的一个,他的画被送进宫中,宋徽宗当然一下子就“惊为天人”,亲笔题上“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且盖上双龙宝印。

画技如此了得的张择端自然会被宋徽宗召入翰林画院。但是悲催的是,这时候,金人来犯,徽宗、钦宗相继被金人掳走,宫廷大乱,宗室南迁,谁还会将刚入翰林的张择端记挂。所以他可能因此离开了翰林院,再次流离失所,也可能在随着皇室宗亲在被金人掳走的途中死亡了。故而《宣和画谱》里未曾录入他的作品及本人介绍。


靖康之变


但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定是随宋徽宗一起被金人掳走了,这个从背面金人张箸的题跋可以看出这幅画在北宋灭亡后是存于金人手里的。

宋朝画院的地位特别高,内部争斗也就比较激烈,张择端可能成了争斗的牺牲品。

宋朝专门设立了翰林画院,集天下之画人,画院设六种阶级,因其才艺而授以待诏、邸侯、艺学、画学正、学生以及供奉等官职。到了正宣年间,书画艺人的地位更是达到了鼎盛。


宋朝画院


旧制以技艺身份进宫的都要穿着绯紫色服装,不能佩戴鱼袋(鱼袋是宋朝官员的身份象征),但是到了正宣年间,在画院任职的官员却可以佩戴鱼袋入宫,并且在待诏的班列中,以画院的官职为首。

所以画院中的同道间相互切磋者有之,相互倾轧者也甚多。

无利不起早,像张择端这种没有传承没有派别,仅凭一幅画入院的新人自然不会被各派大佬青睐。但是他的技艺却又是不可小觑的,必然会受到平职的和居于他之上的人所嫉妒防范,必定想方设法进行打击,所以他在画院中必然是被孤立的人,这就导致了他后来创作的作品很难再见天日,故而他的传世著作仅有《清明上河图》及一小幅《西湖争标图》,他的名字被人遗忘,在《宣和画谱》里也是不见踪迹。


所以本应“著名”的张择端就变成了寂寂无名之辈了,若不是《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大概后世之人不会知道北宋还有这样一位厉害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