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后,别用“消极后果”惩罚孩子,这时候需要“情感引导”

文\小飞

编辑\伊伊

世上没有好孩子与坏孩子之分,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与错误的教育方式之分。教育过程中,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方式,坏孩子也会变成好孩子,反之亦然。

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现象随处可见,经常会听到宝妈们抱怨说:孩子由于贪玩又没有按时吃饭。针对于孩子不按时吃饭这一现象,不同的家长采取措施不一样,小明的妈妈就直接不让小明吃饭,而小花的妈妈罚小花这两天都不能看动画片。

以上两位家长的做法好像都是在惩罚孩子,其实,本质上是不一样,小明妈妈采取的是"直接后果"的教育方式,而小花妈妈采取的是"消极后果"的教育方式。

什么叫直接后果?

"直接后果"就是让孩子对于自己错误的行为所带来的的结果直接负责,例如孩子没有按时吃饭就没有饭吃,这样的惩罚就是直接后果。

什么叫消极后果?

孩子犯错误之后他所承担的责任与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例如,孩子弄坏了家里的镜子,家长惩罚他不能够吃法,这就是消极后果。

孩子做错事,惩罚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采取"消极后果"的方式来惩罚孩子,因为采用"消极后果"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错误,孩子并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若家长长期使用"消极后果"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会让孩子对于产生逃避心理,甚至为了逃避父母的责罚而学会撒谎,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需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而"情感引导"就是一种比较科学且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们不妨了解一下。

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指的是当孩子他们在表现出某一种情绪或情感时,家长及时地告诉他们这种情绪或情感是什么,然后带领他们学会辨认情绪,然后引导孩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采取"情感引导"式的教育方式不是简单粗暴地防止孩子犯错误,也不是一味盲目地惩罚孩子,而是从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出发,更深层次地了解孩子。这样的教育方法明显比"消极后果"更具有优势。

采取"情感引导"式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还可以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大有利处。对此,家长们不妨试一试使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那么,如何利用情感引导?

首先,事发前,提前给孩子心中播下种子。在事情发生之前,提前清晰且完整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还有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错误的,让孩子的心中有个数,这样一来,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受到家长批评也就更能接受。

其次,多关注孩子,当孩子最忠实的倾听者。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父母平时花多点时间与精力关注孩子,会赢得孩子的信赖感。当孩子心中不开心或是受委屈时,静静地听孩子倾诉,当他们最忠实的倾听者,然后针对孩子的问题,及时给予孩子安慰,建立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成为彼此信任的朋友。

再次,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父母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暂且给予安慰之后,接下来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了,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对孩子多点耐心,帮助孩子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形成完整且科学的解决问题的逻辑。

最后,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利用"情感引导"教育孩子,当看到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家长都应该对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孩子犯错时,家长切不可使用简单粗暴的"消极后果"对待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在犯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父母不要过度恐慌,家长需要做的是针对孩子的情况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身为父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我们而言是一辈子需要做的功课,这一路上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给予孩子多点爱与耐心,相信孩子表现也不会让家长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