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烧掉所有欠条,总额亿元,此举感动黑社会,也拯救了家人!

旧时的上海滩要是提及一个人的名字,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大人物,就算是当政者也要顾及他的脸面甚至很多时候要让他三分,

这就是杜月笙

杜月笙一生传奇,曾经游走在政商界和黑白道之间,并且所触及的行业在大上海可谓是无孔不入,教育、新闻、金融都有他的影子,素有近代“中国第一帮主”之称。他爱国爱家,当日寇占领上海后,他没有答应日本人的无理要求甚至在名利诱惑下义愤填膺的出走香港,并在那里继续支持抗战,为人们所称道。

而杜月笙的做人为事之道不仅影响着很多身边的人,就算是自己的子女也是严苛到底,1951年的杜月笙突然病重,在其知道时日不多的情况下,叫来了大女儿杜美如。

杜月笙不为别的事,而是让她去了汇丰银行取出了当年存放的一个包裹,当杜月笙拿到包裹在女儿面前打开后,只见里面是一沓欠条,而且数额不等,少的有五千美元,多的竟然有500根金条,但杜月笙二话没说,直接一张张的全部撕掉了。

当时的杜美如并不知情,非常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就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杜月笙听后给了她一个非常朴实而又有价值的忠告说:“当我走后,不希望你们去向这些债主要钱,也不希望你们拿了这些钱不上进

”。

“放”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放”,是放人。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产生或大或小的误会。这时,庸人与智者的区别就体现在能否“放人”上。如果一个人心中堆满怨恨,“放”不下,必然不会聚拢众人,从而形成力量;而“放”得下的人,则可以让一次误会碰撞出好感,从而转化为成功的契机。当年韩信如果不放过那个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无赖,就不会成就淮阴侯的传奇。

由此看来,“放”不仅是放别人一条生路,也是放自己一条生路。放人,是一种使人达到外部平衡的智慧。

“放”,是放己。有人在暮年常感叹人生之艰难之无味,其实是因为没有学会“放己”。放自己一马,也许很多看似過不去的坎就过去了。近年来,学生未能考中理想大学而自杀的悲剧偶有发生。很多人为这些选择在最好年华结束生命的学生惋惜。事实上,那些学生怎么会不知道这些道理呢?只是他们不肯放过自己罢了。苏东坡宦海沉浮,一生都在艰难中,周而复始的召回与放逐,那是怎样的苦痛?而东坡选择“放”己了。他在仕途上放过自己,收获了天地的诗意,成就了光彩的人生。若是那些沉湎于苦痛的人(当然包括未能考中理想大学而自杀的学生)也懂得放过自己,或许就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放”过自己,是一种使人达到内部平衡的智慧。

有人一生痛苦,只因不会“放人”,也不会“放己”。也有人把世间万物都“放”开,毫无追求,那么就只能庸庸碌碌过一生。南怀瑾先生曾将人生态度分为三种——追逐,厌离,郑重。诚然,追逐就会徒增烦恼,给自己制造超脱平凡的障碍。那么,没有欲望,不在乎一切的厌离就好吗?有人曾说现在的中国年轻人是“早衰”一代,面容未老心已衰。什么都不追求,过一天是一天。那些整日流连酒吧夜店的红男绿女,看似满是欲望,其实已经失了人生最大的欲望——征服生活。一个对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怎么会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社会何来信任?

“放”是一种智慧,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追求,这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