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的成绩稳步上升?这是我见过的最好做法


老家的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路都是“三好学生”。

高三那年,更是以全校第三的名次考进了中国人民大学。

拜这次疫情所赐,我有幸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更进一步接触了这个孩子和他的家庭。也感谢这次相处,让我收获良多。

关于为什么他的成绩一路稳定上升,有如下细节,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

一、巧用每次考试的成绩构建自己进步的阶梯

学生时代的考试非常多。

因为每位学生和家长对考试的看法不尽相同,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也就不一样。

有些同学把考试看得太重,每次考试之前都很紧张,总担心自己考不好;

当然也有同学一点不上心。考试前一如既往的散漫。

然而这都不是良好的心态。

要想成绩持续的进步,需要

将考试看成是一种系统性的反馈。而且只是最常见的反馈,而不是对命运的宣判。

反馈是什么意思?反馈就是不带有情绪客观的观察感受。

一旦把成绩看成是对命运的宣判,就会陷入到情绪中,陷入情绪就会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

如果这次考试考得好,需要回忆一下这次考试考前自己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在考试中的时候自己用了什么特别的方法么?

把这些优秀的经验和良好的感受在脑海里过几遍提升自我的良性记忆。

这样就能在下次考试时继续进攻。

如果考的不好,也不要觉得是灾难,更不要觉得无所谓。

你需要做的是一方面静下心来做试卷分析;

然后去回忆曾经有过的关于考试成功的体验,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考试,发挥得让自己还算满意都可以;

找到这个好的感受,多回忆多努力,下次就能进步了。



二、正确面对“进步”,关注进步的目的,才能养成习惯。

心理学有个目标懈怠理论。是指一部分人一旦有进步就会自我奖励,最后导致前功尽弃。

比如一个人减肥,坚持一周少吃饭,称体重果然瘦了,然后就开始奖励自己大吃一顿,结果发现又被打回原形。

很多人有一次考试考了好成绩,就会觉得应该放松一下,奖励自己玩个游戏,看会小说吧。

一来二去,下次考试不但没有保持进步还能大退步。

那么关于“进步”,要怎样对待呢?

首先,进步了一定很高兴。

但是,

不要一直沉浸在“进步”中

而是要把重点关注在“进步的目的”里。

比如,我进步了,离我的梦想更进一步。

我进步了,就让父母的辛苦得到了回报。

追问自己进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进步就会成为你的隐形动力。

其次,总结一下自己是怎么实现进步的。

例如是科学的使用了试卷分析法;还是高效的使用了另外一个复习法;或是因为这段时间的坚持不懈。。。。

另外,学科提升的经验是可以相互嫁接的。

比如这次数学这次进步了,总结一下数学进步的原因,然后举一反三能否用到物理和化学上呢?

把这样的经验相互嫁接,取长补短效果就更好了。



三、树立足够的自信

自信这个话题我们已经不止一次的探讨,那么自信和成绩的稳步提升有多大的关系呢?

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学经过了自己的努力,在考试中已经取得了质的飞跃,可是老师和家长却不认为是他的真正实力,甚至连他自己也觉得这只是“偶尔的侥幸”,然后在下次考试的时候果然成绩回落了,甚至还会出现更加糟糕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不配得感”。

是指一个人在糟糕的状态呆久了,潜意识就会告诉自己:我不行,我不配拥有更好的人生,我不会拥有更好的成绩。

例如《范进中举》中为什么中举后范进会发疯?因为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糟老头才是自己正常的状态。。。。。

所以,如果孩子突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首先,父母要真诚地鼓励孩子,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值得拥有好成绩的。

因为这是他付出的努力的回报。让孩子接纳自己是优秀的。

其次,帮助孩子提升心理预期值

许多孩子在心里会有一个排名预期:比如想在班级排进前10名。

考到第9名的时候,就觉得自己赚大发了,从而失去了持之以恒的动力。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的调整心理预期值。

帮助孩子告诉自己:上一段目标已经达到,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班级前5名!

然后带着从容自信,向下一个阶段出发!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

莫扎特曾说:“我每天花8小时练琴,人们却用天才两个字埋没我的努力。”

是啊,每一颗耀眼的明星,都一定经历过日积月累的刻苦努力。这些努力,有孩子的汗水,也有家长的坚持。

育儿路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