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情绪里,藏着熊孩子的心里话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讲到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四种动机: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其实,作为父母,通过对孩子不良行为的自我情绪感受,也可以找到这些动机的存在并及时采取合适的行动。

01 | 心烦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心烦时,你要知道,孩子只是想要寻求你的关注。孩子的内心语言是,“爸爸/妈妈,请看到我,请陪陪我。”这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指责和训斥,而是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看到你了”。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抑或一个会心的微笑就可以奏效。


02 | 愤怒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愤怒,你要知道,孩子在寻求自己的权力。孩子的内心语言是,“爸爸/妈妈,我长大了,不能什么都是你们说了算。这次请让我做主!”这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继续对抗或是怒吼,你需要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看看他需要什么样的自主权,哪些事情可以让他自己来做,并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别担心孩子做不好,孩子很可能做得很好,再说了,即使做不好,至少他可以学到经验教训,那也是他的财富。


03 | 伤心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伤心,你要知道,孩子在告诉你,“爸爸/妈妈,你的行为让我生气,你这样做伤害了我,我就要这样对你!”这就是孩子的报复。我们经常遇到一类孩子,因为看不惯妈妈总是在语言上攻击爸爸,就变着法子惹妈妈生气。因为只有这样做,孩子觉得才能为爸爸报仇。如果你是妈妈,这时候你需要做什么呢?当然不是为自己辩解了,你要找到引起孩子情绪的根源,并马上调整自己的行为。

04 | 沮丧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沮丧时,你要加倍警惕了,这时孩子内心想跟你说的是,“爸爸/妈妈,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努力也没有用了,我要放弃了。”这很可怕,这是孩子自暴自弃的典型表现。你要做的是,赶紧与孩子一起,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把艰巨的任务分解成层层递进的小任务,帮助孩子,从简单的任务做起,一点一点,在达成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复苏自信。


如果孩子的某个行为让你不舒服,

请一定、一定记着,

你每一个不舒服的背后,

都是孩子对爱的呼喊,

对归属感和价值感深深的渴望……

#心理有你##心理咨询师说##幸福公益心理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