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这样吼孩子?小心他变成“讨好型”人格,家长需要警惕

文/羊驼妈妈

“讨好型”人格已经成为禁锢孩子的一把枷锁,在《不完美的她》影视剧中,小女孩穆莲生就把“讨好型”人格发挥的淋漓尽致。



“讨好型”人格注定悲剧的人生

在剧中小莲生生活处境艰难,因为家庭环境的原因,她从小就养成了“讨好型”人格,懂得察言观色,讨妈妈开心,可是当她的妈妈遇到新男友尚武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小莲生极力配合着尚武,玩游戏的时候,尚武要爆头莲生,莲生就立刻摔倒;当尚武把莲生关到纸箱里面去,让莲生的妈妈猜谜,莲生早已经虚弱无力还要装出开心的样子;当尚武给莲生穿上白色的纱裙,涂上口红,莲生心里面就算再排斥,也要装出开心的模样询问妈妈“我美吗?”可是只换来妈妈的一句:你真脏!

最后尚武丧心病狂地把莲生关到笼子里面去,打开微波炉企图烧死莲生。

“讨好型”人格的莲生总是默默的顺从,期盼得到妈妈和尚武的爱,可是结果恰恰相反,莲生越是讨好,他们越不在乎莲生,这就是“讨好型”人格的悲剧人生!

还在这样吼孩子?小心他变成“讨好型”人格,家长需要警惕

小玲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女孩,只有5岁就非常会看妈妈的脸色,有一天小玲的姥姥过来看她,小玲便缠着姥姥要玩具,妈妈过来看见,立马吼了一句小玲,小玲立刻放开双手低下头,姥姥问小玲怎么了?小玲默默的摇了摇头不敢说话。

从小玲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小玲在妈妈的打骂教育下正在往“讨好型人格转变”,后果非常可怕。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

1. 父母期望过高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对孩子总是有条件关心和爱。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要求的时候,轻则父母否定他们的一切,重则被打骂。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知道不想被忽视、被打骂的话就要表现出父母所喜欢的样子。乖巧安静听话懂事,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只因为不想失去父母的疼爱。

2. 和小朋友玩耍形成

在孩子初期的时候,与外界的小朋友玩耍,会遇到比较强势的大孩子,领导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如果孩子要是想和这些孩子玩耍的话,就必须听从大孩子的指挥,讨好小群体来获得友谊。

这种情况源于孩子比较小,他不想要被人遗忘,就会刻意地却做一些事情来迎合其他人。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 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当孩子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长相身材、穿衣打扮、学习成绩等等,害怕别人产生负面的看法,这就是孩子已经变成了“讨好型人格”。

2. 很难拒绝别人

孩子不会拒绝周围人的一切要求,不管要求对错是否合理,他们都已经习惯了不去拒绝。因为孩子会害怕因为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而被忽视,被抛弃。

3. 无底线和原则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没有底线和原则,就算是其他人对自己的要求不合规矩,他们也是会没有底线的去服从。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改变“讨好型”人格?

1. 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让孩子学会拒绝外界不合理的要求,在关键的时刻帮助他解决问题。比如当孩子在公园玩秋千的时候,两个大孩子过来让他离开秋千自己坐上去的时候,孩子因为害怕而选择退让。家长这个时候是可以介入的。

2. 接受不完美

“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长相是父母给的,而身材是由自己掌控的。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告诉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要努力试着改变自己的不完美,不是因为别人的话而去改变,而是因为自己而去改变。

当我们成绩不好的时候,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其他人,考上好学习是为了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更加宽广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为了其他人的期望去奋斗。

3. 原生家庭的改变

最重要的就是原生家庭的改变了,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方法。不要让孩子在自己的打骂中变成“讨好型人格”。如果孩子已经变成了这种人格,那么身为父母就要纠正孩子的思想想法,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重新做回自己。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行为,这个时候父母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不让孩子养成不好的性格,家长一定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对于经验的父母来说,总是会在育儿这条路上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推荐大家不妨借助一下书籍的力量。

今天羊驼妈给大家安利一套性价比超高的书籍:《正面管教》、《好性格让孩子受用终生》、《好父母不吼不叫》、《听孩子说胜过对孩子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5本书贴近生活案例,帮助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解决孩子自卑、孤僻、敏感、自私、厌学、蛮横等一系列问题,家长不吼不叫就能把说进孩子心里去,真正地走进孩子内心,让孩子茁壮成长!

#423头条知识节# #母婴好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