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痛风石(3):慧眼看穿痛风“宝石”

存在痛风石,或者尿酸盐结晶,是2015年欧洲风湿病协会/美国风湿病联盟共同推荐的痛风分类标准中分值最高的三大条目之一(分值为4分,评分8分即诊断痛风,另外两个是尿酸超过600、 存在骨质破坏)。除了协助痛风诊断,了解痛风石存在与否,以及其部位、大小、是否侵蚀到骨质等,也作为病情早晚期判断、降尿酸药物选择、疗效评估及尿酸控制目标制定的关键依据。

这五大方面,几乎涵盖了痛风诊疗的全过程,因此,医生和风友们都要能够识别身体中的痛风宝石/尿酸盐结晶。上次我们讲到痛风石可能存在的常见部位和少见位置,如果痛风石在皮下、体表处,又足够大,我们通过双眼、凭经验就能判断是否是痛风石。但是如果尿酸盐结晶在少见部位,如在肾脏(尿酸性结石)或肌腱、脊椎旁等,还没有特别多,我们就需要借助以下慧眼来看穿这些潜在的“宝石”:

慧眼1:超声检查:

尿酸盐在关节软骨沉积,会呈现出火车轨道一样,称为双轨征;如果在急性期关节腔炎症明显,会呈现暴风雪的景象,称为暴雪征。同时也能发现骨质破坏。这个检查没有辐射,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快速,临床很常用。

慧眼2:能谱或双源CT:

CT能够很好地把痛风石和其他组织区分出来,同时更容易发现骨质破坏,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能够更直观,而能谱或双源CT能够分辨不同化学物质成分(比如成分分析),并标注不同的颜色,通常尿酸盐被标记为绿色,我们常形容是绿宝石。CT辐射相对较大,而且价格偏贵,但是更直观,可量化。

双能ct显示的双足痛风石

慧眼3:核磁MRI检查:能够发现滑膜、软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尿酸盐沉积,具有特征性的信号影,无辐射,但是价格相对昂贵。

慧眼都有自己的视角,每种检查都有自己的优势,因此需要哪些检查来让痛风石现原形,取决于可能存在的部位、大小等具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