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谈钱伤感情,但是父母最应该跟孩子“谈钱”

朋友家的娃今年五年级了,平时很少跟父母要钱,但是最近三天两头跟朋友要零花钱,朋友很纳闷,就问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什么事情了。

孩子说:“没事,那是我还同学的钱?”

“为什么跟同学借钱呢,你在学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吗?”

“当然有了,上次王瑞过生日请我们吃零食,我们说好轮流请的,这次轮到我,我都没带钱。”

朋友从来没有想过给孩子零花钱,首先是认为孩子没有花钱的地方,再有是担心孩子带钱去学校,被大同学欺负。

现在,朋友不得不考虑,到底应不应该给孩子零花钱。

一、给孩子零花钱也是一种教育

1、不给零花钱不可取

研究发现,孩子的金钱意识发展分六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0-2岁):没有金钱功能意识。视金钱为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

第二个层次(3-6岁):朦胧的金钱功能意识。不认识金钱,只知道钱可以“换”东西,没有自觉的买卖行为。

第三个层次(7-10岁):简单的金钱功能意识。认识并能计算钱的多少,意识到钱可以买东西。有比较自觉的买卖行为。

第四个层次(11-13岁):

复杂的金钱功能意识。认识到钱的多种物质功能。有了金钱,可以购买吃、喝、穿、住以及学习等各种功能 。有了金钱,可以购买吃、喝、穿、住以及学习等各种功能所需。买卖行为不但有一定的自觉性,而且具有初步的独立性。

第五个层次(14-17岁):

全面的金钱功能意识。既认识到金钱的物质交换功能,又认识到金钱的精神方面的功能,认识到金钱的社会功能。比如,用金钱可以买时间,用金钱可以做慈善,用金钱可以更好的交流感情。

第六个层次(18岁以上):

创新的金钱功能意识。亦即具备了运用金钱进行金钱增值的自觉意识。金钱是母鸡,鸡可以生蛋,蛋可以孵鸡,越变越多。(出自:少儿理财教育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孩子在小学初级阶段已经意识到钱能够买东西,家长如果能够抓住孩子心里特殊时期,交给孩子管理金钱,支配金钱的能力,孩子今后才能管理好自己对金钱的欲望,才能真正独立生活。

相反,孩子一生会被金钱控制,成为金钱的奴隶,缺少经济责任心。

《穷爸爸富爸爸》里的投资教育家罗伯特·清崎说过: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让这些人来替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2、从小学会如何花零花钱,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花钱习惯

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事态度。

美国的励志大师奥格·曼狄诺说: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从小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她总是班上第一个使用新款文具的人,同学们都非常羡慕。而且,同学跟她借钱,她也非常慷慨。

她总会跟同学们炫耀:我爸爸给我一个零钱罐,每天都往里面放10块钱零花钱,我想要什么都可以自己买,没有了就跟他要。

从小花钱大手大脚习惯了,等到成年后,她喜欢的东西越来越贵,自己的工资不够负担,就继续跟家里要钱,三十几岁的人,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啃老。

调查显示:北京中学生约有40%的学生月消费金额在100-300元之间,有31%的学生年消费额在2000-5000元之间,而排在前三名的消费倾向分别是:食品、服装和学生用品。

据杂志“青少年理财状况问卷调查”显示:79%的中学生没有对自己的零用钱开支作过总结,64%的中学生没有预算过自己的零用钱开销,只有12%的人对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定期的总结和预算。

很多孩子现在不缺钱,缺的是用钱的能力。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认识金钱,驾驭金钱的能力,今后就可能在经济上入不敷出,长期依赖父母。

二、家长给孩子零花钱的误区

1、哭穷

伊朗有部电影《天堂的孩子》,讲述的是一对兄妹与一双鞋的故事。

因为哥哥的不小心,把妹妹唯一的鞋子弄丢了,家里是捉襟见肘,爸爸又受了伤,花去了本来要给妹妹买鞋的钱,为了不被父母惩罚,兄妹俩每天换着哥哥脚上的一双鞋子上下学。

影片中,妹妹紧张地盯着同学们一双双漂亮的鞋子,不敢跳远,因为会把自己的鞋子露出来,这是一双破旧的男鞋,她担心同学们会笑话她。

一边羡慕其他同学,一边对自己的鞋子感到自卑,却又不敢跟父母说,经受着心里的折磨,让人心疼。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从小花钱大手大脚,于是经常在孩子面前哭穷:“又乱花钱,你不知道咱家就那一点钱吗,我跟你爸一个月就这些工资,你都花完了,咱就得喝西北风了。”

慢慢地孩子也接受了自己穷的“事实”,变得没有自信,即使有合理的需求,孩子也不会再提出来,她会觉得自己不应该花钱,甚至觉得自己“不配要这个”。

教给孩子节俭是应该的,但是总跟孩子哭穷的话,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深陷自卑,不敢与人交往。

2、炫富

就像我的那个同学,父母从苦日子过来的,不想孩子再受委屈,从小给足了孩子零花钱,父母从来不过问钱的去处,只要孩子需要,父母全力以赴。

这样会给孩子一个信号:钱永远花不完,只要需要就可以跟父母要,而且,钱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孩子没有得到正确的金钱观的引导,不知道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获得财富,慢慢地就会成为花钱的机器,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择手段。

3、金钱成为做任何事的条件

“考试得了第一名,奖励你100块钱”

“去帮妈妈刷碗,奖励你1块钱”

“把你的玩具收拾好,奖励你10块钱”

家长经常为了让孩子做某些事情,用金钱做交换。但是,有些事情属于孩子的义务,对家的责任,如果这些事情也用金钱交换,孩子眼里就只有钱了。

同事有一天抱怨,自己身体不舒服,想让孩子帮他收拾下碗筷,孩子说了一句话,同事差点气晕过去:“平时刷碗1块钱,今天收拾桌子得10块钱。”

本来就发烧难受,儿子这一句话真是雪上加霜。

当家长把金钱与孩子需要承担的义务画等号的时候,孩子会把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都当成“挣钱”的手段。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三、零花钱是理财的基础

1、告诉孩子什么是金钱

在《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让嗯哼帮她去买咖啡,回来后,妈妈发现儿子手里还拿着饼干,就问嗯哼饼干多少钱。

嗯哼理直气壮地说:“这个不要钱,我拿的。”

霍思燕很严肃地说:“怎么可能不付钱,嗯哼,你忘记付钱了。”

嗯哼有些不开心,着急地说:“这个不用付钱!”

霍思燕依然平静,严肃地说:“麒麒,我们不可以白拿别人的吃的,懂吗?不管人家是送给你的,还是你拿的,我们都要问一下这个多少钱,付给人家,好吗?”

妈妈耐心严肃地引导,嗯哼支付了饼干的费用,并且为了增加嗯哼的兴趣,妈妈还通过劳动换取报酬,让嗯哼认识金钱。

孩子在幼儿阶段,可以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让孩子在生活中懂体验金钱的应用。

霍思燕对嗯哼的引导,不仅让嗯哼懂得我们需要支付金钱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还让嗯哼明白,钱是要靠智慧和体力换来的。

2、父母给零花钱的原则:

几岁开始给

在文章的开篇,我们已经了解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对金钱的认知不同。

所以家长给孩子零花钱可以从上小学,也就是孩子7、8岁开始。这个年龄阶段,金钱对于孩子已经开始有意义,可以根据需求给予一定数量的零花钱。

给多少

李玫瑾教授对孩子的零花钱是这样安排的:

孩子放学以后,可能会有什么活动,假如说要坐公共汽车,这个钱要有,假如说他出了门以后很渴,想吃冰棍、喝杯水,这钱要有,要按照你给他的一个规划,知道他大约要花多少钱,超出这个钱数你要知道,而且要告诉他,不给了。

同时如果剩下钱,就属于你自己的,你可以去买一些比较大一点的项目,所以给孩子一个交流,告诉他这个钱怎么花以及你的用心,你要计算他要怎么花。

有时候你给多了,还会出问题,比如学校周边的环境比较差,可能有些人专门抢孩子,所以你给多了,还有另外一种危险,因此给孩子的钱不要太多。

家长可以跟孩子沟通商量,参考孩子的意见,给出合理数额的零花钱,日后也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调整。

怎样给

既然是零花钱,家长最好给孩子小数额的零钱,不仅方便孩子存储和消费,更能减少那些花钱比较冲动的孩子,冲动消费。

零花钱有固定的日子来发放,花完了,也要等到下一个发放日子,就像职工按月领工资一样。

跟孩子一起记账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儿子教育自己孩子理财时,就采用记账的方式。

孩子们每周可以领到3美元的零花钱,分成三部分:自己花、存储、施舍。孩子每一次领完零花钱,他们的父亲都会发给他们一个小账本,让他们记载每一分钱的用途和花费的时间。

然后每周末父亲会检查他们的账本,如果哪一个孩子漏掉了一笔钱的出入,就会罚他5美分。记录准确无误的,会奖励5美分。

孩子通过记账,了解自己每一笔钱都用在什么地方,哪些支出需要节约,哪些支出可以调整。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培养了理财的观念。

3、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在管理零花钱的过程中,一定会犯错,犯错就是成长的机会。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儿子曾经用父亲给的零花钱买大餐给池塘里的鸭子吃,钱不够了,还会跟父亲要钱。

后来父亲知道了,严肃地对儿子说:

“我们并不是一直有那么多的钱,你要感到满足才行,如果你不明白这些道理,会对你以后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很快你会发现,金钱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挣来的。”

海明威没有因为儿子乱花钱而取消他的零花钱,只是限制了零花钱的数额,禁止他乱花钱。通过深刻的沟通,儿子反而更能感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允许孩子犯错,重新制定新的规则,让孩子知道怎样合理消费才是重点。

四、结尾

《小狗钱钱》的作者舍费尔说:一个人能否安排好自己的花费,是在他人生的早期就决定的。

零花钱是孩子学会理财的基础,家长不要回避孩子关于金钱的问题,要教给孩子怎样支配,管理零花钱。学会管理零花钱,孩子才能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