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变化,2000多年的变迁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的变化,中国古代内衣都是情和艺的完美结合。如果是覆盖胸背的前后片式内衣,一定是前片表愿望,后片表浪漫。外衣是政治,内衣是情感,它是女性私密空问中的悄悄话语,几乎每件内衣都有一个题材与故事,因为每件内衣的制作时间少则数月,长则数年。每个古代女子缝制自己的内衣时,都表达了心声:求子绣石榴,求财绣牡丹,避邪绣猛兽,思念心上人就绣鹊桥会;;因为社会观念的限制,所有的人生理想在外衣上根本不敢体现,但在内衣上,可以充分描画,尽情吐露。


在西周:亵衣在《礼记·檀弓下》记载,“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之。”可见,我国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内衣。“亵”意为轻薄,不庄重,就是说不可以穿着这个出去见人,否则就有轻薄之感。当时的内衣就像是今天的汗衫一般。

秦汉时期,内衣叫“抱腹” 此时较常用的女性内衣有帕腹、抱腹和心衣。一般在腹部简单地横裹一块布帕的,称作“帕腹”;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的,称作“抱腹”;而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的,称作“心衣”。


魏晋十六国:两当

我们都知道,十六国时期局势动荡,在当时,女性的内衣名为“两当”。与“抱腹”的不同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最初它只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来传入中原,成为中原女性也非常喜欢的装束。


唐代,称作“袔子”唐代女性以胖为美,发明出无带的内衣,称为“袔子”。“袔子”是一种无肩带、侧开合内衣形式。唐代女子喜欢穿半露胸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在胸下系一阔带,外披透明薄纱,内衣若隐若现。内衣外穿其实可以追溯到唐代


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古代内衣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等。宋代“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

明代“主腰”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明朝内衣文化中“非绣衣大红不服”的“主腰”式内衣,更体现了当时社会风尚中“导奢导淫”的生活消费理念。


清代一般是菱形状,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其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的带子既有绳、丝绢,也用金、银、铜链等

#历史# #历史回眸# #衣服# #内衣#